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静华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教学理念不断渗透到初中化学教学中,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必要保障。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化学观念、培养学习能力,成为了教师所思考的问题之一。因此,本文笔者以初中化学为切入点,从四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的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 问题情境 信息化手段 实验教学 科学评价
初中是学生初步产生化学概念的启蒙时期,也是学生运用化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黄金阶段。但目前,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常常忽视学生的能动性,以填鸭的方式将化学概念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造成学生的思维意识得不到有效发展,化学素养也得不到及时培养,同时,对高效课堂的构建也产生不利影响,从而直接影响了有效教学的顺利展开。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应转变教育理念,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真正融入到学习活动中,产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有效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习行为产生的内在需要,也是唤醒学生思维意识的重要途径,并对学生积极展开学习活动具有推动作用。而趣味化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产生,还能够落实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联系学生的原有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并增强学生探究的动力,从而促使学习行为的产生。
以“分子和原子”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因此,笔者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糖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糖为什么不见了?衣柜中的樟脑片为什么不翼而飞了?走在马路上,为什么能闻到远处的花香?”等一系列问题,学生置身于情境中,激发了探究兴趣,由于学生已经对本章节的知识进行了课前预习,结合具体的问题,初步猜想是因为分子的不断运动而产生的,在此情况下,笔者因势利导,再次提出问题:“分子是否真实存在?具有哪些特点呢?怎样才能观察到它呢?”以揭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同时,学生产生了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利用“烧杯、品红”等实验用具来展开实验活动,学生认识到了分子的体积很小、处于永恒的运动中、分子间存在间隔等特点。通过问题情境,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原理的应用价值,还帮助学生发挥了能动性,并建立了自主探究的意识。
二、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运用信息化手段展开教学活动已不陌生,信息化手段不仅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能够将微观、抽象的化学知识以具象的形态展现出来,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突破其思维障碍,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并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知识有机整合,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原子的结构”为例,由于微观粒子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此外,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微观的原子以宏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微观的原子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并能够切实感受到微观世界的丰富多彩,在此情境下,提出问题:“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么小的原子还可以再分吗?”这一设疑引发了学生热烈讨论,学生们的意见不一,随后笔者运用多媒体播放“原子结构的发现史”视频,学生们顿时豁然开朗,并丰富了其自身的知识结构,最后运用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出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调动了学生的自由想象,一段时间后,展示动态的原子结构模型,学生直观化地看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电子的运动过程。在此情况下,引导学生从位置、电性、数量、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展开了描述,使學生对原子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信息手段,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从而使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升实践能力
实验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建立科学观念的主要依据。但目前,教师通常以理论化的文字知识来展开教学,导致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提升其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全面发展。
以“燃烧的条件”为例,为了使学生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助燃物、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笔者指导学生运用“酒精、水、小棉花球、玻璃杯”等实验用具展开对比操作实验活动,来认识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通过学生可行性的分析,理性的探究,实验现象的观察等过程,总结出了燃烧需要的一般条件。再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为例,笔者指导学生运用“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条、火柴”等实验用具来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药匙、试管、铁架台”等实验用具,熟悉了实验操作的具体流程,还加深了对氧气有关性质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探索和实践能力。
四、科学合理评价,树立学习自信
评价作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维持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在初中阶段,学生初步建立化学观念,但往往对陌生的化学知识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如果教师还以化学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则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自信心。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建立科学化、合理化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与成长中获取自我效能感,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以“爱护水资源”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并加强学生的节水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笔者课前将导学案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网络搜集信息等过程,将“水是怎样被污染的?如何爱护水资源”等问题做出理性分析,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请学生对导学案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有些学生提出目前淡水资源较少,我们应爱护水资源,有些学生说出目前由于生产生活的用水量增加,还有废水废物的任意排放导致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在此过程中,多给化学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并及时强调学生反馈的结果,提出表扬。因此,通过合理化的评价机制,不仅使课堂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氛围,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学习的自信心,还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并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一定的升华。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理念是传统教学理念的一次革新,它不仅能够推动教育改革的有效落实,还能保障课堂教学活动顺利的展开。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创设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产生探究兴趣,并发挥其能动性,必要时,借助信息化手段,解决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抽象的化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此外,教师还需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不能忽视评价过程,而应建立科学化的评价体系,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毕吉利、吴晓红. 新课改以来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研究综述[J]. 化学教学,2017(10).
[2] 孙晓江.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J]. 新课程(中学),2017(10).
[3] 赖维城. 创新视角下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 新课程(中学),2017(1).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生活力背景下提升初中学生学习力的实践研究”(TY-b/2016/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玉祁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