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摘 要: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诸多问题。高校辅导员的话语创新,要关注以下方面: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微理念,丰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内容,完善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新平台,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微素养等。
关键词: 微时代 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教育话语 创新路径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我国社会已进入以便捷、高效、扁平化为特征的“微时代”。微时代的特点融入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使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一些问题。如何把握“微时代”的语境特点,找到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路径,提高实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及微时代下的语境特点
(一)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
当前话语分析被广泛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话语作为一种普遍性的言语,在不同的研究领域有着不同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在一定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支配下,遵循一定的语言规范、规则和规律,并在特定的话语语境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用来交往、宣传、灌输、说服,以及描述、解释、评价、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主体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表征的言语符号系统”[1](28)。它是一般教育性(非意识形态性)和意识形态性的有机统一。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一种主流价值意识形态的话语,又具有多层次性,需要从意识形态话语中超越出来,不断形成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工具和媒介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指高校辅导员为实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按照一定的语言规范和规律,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实现与大学生在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交流互动的语言系统。辅导员既有教师的身份特点,又有管理人员身份特点,决定了其话语的特殊性,即具有突出的实践性,侧重在实践中应用。
(二)微时代及其语境特点
“微时代”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移动智能设备,运用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简洁高效即时互动的信息传播时代[2]。“微时代”语境下人们的话语交流呈现出生活化、个性化、碎片化、多样化、互动性等新特征,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
“微时代”语境具有不同于以往时代的新特征:第一,“微时代”在话语内容上具有生活化、世俗化的特征,人们以微媒体为载体发布自己的生活状态、人生体验,较之大众传播时代的宏大叙事,微时代传播的内容更加个性化、多樣化[3];第二,“微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沟通交互性,由以往的单向交流变为了多向、交互交流,话语表达更加人性化、自由化;第三,“微时代”的传播载体及形式多元化,丰富了话语的表达方式。话语传播主要载体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手机软件和客户端。话语传播除了文字、图片平面化的形式外,还有视频、音频这样立体化的表达形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话语表达更加丰富、自主、创新。第四,“微时代”传播的信息表现方式呈现碎片化、海量化的特征,即信息通常表现为零散化的、不成体系的,同时具有爆炸性、海量化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话语传播的广度、速度,增强了话语传播的效度,挑战话语的权威性。
二、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问题及原因
高校辅导员要准确把握“微时代”特点,适时创新话语,强化思政教育的影响力。通过相关调查发现,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吸引力不强
话语应随着时代发展而变迁,新的理论、新的思想理应用新的话语来表述。然而,在现实中不少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未能及时被赋予时代气息,话语内容比较平庸。不少辅导员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后,不够重视价值引领和思想引导,也没有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话语资源”,出现“辅而不导”。话语的封闭传统性和意识形态教条化使话语内容有意逃避现实生活中热点难点话题,不能恰当地反映和指导生活,凸显了微时代下多元的话语内容之间的矛盾与隔阂,不能很好地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由于微时代的很多语言鱼龙混杂,也有辅导员不恰当运用网络语言的现象及面对话语资源的多元化不知道如何取舍。
问卷调查显示,现实中辅导员常常用微信等微工具与学生交流“各类通知传达”方面的话语内容,但大学生通过微工具最想与辅导员交流的是“学业方面”“人生方面”“思想和心理方面”。当话语内容脱离了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和生命体验,辅导员往往成为台上唱独角戏的,缺少了互动交流,最终将缺失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
(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单一
“微时代”下,“青年话语”大放异彩。大学生非常重视表达的个性化和自主性,表达方式具有创新、简洁、活泼的特点。对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部分辅导员没有接受过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不熟悉微时代各种微产品功能,又因日常事务性工作复杂、琐碎,在各种微平台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精力不够。因此,不少高校辅导员不能很好地利用微平台、微工具等创新话语表达形式,话语表达方式单一,话语转换能力不足。一些辅导员在微信等平台中直接转述文本性话语,导致话语出现枯燥、生硬的特点,不能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变为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情感交流,降低了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效力。
(三)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微平台建构不完善
“微时代”以各种微平台的便捷性、趣味性特征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构建了有利的平台,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建设不足,通过微媒体、微工具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少,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较低;在话语传播方面缺少必要的组织保障,话语内容存在生活化欠缺、创意性不足等问题,话语表达形式缺乏及时的互动性。辅导员对微产品的使用度不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传统的学生工作为主阵地,微平台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及交流活动涉及较少,再加上多种多样的微产品信息的冲击,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大学生话语环境中发声力和辐射力较弱。
三、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路径
(一)创新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微理念
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想实现创新首要的是理念上的创新。微时代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会出现新的特征,客观上要求辅导员转变以往的教育者为中心的话语理念,改变说教为主的单向灌输式教育。第一要树立开放的话语理念。微时代下的开放民主性提供了较为开阔的话语环境,高校辅导员要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善于从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中汲取时代营养,同时要在传统与现代、继承和创新中保持张力,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获得创新发展。第二要树立主体间性的话语理念。微时代的到来,大众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建议和想法,这就要求辅导员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树立主体间性的理念,构建主体间性的话语关系,即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言互为主体,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相互制约与相互影响[3]。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中,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话语,学会倾听,和有不同想法的学生实现对话,通过言谈和倾听营造起“双主体”的话语模式;发挥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用“朋辈”效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多主体参与的新局面;在尊重大学生的话语的同时,密切观察学生的最新状况,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微素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丰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
话语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直接关联着辅导员思政工作实效。为此,辅导员必须努力挖掘教育话语的资源,以提高话语的有效性为目标,追求微言大义。第一,注重话语内容多元化。吸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并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话语资源,并提炼出新型话语,实现话语内容的与时俱进。综合运用文本话语、口头话语、网络话语及实践话语与青年学生进行交互参与式沟通,合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及当下热词、热图、网络好故事等资源,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过程中,受教育者乐于接受并肯定其话语权威。第二,注重话语内容生活化。辅导员要在把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的基础上,在打造“新说法”上下功夫,注重亲切表达,生产“接地气”的话语内容。话语要以贴近学生生活为出发点,融入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为着力点,从中提炼出实践话语全面地反映并指导现实生活,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动起来,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三)完善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新平台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學生、服务学生”[4]。学生在哪里,辅导员的话语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微时代下,高校辅导员要创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流途径,使教育渠道多元化、教育阵地多元化。第一,要善用微媒介进行话语创新。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学生及家长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种微平台中的教育引导功能;使用好博客、微信等微工具与学生沟通,并借此建立起一种密切的联系,在润物细无声中教育引导。第二,高校要建立联动机制和集群效应,发挥辅导员的团队作用,建立平台运作体系,实现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结合。微时代语境下,由于受教育者的需求表现出多样化,高校辅导员要综合灵活运用多种话语表达手段,主动占领新平台,与学生进行有效而广泛的沟通,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扫除传统话语的盲区。此外,还要善于挖掘运用手机移动网络,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借助移动传播占据传播制高点。
(四)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微素养
“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5]。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微素养,增强话语能力,做到有“几把刷子”,会“十八般武艺”,赋予话语生命力和感召力,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交流。一是持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和业务素养,提升科学性。提高辅导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学习力和把握力,使其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理论话语和文本话语。二是要培养跨界话语能力,提升表达力。高校要为辅导员话语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通过持续学习,努力发展跨界知识能力。不仅要有线下的交流能力、沟通能力,而且要提高微媒体素养。一方面要熟悉“微话语”,把握“微话语”的发展规律,提高“微话语”应用能力和话语转换能力,更好地运用微媒介如直播、轻应用、微信微博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策划与设计,另一方面要善用微媒介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密切互动,关注了解学生的动态。
参考文献:
[1]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论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2]张筱荣,王习胜.“微时代”背景下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4).
[3]赵玉婷.“微时代”背景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2017(8).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5]习近平.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N].人民日报,2018-05-03(1).
基金项目:2017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Y201738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