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生
摘 要: 一个人必须尽早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独立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满足学习要求。培养自学能力以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等。
关键词: 高年级语文教学 激发兴趣 教给方法 培养习惯
高年级学生学习知识量较低年级大,自学能力就是学生在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运用适当学习方法,比较独立地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能力。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让学生在学校里学到所有知识,学校里学到的只占20%,人一生中有更多时间靠自学能力获取新知。所以,一个人必须尽早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独立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满足自己的学习要求。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呢?
一、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习者内心来说,他们对未知知识总是充满期待,有着浓厚兴趣,并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学习、探索、求知。这就要靠老师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点燃学习之火。这样做使他们在内心深处产生强大的学习力量,推动他们不断前行。教学过程中不妨采用下列方法激趣:
1.以疑激趣
教学《草船借箭》一课读课题时,注意让学生关注“借箭”的“借”字,文中内容明明写的是诸葛亮到曹营取箭,怎么课题中却是“借箭”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一抛出,学生就产生了浓厚的自学、钻研兴趣,就能认真读文、仔细思考,甚至许多学生还阅读了《三国演义》的原著。读了原著,学生从《赤壁之战》中明白了故事的来龙去脉,课文用“借”字的意义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激发了对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一举两得。
2.以境生趣
教师要努力创设课文描写内容的境界,引起学生自学兴趣。教学《北京的春节》时,找来了北京人过春节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热闹的风俗景象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老北京浓浓的年味中,让学生产生了如闻声、如入其境的感觉,学生热情马上高涨。
3.以读感趣
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课文,让他们自学的时候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小学语文课文中选取了许多语句优美、富有感情的内容。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我对学生提出了“以读生情,以读悟文”的自学要求,并对朗读进行了指导,激发了学生强烈情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最佳学习心境,取得了良好的自学效果。
二、教给学生适合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把金钥匙,它能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让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这样才能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自学多半是在预习这个阶段完成的,预习方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把对新课的预习要求重点放在阅读思考上,针对课文特点提出明确预习要求。如预习时要求读通、读懂课文,读得通顺、流利、有感情,不读破句,不添字漏字。利用字典这个工具自学生字新词,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把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边读边思考问题,学会用合适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步骤,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又能让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了解学情,找准教学中的重难点,找到适当的教学方法,更有针对性。
三、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好习惯不仅让学生在学业上有很大帮助,还让他们受用终生。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是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1.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自学活动课堂内并不多,主要是在课外进行,各种工具书就是他们的好帮手。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等进行学习。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学习材料内容很多,因此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使他们在生活里学语文、用语文,开阔视野,学到新知,提高能力。如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时,可先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理解修建青藏铁路的伟大意义,体会到西部开发给当地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感受到西部建设者们的智慧和力量。
3.培养学生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真理。学生读书时必须及时做笔记,以突出重点,促进思维,便于记忆。自学中,我们必须教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有规定的符号,有指定的内容,特别要培养学生及时做笔记的习惯,让学生有感想了就马上记下来。这样学生得到的就不仅是知识,更让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
4.培养学生思考后质疑的习惯
“学贵有疑”,一个学生学完了一项内容后,如果什么疑问都没有,就说明他还不善于学习,他并没有学习东西,只是被动记忆一些知识。只有在学习中善于思考,学会分析,心中存疑,而且不断解决疑惑,才能获得新知识,促进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传统教学问答式居多,学生显得被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久而久之思维处于被动状态,老师不问他就不思考。要给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探讨研究气氛,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表达想法,提出困惑之处。其次,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会问”。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提问并不能实现教学目标,是一种对学习资源的浪费。所以,要让学生紧扣教材做到“会问”、“善问”,真正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学质量。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从学生长远发展看,只有这样做,才能培养出开拓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
[2]叶圣陶.新教育评论[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