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宇
摘 要:近些年来,新课改的实施促进了我国教育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的创新探索。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互动。文章以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为依托,对有效强化课堂互动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希望可以为新时期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课堂互动
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动要求我国推动课程改革活动,鼓励教学模式、方法创新,培养出综合素质优秀的新型人才。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起点,对学生未来学习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应积极引入新型教学模式、方法。对英语学科而言,依托英语故事的互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自主积极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一、课堂互动
在教育教学中,良好的互动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实现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提升,构建高效课堂。课堂活动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第一,从主体来看,课堂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第二,从对象来看,课堂活动还涉及教师、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第三,从互动形式来看,存在语言互动和非语言互动;第四,从效果来看,课堂互动会对主体行为以及心理产生积极影响或抑制作用;第五,课堂互动存在多向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课堂互动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行为互动、情感互动及思维互动。根据现有研究来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互动可分为教师和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和班级的互动以及教师和小组的互动。在情感互动方面,Pianta将师生关系分为亲密、冲突及依赖三种。谢红仔认为,师生互动的本质是主体情感互动。在思维互动方面,蒋建提出了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的标志: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主动参与、敢于表态、思考认真等。
影响课堂互动的因素有很多。在小学教学阶段,教师的性别对课堂互动类型及互动倾向都有着显著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学生和女教师之间的情感互动更加积极,而与男教师之间多倾向于知识互动。在互動媒介上主要有面部信号、声音信号及言语信号三种。由此可见,非言语互动的效果更加显著。教师对学生的非言语行为可以起到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的效果,但这种互动形式对距离有着特殊要求。
二、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概述
小学英语故事普遍具有四项特点。首先,情节丰富。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小学英语故事通常会包含一系列的图片,中间穿插一些人物的讲话,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有语境。小学英语故事的语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插画来体现的,如系列图画所包含的人物对话,虽然不能将整个故事表现出来,但是不可缺少。再次,具有趣味性。生动有趣的故事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很多故事包含出人意料的情节。最后,包含知识内容。由于英语故事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因此故事必须体现教学的要求,融入语言知识,让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知识。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是指通过故事进行英语教学,在当前小学英语课堂中,比较常见的故事教学方式有两种:一是将故事放在单元学习之前,以丰富的图文内容展现单元知识;二是将故事放在单元学习之后,帮助学生们巩固学习成果,实现拓展进步。英语故事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四个层次,按照先后顺序分别是教师教故事、师生一起读故事、师生一起编故事、基于故事开展对话活动。对话活动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如角色扮演就非常适合小学生。
三、基于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课堂互动模式探究
(一)理论基础概述
当前阶段,我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大多采用的是单方面说教的模式,即以教师为发起点,学生做出回应。该模式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心理惯性,失去自主表达思想的能力,只能单方面地迎合教师的思路。而且大部分教师提出问题时就已经在心中确定了答案,提问只是为了活跃氛围,并不是为了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想要突破以上困境,关键点在于改变教师发起的行为,同时给予学生更多发起的机会。以此为思路,在进行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课堂互动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应注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互动结构的课程内容及学习活动进行科学的设计。根据小学生和英语课程的特点,可以设计一套五层次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连续统一的体系:从学生角度看,分别是接受、应用、拓展、创造及挑战;从教师层面看,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传递、近迁移、远迁移、元迁移及创造。不同层次之间必须做到相互衔接和照应,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逐步推动学习层次的深入。第一层次,无问题空间的接受教学。由教师将知识呈现给学生,为后续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层次,解决简单问题的应用教学。在学生适当掌握基本的信息内容之后,教师就需要提供一些简单的、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们根据既定的步骤进行问题的分析、解答及总结,实现知识的“近迁移”。第三层次,解决多个新的简单问题的拓展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经熟悉的解题规则去解决与内容相关但复杂度稍高的新问题,使学生将知识拓展到各类真实的场景中,实现学以致用。第四层次,解决开放问题的生成性教学。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自主寻求解决方案。在这一层次中,学生面对的问题更加复杂,且答案是开放性的,不具备客观明确的标准,需要学生学会了解、整合相关资源以解决问题。第五层次,解决高挑战性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挑战性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界定问题的高阶认知技能。
第二,使用IRF模式替代传统模式。IRF是由
I(Initiation)、R(Response)及F(Follow-up)三部分构成,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做出反馈。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教学活动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师的回答不再只是“Good”,学生的回答也不再只是“Yes”或“No”。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表达,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有效认知,同时有助于思维的拓展以及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有机整合。教师针对学生所作的回应,实际上是内隐教学的体现,其回应行为隐含着评判性,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表达的意义,而不是单纯地关注对或者错,师生之间的沟通也更具深度。
(二)基于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课堂互动模式设计
基于前文涉及的五个层次,可以构建出以下教学模型(如下图所示)。
该模型的关键点有四个。首先,是教学过程的情境化。教师应以英语故事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对故事的情节、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广大学生进行行为、思维、情感等多方面的互动,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在对故事进行深度挖掘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小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建构科学、有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化机制,注重情境的创设,将单词、句子等融入情境之中。以故事为媒介进行英语知识的输入相较于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更加有效,且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技能。
其次,课堂行为互动的设计。行为互动、情感互动及思维互动共同构成了小学英语的课堂互动,师生之间如果缺乏互动,很难取得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故事讲述时,不仅要使用口头语言,还需要借助肢体语言。对此教师可以采用直接式沟通教学法(TPR),通过故事内容的描述和形象的动作,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再次,课堂思维互动的设计。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教师要以故事为基础,合理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但教师在进行思维互动设计时要注意度的把握,思维内容不能过于简单或困难,而要循序渐进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例如,教师在讲述完故事的前半段后,可以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情节对后续的发展进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最后,课堂情感互动的设计。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情感互动主要是教师、学生及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体验,其中涉及丰富的情感活动。对此,教师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应着重向学生们提出一些与故事人物的内心情感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有意识地对人物情感、态度进行挖掘,体味其中的喜怒哀乐。在故事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内容相关的英文民谣等,加强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掌握,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并将其拓展延伸到生活实际之中。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基于英语故事教学所构建的课堂互动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行为、情感及思维等,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深化课堂参与意识,实现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 辉.浅析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课堂互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103,117.
[2]曹丽丽.基于故事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3]戚 琳.英语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中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7.
[4]张婷婷.小学四年级英语故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5]王 正.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6]赖忠芳.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故事课堂“双轴五步”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7):81-82.
[7]任 瑾.故事式教学方法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转化的实验研究[D].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