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芸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智慧,世界万物都可以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去分析、去把握,因此,学好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数学教学的开展,寻找高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为其它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精心设计导入,提高参与动力
导入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动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前,我们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学生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的时候,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实物模型,然后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是正方体和长方体?虽然小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系统的几何知识,但凭借生活印象积极发言,有的同学说冰箱是长方体的,也有的学生说电脑主机是长方体的,还有的同学说牙膏盒是长方体的,最后,为学生准备了六根小木棒,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看看如何摆放才能摆出最多三角形。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热情就被带动了起来,积极参与,通过动手操作摆出了正三棱体,这样学生就有了立体感,对立体几何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再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就会事半功倍,手到擒来了,突破了教学难点,实现了学习目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要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来,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二、进行有效拓展,锻炼学生思维
我们要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规律,实现知识的迁移,锻炼学生思维,让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发现,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在拓展问题的时候要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未知和已知之间架设桥梁,深化知识“拓展点”。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利用“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在大于第三条边的时候三条边可以围成三角形”这个判定定理来判断三条边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在学生判断的过程中观察学生,发现有的学生能够很快的判断出正确结论,而有的学生则判断的速度比较慢,于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办法,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能够判断的那么快,同学回答说:“我们不需要逐一判断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边,只需要判断三条边中最短的两条边是否和大于第三条边就可以,只要三条边中最短的两条边和大于第三条边那么这个三条边就一定可以围成三角形,反之,则一定不能。”对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予了肯定和赞赏,然后又发问:“同学们,你们在判断过程中还有哪些收获吗?”话音刚落,立即就有同学起身回答问题:“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差都小于第三条边。”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同时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获得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三、用多媒体辅助,突破教学难点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日渐显露了出来,备受广大师生的青睐。数学知识抽象性强,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和文字于一体,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展现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四、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探究
数学的发展离不开探究,可以说探究就是数学学习的生命线,我们需要在不断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领略数学知识的魅力。很多学生反应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其实很大原因就是没有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其根本就是缺乏探究意识,知识被动的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训练,所以,学习就成为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因此,想要让学生自发地去学习数学,那么就要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从理论学习中解脱出来,尽情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和动力。为此,我们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
五、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有效的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练习,满足教学需求,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认知过程,通过独立体验、探索来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让学生享受探究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给学生出示了几个式子,其中有一个原式,还有几个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式子,还有几个不符合的式子,让学生交流讨论,找出哪些是符合的式子,哪些是不符合的式子,并说明原因。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分层设计练习,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享受成功带来的乐趣,好学生既能吃得饱,学困生又能够得着,从而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与分数及除法的转化》的时候,脖子和设计了两个练习题:第一,说明18÷20=18/20=90%的理由,第二,计算45%=( )/20=18÷( )5/( )=( )÷24 =0.625=( )%,这样一来就可以满足同学们的需求,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我们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舞台,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学生学有所获,促进学生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