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结构评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06-27 14:15杨煜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

杨煜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思维结构评价为抓手,借鉴SOLO分类理论的成果,结合教材、学情和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设计、实施和改进等,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关键词]思维结构评价;SOLO分类理论;初中地理;黃土高原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3-0089-0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对于学生的思维表现可以从不同角度评价,其中之一是对思维结构进行评价。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1、12岁及以后的儿童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已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能够进行逻辑反映以及假设—演绎推理等思维过程。因此,初中生已经具备了思维结构评价的心理基础。将思维结构评价引入初中地理课堂,充分发挥其在思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有助于学生建立地理要素之间的合理联系,提高理解地理概念、把握地理判断、进行地理推理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一、思维结构评价的应用路径

参考“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OLO)分类理论,学生的学习结果表现出来的思维状况分为五个结构:(1)前结构。处于这一结构层次的学生基本上没有解答所面对问题所需的简单知识,或为以前所学的无关知识所困扰,找不出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2)单点结构。学生关注题干中的相关内容并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3)多点结构。学生找到了较多的正确的相关特征,但还没有将它们有机整合的能力。(4)关联结构。学生会整合各部分内容而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表现为能回答或解决较为复杂的具体问题。(5)拓展抽象结构。学生会归纳问题以学习更多的抽象知识,这代表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能力,这一层次的学生表现出更强的钻研和创造意识。

借鉴SOLO分类理论,融合思维结构评价的教学可以做到:在教学前,准确理解课程标准,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相应思维水平的教学活动和结构化评价方案;在教学中,及时、有效监控学生的思维水平能否达到学习任务要求的思维水平;在教学后,根据反馈精准调整。所以,引入思维结构评价的教学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分成5个环节。

二、思维结构评价的应用案例

下文将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的教学为案例进行探讨。

(一)对应课标,分析教材

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所要达到的认知水平作了详细的划分,正好与思维结构一一对应。因此,描述认知水平的行为动词可以转化为个体思维层次,教师在分析教材时可对应整理出从低级到高级的思维结构升阶,并在详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对于“黄土高原”这部分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能“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分析”一词表明通过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能达到把握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进行解释、推断等思维活动的层次。因此,大部分学生可以在课中回答关联结构问题,能力更高的学生可以尝试解决拓展抽象结构的问题。

“黄土高原”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如图2所示。

结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概括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特征;说出黄土风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对比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视频,分组收集、整理信息,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二)活动设计,问题引领

实现学生思维发展需要采用不同层次的问题作引导,那么,紧密联系、梯度合理的问题链便是打开思维大门的金钥匙。因此,课堂活动要在情境的烘托下,围绕问题链展开。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问题数量和思维层次,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确定问题链的起点层次和梯度,在此基础上设计数个核心问题以及与之配套的子问题。

对应环节1的分析,黄土高原的教学设计采用“黄土高原的前世今生”为探究情境,在时间线索上划分为黄土高原的形成、发展、变化和治理四个阶段,了解每个阶段的主题和相应的地理环境背景,通过问题链(如表1)发展学生思维。

在具体设计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是:单点结构层次要设计简单易答的问题,多点结构层次要设计难度高但不灵活的问题,关联或拓展抽象结构层次要设计灵活的问题,引导规律归纳应用,从而有序推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升级进阶。另外,还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这样能促进学生通过理性思考,结合生活经验,从多角度看待问题,进行论证。

(三)解析答案,制定标准

这一环节是检验问题是否有效、实施时精准监测学生思维结构能否达到相应层次的关键。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逐步完成结构化评价标准:明确评价任务—明确任务中的要素、确定各要素的特征—划分出不同思维结构层次—描述出不同思维结构层次的含义—预测每个思维结构层次的可能答案。以表1中的“形成”阶段为例,首先提问问题1,了解学生的思维层次,随后提问问题2并给出如下学习资料:(1)文字材料——黄土“风成说”;(2)图片材料——内陆地区的岩石风化、亚洲风向示意图等;(3)视频材料——纪录片《黄土天书》中讲述黄土高原的形成的片段。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引导学生思维进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问题3,用开放性的问题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可能的答案,从而达到拓展抽象结构的思维层次。

黄土高原“形成”阶段的问题链的结构性答案预设如表2所示。

(四)实施教学,精准监控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教学设计作即时性的调整。提问时,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及相应的思维方法指导,辅助学生跨越思维障碍,促进学生思维水平提高;根据问题层次选取答题学生,集体回答、单个学生回答、小组代表回答等形式皆可,但要保证学生具体思维水平可被准确监测;理答同样重要,需判断学生回答是否达到预设的标准并据此实施追问,引导思维升阶;最后要总结完善学生关于整个问题链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必要的元认知,最终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五)分析数据,有效调整

教师在课前所做的一切预设在课堂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变化,但这些都是教学的第一手数据。教师要及时整理、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提问的设计和实施,并对课前预测的结构化答案加以修订。

针对上一环节的分析,对黄土高原“形成”阶段教学设计进行如下修改(见表3)。

三、总结与反思

本文通过“黄土高原”的教学案例详细叙述了引入思维结构评价的教学设计、实施及改进的整个流程。每一个环节都注意以生为本,不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并引导学生针对核心问题提出质疑或新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和创新。课堂中,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的表现,将与单个学生的互动拓展到其他学生,使全体学生受到启发,都能参与到思考过程中,思维得到相应发展。不足的是,教师在授课前未能通过问题链对学情进行提前分析,导致教学实际与教学设计有一定偏差。

[   参   考   文   献   ]

[1]  吴维宁.教育评价新概念:SOLO分类法评介[J].学科教育,1998(5):44-45.

[2]  吴若蕾.SOLO分类评价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应用分析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与策略
对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教学内容探析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角色扮演在初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