摘 要:以往的学前教育基于各方面的因素仍停留在集体教学阶段,存在一些很难改进的弊端,而区域活动的诞生,切实地补齐了集体教学的不足,区域活动是通过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及实际需要,有目的、计划地投放材料和幼儿自主选择、操作材料达到学习目的的过程。尽管目前区域活动这一教育形式还存在种种不足,但都是我们用心能够发现并且可以解决的。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班年龄段;区域活动
长期以来,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衍生的教育方法尚不完善,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开展方式都是集体教学。但经过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实验中发现,集体教学的活动形式始终存在一些无法改进的弊端,例如在集体教学中幼儿缺少代入感,无法充分调动积极性,所学内容也无法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完美结合,幼儿的个体优势无法充分凸显,兴趣爱好也不能被合理照顾。但是,区域活动就像是集体教学这个大拼图的最后一块组件,在合理调配教育资源以及中国人口大国的大背景下,我们无法摒弃集体教学这个大前提,区域活动很好地补齐完善了集体教学的不足之处。区域活动是一种多元的教育活动,教师在区域中投放多样且有效的游戏材料,幼儿根据年龄和个性发展差异在区域中进行自主选择,主动学习与探索,真正实现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活动形式与内容。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形式来进行学习,并且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形式和游戏内容,确保幼儿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充分展现他的内心世界,并且由于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选择,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动性及积极的动手操作性。
与传统的集体教学相比,区域活动让集体教学得到进化,从原先的“填鸭式”教学变成了一个自由、轻松的活动大课堂,认可了学前教育中幼儿所处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区域活动是学前课堂的一道曙光,同时照亮老师与幼儿,让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不再那么沉闷呆板,也保证了幼儿自由快乐的成长环境。由于区域活动正处于初期阶段,很多教师对区域的有效性把握还不够准确,往往费了很大力气但却没有预期中的效果。以下将列举一些开展区域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问题1:区角内容设置不恰当
某幼儿园为凸显不同年龄段班级区别,要求各班设置具有班级特色的区域活动角,例如大班开设了科技区角,中班开设了手工区角,小班则开设表演区角。
分析:我们的学前教育应该是以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协调进步为核心进行的。所以我们不能只以成人眼光来实施教育资源的调配,这样难免会有偏颇的地方。若我们多以孩子的角度出发,会发现其实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各个领域的内容如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健康等方面都是有需求的,有所差异的只是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不同方面的内容需求量有区别。如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发育程度较低,则需侧重于语言、健康等方面;大班的孩子经过两年的学习和生活较为成熟,渴望接触更加新颖的事物,则需侧重于科学、社会及艺术方面。我们不反对突出特色,但是方向必须正确。
问题2:区角玩具不符幼儿年龄特征
例如小班数学区有梯形、三角形等几何玩具,中班数学区有拆分重组的图形玩具,大班区角中有带小数点的数学相关教具,且购买的拼接玩具三个不同年龄段的班级平均分配,反而容易造成“分配不均”的问题,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特定的益智玩具需求是有差异的,再者说大班的孩子相较于小班的孩子,能接受拼接难度更高的拼接玩具,而小班的孩子则更适合难度较小、造型靓丽的。
分析:上述问题就是教师盲目投放区角玩具所导致的典型案例,因教师考虑区角内容时没有切实针对幼儿的身体发育水平、认知程度及该年龄段的教学目标所导致。只有在区角投放与幼儿认知水平相匹配的操作材料,才能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得到长足的发展。《纲要》中指出:“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的教学内容才是有益的,且有助于指引幼儿和老师一起达成教学目标。”综上所述,玩具投放的层次性要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换句话说即使是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学期也需要适宜地体现出教学的层次性。
问题3:区角名称是书面用语
目前幼儿园虽渐渐出现了区角,但是区角名称却显得差强人意:手工坊、美工坊、创意实现吧、DIY手工坊等等。
分析: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给区角起名字的意义。一个名字是对一件事物的属性以及功能的高度概括,也是对该事物的简易称呼。说到底区角是为幼儿能够更好更全面发展而设置的,所以名字不是简单的装饰品,它有实实在在的作用,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应该尽量将区角名称做到简单明了、朗朗上口,让幼儿从名称上对区角有初步的认识。而上述举例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很多词汇是幼儿尚未接触的书面用语,如美工坊、DIY手工坊,虽然这些名称概括了区角的具体功能,但是范围太广,词汇对于幼儿来说也比较生涩难懂。另一方面,××吧、××坊之类的名称成人味道浓郁,而这种缺乏童趣、幼儿很难理解的词汇,很难得到孩子的喜爱。建议教师组织孩子进行区角起名活动,既调动了大家参加集体活动,也提升了孩子的动脑能力、创造力,并且在这过程中得到的名字肯定也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
问题4:区角名称使用“美观”的艺术字、变形字
可以看见许多幼儿园的区角名称都会为了“美观”,名称是用艺术字的形式展现的。虽然起到了装饰的作用但是却也增加了幼儿对名称的認知难度。
分析:虽然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没有对幼儿识字的要求,但是却有阅读和书写准备的要求,在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应该尽量出现规范的常用字,让孩子在游戏及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奠定一些基础,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增加一些知识储备。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为幼儿提供规范字,否则容易干扰幼儿对文字的认识。
问题5:盒盖“盖住”了孩子的好奇
某幼儿园开展变废为宝活动中,老师教育孩子们可以利用中秋佳节后无用的废弃月饼盒存放区域活动角的活动材料,通过这个活动希望教给孩子物品循环利用以及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教师建议孩子们将活动后的玩具等物品封存在盒子里,待需要玩耍时再取出,这样可以保持玩具架干净整洁,让人看了心情愉悦。
分析:教师将变废为宝以及勤于整理物品的理念传达给孩子们固然是好事,但是盒盖需要去除。因为从生理学及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幼儿时期的思维方式是形象而具体的,孩子们用眼睛看世界,思维的发散和锻炼比较依赖于他们眼中的事物,视觉对于思维的刺激尤为重要,将盒子盖上后,孩子看不到盒子里的事物,影响了孩子的视觉刺激,尤其不利于活动的进行。所以,为了提升孩子对活动的兴趣程度、思维发散的敏感程度等多个方面,我们应该把“盒盖”去掉,不去抑制孩子好奇的天性,不止于区角中这一个小小的月饼盒,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人生这个大大的“盒子”,没有“盖子”也许会更好。
问题6:男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偏少
表演欲是大多数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具备的品质,幼儿时期的游戏最受欢迎的莫过于“过家家”,所以表演区的材料尤为受孩子喜爱。但许多幼儿园表演区所提供的材料多是民族特色服饰、纱巾发卡等较为女性化的物品,适合男孩子的表演服装如军装、太空服等则是较少。
分析:也许是因为幼儿园教师中女性教师居多,女性教师较喜欢这些鲜艳亮丽的女性服装,所以在采购时偏向于买这些服饰,而男孩子小时候大多有个英雄梦,女性教师较难理解男孩子的兴趣爱好,难免导致表演区几乎是女孩子的天地,男生偶有参与也只是一些没有乐趣的角色。不止在表演区域,其他各方面领域也都存在此类问题,教师免不了从自身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而导致分配不均,我们应该引起重视。
问题7:区角材料出现大量文字
许多幼儿园准备的区角材料中会附带有含大量文字的说明书来解释这个材料的具体玩法规则,在幼儿生活环境中也出现大量文字。
分析:教师希望通过在操作材料中附加大量文字来说明白具体游戏规则其实是不现实的,因为区角材料的针对对象是幼儿,孩子们的文字储备通常不足以看懂这些解释说明,并且接触大量能力范围之外的内容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对文字产生排斥感。并且上文提到孩子通常采取的是具象思维方式,文字是抽象的,是人赋予了文字意义,不利于幼儿对世界的认知。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可以出现少量常用字,让幼儿慢慢接触并且学习,但大量出现反而揠苗助长得不偿失。
问题8:墙饰高度高于幼儿视线
在许多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常能看见许多环境装饰或区角名称粘贴在远高于儿童头顶的位置,这样导致幼儿难以看到这些物品。
分析:老师往往是在自己的角度去布置区域活动这个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则代入他们的成人审美以及他们的视线高度,这样的做法固然让区角更加“美观”,但却不是孩子眼里的世界。孩子的视线高度和对世界的认知与成人相比大相径庭。作为装饰,我们首先应该保证的就是让孩子能够轻松观看到,并且具有能够帮助孩子发现美、欣赏美的作用。
总而言之,我们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明白学生才是这个活动中的主体,只有他们真的接受理解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才代表教学活动的成功。所以我们不能从老师、父母的角度去设立这个区域活动,而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设计,思考他们想要的是什么,结合生理学及心理学知识,从不同幼儿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教育目标、兴趣爱好、个人特质等多方面出发考量,从让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的出发,把区域活动设计得尽善尽美,成为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彩弟.变废为宝让区角活动丰富多彩[J].课程教育研究,2015(13):5.
[2]袁麗萍.创设优雅教育环境 体现人文绿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25.
[3]彭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个案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4]刘子涓.幼儿园区角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5(2):58-59.
作者简介:
赖四江,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虎岗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