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同伴交往冲突解决策略

2020-06-11 00:43贾红卫
教师·上 2020年4期
关键词:同伴交往人际交往

贾红卫

摘 要:同伴交往是小学生人际交往活动的重要内容,对其健康人格的培养、健康心理的发展及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不当的同伴交往容易引发小学生之间的同伴交往冲突,阻碍同伴交往的顺利进行。研究小学生同伴交往冲突的有效解决方法已经成为当下小学德育与管理过程中的重大课题。文章从消除认知偏见、发展交往技巧、开展朋辈交往教育、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着手,研究解决小学生同伴交往冲突的策略。

关键词:同伴交往;人际交往;交往冲突;光环效应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小学生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不当的同伴关系则有可能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学校、缺乏社会能力、心理和行为出现偏差和障碍。所以研究消除小学生同伴交往冲突的方法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消除小学生的同伴认知偏见

主观偏见是人际交往过程中主要的消极因素之一,会导致交往双方不能客观地认识与看待对方,而是抱着消极负面的情绪进行同伴交往,这就为交际失败埋下了隐患。

(一)消除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一种“扩大化”了的社会印象,通俗来讲就是“以偏概全”。小学生在与同伴交往中,常常根据对同伴某一方面的印象来评判同伴的其他方面,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学习好即都好,学习不好即都不好”。所以成绩优异的学生被众星捧月般围绕,其与同伴交往时也更为顺利,而后进生则被同学排斥,只能相互“抱团”。此时教师应教育学生不能以偏概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其他方面往往也有诸多的优点,比如,有艺术天赋、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尊敬师长等,都值得我们学习。消除光环效应,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尊重和信任,这样就极大地消除了同伴冲突的诱因。

(二)消除刻板印象

人和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如果以静态的、固化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将导致极大的认知偏差。在小学生的同伴交往过程中,我们时常可以发现,虽然有些学生之前有不少缺点和不足,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诸多缺点都得到了改正。比如,某学生不爱卫生,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生对自己的形象逐渐重视起来,也更爱卫生,但是同学还是以“邋遢鬼”的刻板印象来评价他。该生感到极度委屈和尴尬,从此变得性格孤僻。所以,教师要教育小学生不要以刻板印象来定性同伴,而是要以发展的眼光、发现的眼光来发现同伴的变化与进步。

二、教授小学生语言交流的技巧

案例:班上黄××使用了一下同桌的橡皮擦,忘了归还给同桌。同桌李××翻箱倒柜地找橡皮擦,有些着急了,而此时黄××也不知道同桌在找什么。当李××看到自己的橡皮擦在黄××的桌子上时,更加生气了,责问到:“你怎么能这样,偷我的橡皮擦,真是的!”黄××一时语塞,只回了一句:“还你就是了,用一下你的橡皮擦能有多大的事情!”从此两人就闹僵了。

像这样的情况在小学生的同伴冲突中算是典型。俗话说,“祸从口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此案例中,学生李××因长时间找不到橡皮擦而心情烦躁,看到橡皮擦在同桌的课桌上,本意是责怪同桌怎么用了不还,而且明明自己一直在找橡皮擦,同桌也不说一下在他那里。李××以“偷”来指代“拿”(或“借”),属于严重的表达不当,直接导致交际失败,引发了交际冲突。而黄××受了极大的委屈,不会冷静地辩解,没有说明自己不知道同桌在找橡皮擦,也没解释自己是借用而不是偷,一定程度上是默认了自己偷的行为,这也导致了交际冲突。在小学生的同伴交际冲突中,语言表达不当是主要的诱因,因此,教师应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教授学生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使学生学会使用必要的礼貌用语,禁止使用侮辱他人人格的攻擊性语言。学生应学会准确地用词,当误会产生时,要及时说明解释,以诚恳的态度、轻柔的语气寻求对方的谅解,以消除误会,化解冲突。

三、以课堂为载体进行同伴交往教育

(一)心理辅导课

同伴交往冲突大多源于交际心理障碍,众多学生暴力、冲突事件也经常与学生的畸形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学校要按照上级文件的相关要求开设心理辅导教育课程,配置心理咨询师以便学生随时进行心理咨询。心理辅导课堂是小学生与同伴交往的主要场所,实行以学生互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积极进行同伴交往的途径之一。教育心理学发现,当学生郁积的负面情绪过多时,容易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如厌学、孤僻、麻木、冷淡、好斗等。这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也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笔者曾经遇到过一名学生张某,他某次在学校旁边的书店里偷了一本漫画书,没想被老板抓了个正着,好心的店老板并没有惊动学生家长和学校,只是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这一切刚好被路过的同学李某看到了。张某请同学为他保守秘密,不想,后来秘密还是被公开了。张某虽然对同学十分失望,但是更多的是自责。张某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知道如何与李某相处,因为他无法解开心结去原谅李某。笔者对他进行多次的心理辅导,让他积极面对过错,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告诉他只要以后以诚信面人,日久见人心,大家都会重新接受他的。后来他逐渐摆脱了心里笼罩的乌云,学会勇敢地面对自己和同伴,也逐渐被大家认可和接受。

(二)主题班队活动课

主题班队课是根据特定的主题进行针对性教育的一种课堂形式。就同伴交往教育而言,班级可以开展以“友谊的天空”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让学生们掌握建立和维护同伴友谊的方法。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同伴交往行为演练,即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了解他人的需求,体验他人的感受,从而学会正确的待人接物。角色扮演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把握好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使小组活跃起来;第二阶段,即说明角色要求,分配角色,挑选扮演者;第三阶段,即根据情境需要,布置舞台;第四阶段,即培训观察者;第五阶段,即表演;第六阶段,即讨论和评价;第七阶段,即再表演;第八阶段,即讨论和评价;(同第六阶段)第九阶段,即共享经验和总结。主题班队活动深化了学生的同伴交往认知,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是社会的一份子,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同伴交往,学会包容、诚信、友爱、互助的交往原则。

四、开展课外活动融洽同伴交往关系

“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小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尤其离不开广阔的社会天地。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同伴交往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渠道,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小组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沟通交流,能够更加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认识到同伴互助的重要意义。所以学校要广泛地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为小学生与同伴交往提供便利。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开展。

(一)社会实践调查

目前综合实践课程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不少学科单独地设立了实践活动板块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课外实践往往以任务为驱动,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就某一方面内容展开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关于“周边环境污染”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周末对家庭周边的环境污染情况展开实践调查。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任务分工、团队配合,一起为完成团队任务而努力。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化解了分歧,达成了共识,增进了友谊,在日后的校园学习、生活中也能够更好地交往和相处。

(二)同学聚会

同学聚会是加强同学间的互动交流,加深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增进同伴情感的有效载体。在“寓教于乐”的理念下,我们鼓励学生们在节假日开展有益的聚会活动,如春游、野餐、生日聚会、户外运动、读书交流、集体游戏等。这样的活动为学生认识和了解同伴提供了机会,在活动中,同伴们一起聊天、游戏,相互帮助,学会了感恩和包容,消除了误会,增进了感情。

(三)书信联谊

小学生由于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会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导致情感表达的失败,从而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冲突。一旦没有在第一时间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日后碍于情面谁也开不了口,误会就延续下去了。比如,晴晴不小心弄丢了小易的画册,由于害怕好朋友的责怪没有告诉小易,而是想用一本内容相似但有细微差别的画册来蒙混过关,当然最终还是被小易发觉了。小易觉得晴晴不诚实,也不敢承认错误,所以不愿意和她交往。后来晴晴也想道歉,但是时间越往后拖越感觉难以启齿。得知此事后,笔者鼓励晴晴给小易写一封道歉信,小易也原谅了她。在一节班会课上,笔者以“同学,我想对你说”为题目要求每个人给自己的同伴写一封信,可以委婉指出对方的缺点,也可以对以前发生的误会进行解释、道歉等。通过这样的书信联谊活动,学生间的矛盾消除了,关系也更加和谐了。

同伴交往不仅关系到小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開展,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人格品质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同伴交往冲突是阻碍小学生同伴交往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教育、科学引导,弘扬互助、互爱、互信、互荣的同伴交往价值取向,帮助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同伴关系,促进小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湘莲.4~6年级小学生同伴冲突解决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2]鞠 亮,邹 泓,李一茗.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2004,20(2):84-88.

[3]张小涛.个体辅导技术在小学新生人际冲突中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2):36-37.

猜你喜欢
同伴交往人际交往
礼貌教育促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实践
舞动治疗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相关理论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