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海
【摘 要】 作业是巩固和检查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内化知识和外化素质的“催化剂”。数学作业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巩固和检查更是如此。学生要做好作业,必须要有良好的作业习惯作为保障。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数学;培养习惯;作业
如何才能培养高年级大班额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呢?首先,我们要分析高年级大班额学生数学作业习惯不良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作业习惯的培养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目前,通过对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作业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摸清了影响高年级大班额学生良好数学作业习惯培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师布置作业的“一刀切”促使学生养成不良作业习惯。所谓“一刀切”,是指作业布置不分层次,没有侧重点,大搞题海战术,所有的学生同一个标准。(2)部分教师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不能正确对待,不找出学生错误的根源,不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不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反而严加训斥、歧视,长此以往,就使得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丧失了学习的信心。(3)班额过大,教师的工作量过大,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的效率,导致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管理学生的作业。(4)学生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现在小学生个性张扬,普遍贪玩,学习没有目标,缺乏主动性,尤其是男生,根本静不下心来做作业。(5)家长不能有效配合。由于家长的工作压力和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等原因,造成了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忽视了对孩子学习的管理。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对高年级大班额学生数学作业习惯的培养进行了有效探索,总结了一些培养的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学生作业设计,分层布置,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
布置作业是一门艺术,既要避免单调的重复练习,又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同时还不能造成学生的课业负担。现实中不少老师为了省事,布置作业都是“一刀切”,全班学生都是布置一样的作业,完成作业的要求也是一样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高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两极分化现象不断加深,优秀生与学困生的差距不断拉大,一些学困生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根本没能力完成,畏难情绪逐渐加深,还谈什么作业习惯培养呢?为了提高作业的整体效果,必须加强学生作业的设计,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类,分层布置作业,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这也完全符合“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标理念。当然,分层布置学生作业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分层布置作业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生不但能较好地完成符合自身学习实际的作业,提高作业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逐渐喜欢上数学,从而促进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
二、加强对作业规范的要求,巩固良好的作业习惯
学生不良作业习惯的形成,与老师对作业规范的要求有必然的联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对学生作业规范的严格要求是学生培养良好作业习惯的保障。审题、书写、计算、检验、作业格式等都要严格要求,常抓不懈。一些基本的书写要求虽然从低年级就开始强化训练,如数字、运算符号、竖式格式、答句、批分格等,但到高年级后,教师仍然不能放松要求,还必须继续巩固。学生进入高年级后,计算的量和难度都不断提高,一些学生做作业时计算不细心,怕列竖式,长久以后造成了计算能力下降,由此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是必然的。良好的作业习惯与良好的学习成绩是相辅相成的,老师如果对学生的作业规范要求不严,甚至放任自流,仅凭学生的个体行为自觉来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必然离良好的作业习惯渐行渐远。因此,老师的适时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作业习惯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必须不断巩固。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作业错误,深入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根源
老师的想法都是好的,总是希望所有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教学都能高效地完成作业,取得理想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实往往是不尽人意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产生各种错误也是很正常的。面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千万不可急躁,甚至做出一些极端行为。高年级的学生更需要得到认可和尊重,老师不冷静的言行会伤害他们的心灵,产生抵触、厌学情绪,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埋下隐患。老师一定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正确对待学生的作业错误,冷静、深入地分析学生错误产生的根源。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错误,老师可以进行集体纠正,而对于个性错误,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润物细无声般地引导学生自己找到错误的根源,使学生感到拨云见日、茅塞顿开,从而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其实,错误本身是一笔可贵的财富,是珍贵的教学资源,学生经历由错误到正确的过程的价值是巨大的。老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加强研究,有效整合,再进行专项的巩固训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促进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学生在经历由错误到正确的过程中,收获了成功,体验了快乐,逐渐增强学习自信,他们的作业才会越做越好。
四、记录学生数学作业的上交与批改情况,推进作业有效完成
由于班额大,加上高年级学生要完成的作业多,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很难在规定时间内上交作业,或错误的作业不能及时订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利用表格记录学生作业上交与批改情况,对于未交作业和作业错误的学生以不同符号进行标记,然后持续跟进,这样学生每天的作业都能够足员上交,避免“漏网之鱼”,还能准确找到学生及时订正复批,增强作业效果。通过表格记录,有效改变了学生作业难管理的局面,作业的上交和订正形成了无缝对接,铲除了滋生学生作业拖拉习惯的土壤,强化了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同时促进了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掌握,使教學方向更明确。
五、评比奖励,激发热情,提升学生培养良好作业习惯的内驱力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比、奖励是激发学生作业热情和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重要手段。一次表扬或一个奖励都会对他们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比,对优秀作业和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奖励是必要的,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奖励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低年级学生适用于表扬信、小贴画和文具等物质形式,中年级学生喜欢口头表扬和实物奖励相结合的形式,而高年级更倾向于现实的形式,比如在多次评比中都表現优秀的学生给予减免作业的优待,对优秀和进步作业进行展览等。在这个过程中,表扬优秀作业,发挥优秀作业的示范性是理所应当的,但切记不可让评比成为个别学生的独角戏,一定不能忽视、冷落作业表现不好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进步是老师最希望看到的,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得到及时的表扬奖励,促进他们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六、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虽然很多家长能给子女提供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却忽视了对子女学习习惯尤其是作业习惯的培养,对孩子一味地宠爱,甚至溺爱,缺乏有效的监管,缺乏对孩子的了解,这种现象在新转入城区学校就读的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部分家长能意识到培养孩子的作业习惯的重要性,但贪图自身安逸,把重任完全寄托在老师和托管身上,当甩手掌柜。学生的作业习惯培养是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老师、家庭的密切配合,多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当然,学生良好作业习惯培养的主体是学校和老师,但缺少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效果会大打折扣。家庭作业是良好作业习惯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家长把关不严或缺失,往往会使老师的努力前功尽弃。通过家长会、家访、校访等多种形式加强交流,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教育作用,使家长明确作业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在家中加强对孩子作业的要求与督查,推动作业习惯的培养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做到无死角全覆盖。
七、教师的坚持,由量变到质变
老师都会重视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所不同的是重视的程度不一样,培养的方法也不一样。习惯的培养是长期坚持、厚积薄发的过程,是一种积累,长期坚持对学生作业习惯进行培养是一名优秀老师的必备品质。老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按照计划持之以恒地实施。在具体的工作中,要遵循科学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循序渐进,以爱心、耐心、恒心坚持不懈,反复抓、抓反复,由量的积累促进质的变化。当我们在为付出努力后学生的作业习惯仍不尽人意而苦恼时,不要气馁、不要放弃,也许就差那一层窗户纸还未捅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人的活动。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关系到学生数学学习任务的完成,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而且能促使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善于学习数学,自觉学习数学。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行为模式,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事半功倍,能使学生付出更少而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朱梦.动静结合,严宽相济——浅谈高段学生数学作业习惯的培养[J].教育艺术,2016(11):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