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2020-06-23 02:34陈少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10期
关键词:阿替普尿激酶溶栓

陈少剑

(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 泉州362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是由冠脉狭窄或阻塞所致的心肌持续缺血坏死,起病急骤且病情危重,引起心功能改变,若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会出现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手段,尿激酶是临床使用较为广泛的溶栓药物,阿替普酶为新型溶栓药物,本文将两种药物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临床选择更有效、安全的溶栓药物,故特择取2018 年4 月至2019 年3 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 例进行对照研究,详细内容见正文阐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接收的7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例选取时间:2018 年4 月至2019 年3 月。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确诊,均为初发患者,病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持续胸痛时间超过30min、服用硝酸甘油无效者;(3)发病时间在12h 内;(4)无意识障碍的患者。

排除标准:(1)存在出血倾向、活动性出血、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2)存在严重系统性疾病的患者;(3)存在休克、心衰症状的患者;(4)存在溶栓禁忌证或过敏体质者。对照组37 例中,男性22 例,女性15 例;年龄范围:40-73 岁,年龄平均值(62.81±4.47)岁。发病至溶栓时间:2-10h,平均时间为(5.04±0.83)h。

观察组37 例中,男性23 例,女性14 例;年龄范围:42-74 岁,年龄平均值(62.94±4.50)岁。发病至溶栓时间:3-11h,平均时间为(5.10±0.90)h。

研究对象间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存在均衡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治疗,同时予以氯吡格雷150mg、阿司匹林300mg 口服,一日一次,连续治疗一周。

对照组:尿激酶。在生理盐水100mL 中加入尿激酶140 万U,静脉滴注30min。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尿激酶用量,每日最大剂量控制在150×104U;治疗后1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4000U,一日两次,连续治疗一周。

观察组:阿替普酶。先静脉推注阿替普酶15mg,使用微泵在30min 内泵注阿替普酶50mg,后在60min 内静滴35mg。治疗后予以低分子肝素钠5000U 皮下注射,一天两次,共计治疗一周。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

(2)两组患者治疗一周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稳定,心功能恢复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电图基本稳定,心功能好转;③无效:以上标准均未达到。临床总有效率=(37 例-无效例数)/37 例×100%。

(3)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出现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评估用药安全性。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临床资料录入到SPSS 21.0 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的形式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卡方检验,当P<0.05 时,表明两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 果

2.1 心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显著,且均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所示。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比临床总有效率区别明显(P<0.05)。见表2 所示。

2.3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如表3 所示。

表1 对比两组的心功能指标

表2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n(%)]

表3 比较两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不断增加趋势,且致死率较高。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应遵循重建血运、恢复心肌细胞血液供应、促进闭塞血管再通的治疗原则。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溶栓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操作者、设备存在较高的要求,在基层医院中无法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操作简单、经济高效等优势,进而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采用吸氧、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治疗仅能在一定程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故还需进行溶栓治疗。尿激酶为纤维蛋白溶解剂,其中的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结合,可激活纤溶酶原,直接溶解血栓,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助于血管再通,但应用在陈旧性血栓中的效果一般,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或并发症[3,4]。阿替普酶属于非糖基化纤溶酶原激活物,可选择性激活纤溶酶原,可使血栓凝块溶解率以及药物的溶栓活性提升,在提高血管再通率的同时能够减少皮肤、黏膜等出血情况的发生,更具安全性;另外阿替普酶的半衰期短,起效快,可在短时间内改善心肌缺血症状,促使患者的左室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5,6]。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更优,临床疗效更高,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较好地说明了阿替普酶的治疗效果比尿激酶更优,能促进溶栓效果的提升。冯定安等人在其文章中写道,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比对照组数据高,证明了阿替普酶具有较高的疗效,且同本文所得数据相近,侧面证实了本文结论真实可靠[7]。

总而言之,同尿激酶相比,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均更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猜你喜欢
阿替普尿激酶溶栓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