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承爱
摘 要: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对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一个人都应肩负起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但就目前传统文化的发展情况来看,部分人并未做到这一点,不仅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还存在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较为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育应自觉肩负起承载与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长久的发展下去。基于此,本文将对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7.056
初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教育的阶段,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构建、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态度的建立等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学科中的有效渗透,不仅能够推动语文学科教学任务的顺利有效完成,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的提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在力量,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供有效的延展空间,让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水平。由此可见,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对我国多元化的文化特色的统称,其涉猎面积较广,在服饰、文学、科学、思想等方面都拥有传统文化的身影。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能够有效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价值,在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以下将对此展开研究:
1.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传统文化不同于学生之前所学习的文化知识内容,其在发挥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基础上还有较强的功能性价值,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发现美与感受美的能力,拥有善于发现身边的细微事物的眼睛,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更好的感受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在生活中发现传统文化的足迹,帮助学生养成乐于观察乐于探索的习惯,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2.推动德育教育工作
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时常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在面对外在事物的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都具有不够理智的表现,极容易受感性思维的驱使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格外重要的,只有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才能够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构建出理性化的思维逻辑。而传统文化中有关五常之道的研究内容则对此具有针对性的作用,将传统文化有效的融入初中语文教育中能够让学生通过对仁爱、诚信、智慧、礼仪等方面的内容的学习,掌握做人的基本准则,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逐步的拉近学生间的距离,营造出和谐的班级学习风气,从而保障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初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社会培养人才是初中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大多会对当代社会所需的人才的能力进行考量,如: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等,将其带入到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训练,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做好铺垫。虽然这样的培养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今后的发展压力,但卻具有一定的缺陷,首先,教师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对学生的能力上的培养,而对学生的品质的培养却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极容易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对道德准则不够重视,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其次,德育教育与文化教育都是初中教育的组成部分,都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教师对文化教育的看重高于对德育教育的看重,就会导致学生在与人交际、融入集体、感知世界上存在一定的缺陷,造成学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出现。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传统文化是对我国数千年文明发展的统称,涉及的领域较为广阔,涵盖的知识内容较为丰富,如风俗习惯、戏曲文化、服饰特点、古诗词、思想理念等都属于传统文化范畴之内,可以说中国人的生活离不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而想要让学生身边的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发挥作用,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让学生的传统文化精神觉醒,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应用,使其能够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发挥实际价值,以下将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进行几点探讨。
1.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学生虽然对外界事物已经建立起了初步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受年龄以及社会经验的限制,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依然会呈现出较为幼稚的心理状态,只有在兴趣爱好的驱动下才能够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反之学生则会表现出较为别动的状态,无法呈现出最佳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制定语文教学方案时,应从学生现阶段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设计趣味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另外,新颖的事物仅仅能够为学生带来一定时间的新鲜感,长期下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会逐渐消磨,不具备长期有效性。想要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保持长久的兴趣,教师还应注意加强对传统文化中有关历史人物思想与品质的内容的利用,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使学生能够主动提取传统文中的精华,从而实现让学生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2.以教材为基础,挖掘德育教育内容
传统文化除了文化类的知识内容外,还囊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态度等方面的内容,是十分优秀的礼仪分化,及时距今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但其中的部分礼仪文化内容在当今时代在依然适用。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应摒弃固有的以严格的课堂教学条例要求学生的课堂秩序维护方式,积极的引入传统礼仪文化内容,为学生讲解儒家文化对待人与事物的看法。另外,为保障传统文化能够与初中语文充分融合,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还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挖掘其中所含的传统德育教育内容,从而以此为衔接点,将中国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代入课堂中。例如:在学习到《中国石拱桥》一课时,教师可以赵州桥为例,为学生讲解设计者立春的生平故事,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从侧面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实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的价值。
3.传统节日活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长久发展仅仅依靠于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初中学校应加强对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的配合语文教材举办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检验所学的语文知识以及使用所学的语文知识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充分的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思想情感,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有效的推动力量。例如:在学习到《木兰诗》一课时,学校可以整合学校资源,开展以“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校园活动,依据自己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通过任意的形式体现出这一主题,使学生能够获得最大化的创造空间。为烘托活动气氛,校方还应在学校内部张贴相关的海报,播放相关的广播内容,充分的调动活动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具有显著的良性影响力,在学生的思维逻辑性的构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对此起到高度的重视,加强对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的挖掘,努力寻找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的衔接点,将传统文化与语文知识内容充分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知识》2015年第3期。
[2] 高君英《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民族文化》,《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