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20-06-08 10:04董春玲
课外语文·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有效策略作文教学

【摘要】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将“立德树人”意识贯彻落实到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熟悉教材单元写作,提出明确要求,激发出学生内心积极、进取的正能量,提高写作效率;教师还应着重指导学生作文立意,渗透“立德树人”思想,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以真情打动读者;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树立健康思想,激发灵感,打开写作思路,走入写作佳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德育立人;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5-0120-01

【本文著录格式】董春玲.浅谈有效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课外语文,2020,19(15):120,122.

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前中学教育中,“立德”是核心,“树人”是目标,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更要培养“人”。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立德树人一直是融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如果偏重于工具性这一根本,而脱离人文性,这会让语文教学显得生硬、干涩,功利性偏多。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既落实学习语文的工具性,又兼顾语文的人文性,即实现立德树人的思想呢?笔者认为: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应将“立德树人”意识贯彻落实到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并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其在中学语文作文有效教学中的渗透方式与实施策略。

一、熟悉教材单元写作,明要求激发正能量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的激发正能量方式。”七上教材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本单元写作要求学会结合阅读课文,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的工具性的同时,也要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这样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也得以体现其中。

如学生在写作《那一次,我真感动》时,教师在课堂之前和学生明确写作目标:选取生活中令自己感动的人和事,要求传达感情,要感染别人,要写出真情实感,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深切的事情,要说出心底的话;然后启发学生学会从平凡实例中说一说心里的感触或一份真情,并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刚学过的课文莫怀戚的《散步》,课文写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散步的一件普通的事情,在选择路线时产生了分歧,而这小小的“分歧”就让读者感受到了真切的感动和共鸣。其次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写作思路,做到“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文章的思路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然后得到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效果。让学生亲自展示自己的写作思路。

生1:我要写妈妈对我的关爱,在记忆中感觉妈妈是个女超人,什么事都会做无坚不摧的那种妈妈,但是当妈妈身体生病时还是竭尽全力地操劳全家的生活,尤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很是感动。

生2:我觉得班级中的感动也是无时不在的,同学之间一句鼓励的话语,老师无私的解疑答惑……

师:梳理清楚思路,写作时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好设置故事的波折,把事情写得生动感人,有起伏感。

在指导学生捕捉素材时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让学生在司空见惯的人事中观察感悟出不平常的东西,记住心动的瞬间。这样才能写出积极向上新颖独特的文章,做充满正能量的人。语文课堂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正能量,才能优化语文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二、着重作文立意指导,明立意渗树人之本

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各种社会思潮和不同价值观念的干扰,青少年的思想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对自然比较疏远,对人情不谙世事或是冷漠。作为语文老师,身上的责任也愈加艰巨,怎样把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冷暖关心或尊重的人文关怀之情与作文教学拉近距离,帮助孩子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这样的需求更加迫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在立意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和启发。文章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组织文字,中心立意也自然突出鲜明起来。七下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精神》和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抓真实、典型和生动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对文章的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这些细节中感悟和品味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对文章的立意也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从七下第二单元的写作《学会抒情》中,做一个“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小作者。情贵在真,作文要求抒发真情实感,如果作者自己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为之感动。学生通过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在文章中流露对生活的热爱或烦恼,也有对情人的爱或是成长中的思考,各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这些情感能有效展示和凸显出德育思想的渗透。

三、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走入诗境树健康思想

写作时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就好比长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可以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打开思路激发灵感。想象力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源泉。比如《荷叶·母亲》一文,作者从荷叶对红莲的呵护,联想到母亲对孩子的无私的爱,这是相似性的合理想象。本单元学生作文《十年后的我》一文中,学生运用丰富的联想,想象自己十年后的生活状态,可以形象具体地叙述一些具体生动的场景,主旨立意积极向上,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和向往,美好的生活需要今天的自己努力学习,不断奋勇拼搏。所有的这一切和学生的想象力是分不开的,所有的期盼和努力会为学生健康心态和自信铺好道路,达成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仔细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细节,积极探索细腻情感,对世界始终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让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达到回味无穷的境地。

四、精心组织作文评讲,点拨中升华精神境界

作文评讲是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的环节。评讲作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谈写这篇作文的主要立意和写作手法,重点强调作文中凸显出来的真情实感。所选代表作的情感可以是感恩的、积极的,或是生活中想不通的难题。课堂主要形式可以采取师生互动,同学交流或个人感想交流与反思等形式,最终结合老师四两拨千斤的点评与总结,不仅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能提高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水平和感悟,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立德树人的任务也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了。

初中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独特方面,自然也可以承担起德育立人的任务。为了适应新时代要求,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相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务更加具有迫切性和艰巨性。教师要遵循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教师要以创新为动力,以成果为导向,以实践为标准,在作文的有效教学中渗透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思想和策略。因为语文学科以语言为本,以文学立人,其独特性质和特有的教学内容,决定了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有独特的地位和特点,有得天独厚的德育条件。“文以载道”“披文以入情”,语文的本体是语言,而作文教学既可以习得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又能在同时接受精神文明的熏陶。作文教学区别于思想政治课,以渗透为主要特点和原则。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清醒认识到这一点,掌握正确的德育渗透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净化,同时又有利于学生真正学习语文这一学科,提高语言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素养,达到更高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海涛.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策略作文教学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