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提升后进生学习效果的思考

2020-06-07 11:11李恩艳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导学案后进生

【摘 要】导学案教学模式操作简单、可程序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与“学”的角色和关系。多年来,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每个学生的学情、思维、学习能力皆有差异,特别对于后进生而言,导学案教学模式也适用吗?对后进生的成绩提升效果有多大呢?本文从后进生的特点、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后进生学习的适应性、提升后进生学习效果的对策三个方面展开相关论述。

【关键词】后进生;导学案;学习效果;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251-02

新课改倡导教师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自主、自发地探索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导学案教学模式契合新课改的要求,并在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展示能力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每个学生的学情、学习能力等皆有差异,特别是后进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记忆水平等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那么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后进生也适用吗?对他们的学业水平提升和学习习惯养成有多大作用呢?

1   后进生的特点

“后进生”是指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通常表现为品行或学业滞后,是就某个学生群体而言的相对概念[1]。

后进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初中的后进生一般在小学高段时,学习上就有点跟不上进度,听课似懂非懂,对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推导等认知模糊,常出现记不住、分不清、不会用、用错地方等情况。后进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大多无法坚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学习观念淡薄、自制力较差、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有些后进生的行为习惯亦不良,如抽烟、喝酒、打架闹事等,这些均不利于学习。后进生受自身学习习惯的影响,大都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如课后不会主动复习和记忆所学知识,也不会隔一段时间再次“反刍”已学知识,即使不懂也不会主动寻求帮助。加之大脑中的旧知识本就较少或处于混淆状态,他们也就很难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久而久之,不懂的知识积压如山,导致其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2   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后进生学习适应性的探究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也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具有培养学生学习力、探索力和创新精神的功能[2]。导学案教学模式对优等生和中等生而言无疑是有促进作用的,但对后进生是否也如此呢?基于后进生的学习特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后进生学习的适应性。

2.1  导学案的编制对后进生的影响

首先,导学案编制的模式化、机械化令后进生望而生畏。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预习案、合作探究案、强化训练案、总结归纳案等几个部分。这套完整的学习方略,对后进生而言内容繁多、压力较大,他们难以全部完成。其次,部分导学案脱离教材,只有一小部分和教材有联系。后进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限,如果导学案脱离教材知识,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使其无所适从。再次,导学案的研制及其使用主要由教师操控,并未体现真正的自主課堂[3]。这种情况下,因教师的掌控和单向传授,后进生失去了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等的判断力,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更加盲然。

2.2  课前预习案对后进生的影响

数学教材中有与相关知识配套的“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之类的练习题,如果后进生能认真做完这些练习题,收获会颇丰。但后进生学习速度较慢,能将每日的数学作业保质保量完成就很不错了,如果要求他们再完成详细的课前预习案,对他们而言学习任务过重。为完成任务,他们可能会对作业及课前预习案都敷衍了事,结果流程走完,对所学习的知识仍是一知半解,学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加重了学习负担。另外,有些导学案把数学公式和定理的推导等都按步骤以填空的形式呈现,包括有的例题亦是如此。这样预设虽然能帮助后进生一步步推理,但长此以往,只会增加他们对导学案的依赖,导致其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将会逐渐阻碍后进生的思考,消磨其创造能力。

2.3  课堂进程对后进生的影响

导学案教学以建构主义为基本理念,强调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再利用小组合作发挥学生优势,推动教学,这些都符合标准的理想化教学模式。实际教学中,在导学案教学的课堂探究环节进行小组讨论时,后进生因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以及对知识的表达能力有所欠缺,容易当看客,对小组合作、探究都不感兴趣,常成为小组内的帮扶对象,长此以往,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都会大打折扣,且会逐渐被边缘化。更有甚者,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后进生反而会扎堆讨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嘻哈打闹,影响课堂秩序,教师不得不分精力花时间来管理他们的行为。

以笔者曾经对某农村初级中学八年级后进生的教学为例,他们由于不会,更希望教师多讲授,而不是开展小组讨论,他们认为自己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难以进行讨论,小组里的其他人也不愿帮助他们,所以他们更希望课堂教学就只是简单的老师讲、自己听。此外,导学案教学中往往会设置课间自测,有些学校规定课堂中必须留出5—10分钟让学生自行练习。后进生由于不会做,只能干巴巴坐在座位上,或乱做一通,或偷偷抄袭组内其他人的答案,总之,自测的时间于他们来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2.4  导学案教学的评价对后进生的影响

现实操作中,对导学案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以当堂测试、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为依据。这种检测方式可将教学效果量化,较为明了,但对后进生就一定适用吗?在使用导学案教学的一些学校,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确实有一定提升,但都是导学案的功劳吗?大部分后进生的成绩也提升了吗?以目前后进生和教师的反映来看,大部分后进生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都是被忽略的群体。有些后进生明明觉得导学案不适合自己,但仍每日很听话地“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习任务。有些教师虽意识到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后进生越来越无精打采、学习退步、兴趣消散,但为“完成”教学任务,只要求后进生不惹事、不影响教学进程即可,并没有思考后进生在现实学习情境中的问题、困难以及突破途径,更不用谈及行动了。导学案使用效果的评价指标应当是一个由多元化指标构成的体系,至少包括学生学业成绩、课堂表现、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等。在完善的导学案评价体系建立起来之前,单纯以考试成绩衡量导学案教学效果是不科学的,特别是以平均成绩来反映后进生的学习效果,更不恰当。

3   提升后进生学习效果的对策

3.1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助

后进生是学生中不可忽视、有一定体量的群体,教育部门、学校、教师都应根据后进生的学习特点开发和提供真正符合他们需求的学习辅助材料,即使简单一些、量少一些、基础一些,只要能帮助后进生进步,任何学习材料都可以。但也要注意,这类学习材料尽量不能增加后进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

3.2  后进生的学习应以教材为基础

不管是导学案,还是市面上的辅导书,都是以教材的目标要求和基本知识为出发点编制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略读教材,以拓展为主;但对于后进生,一定要督促和鼓励他们把教材上的内容学懂,习题都做会,再去考虑延伸学习,一定不能舍本求末。

3.3  帮助后进生“强根固基”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薄弱和学习习惯差,所以对于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一定要先帮助其理解,然后要求其要像背古诗词和英语单词那样熟背,大脑里有知识,用时才能提取。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从每天的实际学习中去慢慢培养。学生在坚持一段时间,体会到良好学习习惯带来的学习效果后,会从被动学习逐渐过渡到自主学习。只有基础知识扎实,又有好的学习习惯,后进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才能进一步发展起来,其数学学习中的数感、符号感、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才能得到有效培养。

综上所述,学情分析是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状态,预测学生发展可能性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学情基础,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与适切性。只有洞悉学情才能更好地读懂学生,教学才能从“知识本位”逐步向“素养本位”迈进。导学案教学模式只有考虑到后进生的特点、适合后进生,才能真正帮助后进生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泽勇.浅谈后进生的教育[J].科技风,2020(18).

[2]傅文华.论数学导学案练习题设计的“三忌”与“三有”[J].成才之路,2019(17).

[3]吳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

【作者简介】

李恩艳(1988~),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2019级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导学案后进生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