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莲
摘 要:经典阅读是当前教育环境下的重点素质教育内容。经典阅读课堂的开设,有助于为学生培养起完善的个人价值观念、核心素养等精神品质,使学生的素质教育理念得到落实,构建起高效的教学环境。我国的历史悠久,积累了多样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经典阅读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基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开展经典阅读。以下将围绕经典阅读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经典阅读 传统文化 小学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7.015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开始注重教育软实力的建设,因此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政策陆续提出并得到贯彻发展,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全体教师的广泛重视。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点阶段,因此在小学课堂中开展素质教育具有关键的意义。经典阅读课堂在小学教学中的开设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然而,当前小学经典阅读的课堂中却存在着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导致了小学生对于经典阅读课堂的兴趣不高,无法保障经典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索发现将传统文化与经典阅读教学进行融合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将针对于此进行具体的教学策略分析。
一、经典阅读课堂的教育现状
1.经典阅读课堂开展边缘化
通过对当下经典阅读课堂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大部分的小学经典阅读课堂存在着边缘化的开展趋势。首先,小学教师对经典阅读的认同感较强,但是教师对学生开展经典阅读的教学实践却存在缺失的现状。教师的主观意念与实际的教学开展情况并不匹配,导致了当下小学校园中经典阅读课堂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首先,随着当前的社会发展进步,大众阅读已经逐渐迈入了学生和教师的视野,小学生普遍开展的阅读内容为大众阅读。因为大众阅读的形式和内容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可以满足小学生主观上的情绪。同时大众阅读的内容比较通俗易懂,符合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在当前大众阅读普遍存在的教育环境中,小学生的阅读思维模式受到了限制,导致经典阅读逐渐淡出学生和教师的视野,经典阅读的发展呈现了边缘化的趋势。
2.经典阅读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小学教师对经典阅读的教学作用认知过高,导致了小学教师急于求成,为学生开展难度较大的经典阅读内容,比如教师为了给小学生普及经典阅读的内容,为小学生讲解文言文《大学》《中庸》等经典阅读内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着不足,教师为小学生设定过高的阅读期待将导致小学生失去对经典阅读的兴趣。教师没有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尊重,教师更加侧重于经典阅读内容的形式,导致了小学生的主观阅读兴趣无法得到培养和发挥。难度较大、内容枯燥是当前经典阅读教学内容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制约了小学经典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无法使经典阅读教学发挥出实际的价值。
3.忽视了传统文化的融合
经典阅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之一,然而当前大部分小学教师却忽视了经典阅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导致经典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呈现割裂的现状。教师对学生开展的经典阅读形式存在单一的弊端,教师忽视了课堂的变通性,导致了当下经典阅读教学的整体模式是生硬固定的。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经典阅读内容,小学教师没有将传统文化与经典阅读进行融合,极大地降低了经典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二、传统文化融入经典阅读课堂的关键性
首先通过传统文化与经典阅读课堂的融合,教师可以有效地将小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拓展,同时使小学生完成传统知识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教师在以往对小学生开展的经典阅读课堂存在着局限性,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合,小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将得到开阔。同时,有助于小学生培养起来良好的人文素养,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宝贵的精神品质,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小学生可以从经典阅读的过程中塑造出完善的人生观念,使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最为重要的是,通过传统文化在小学经典阅读课堂中的融入,有助于小學生培养起正确的本土文化意识,使小学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和传承。
三、经典阅读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
1.通过传统文化完成经典阅读的导读
导读是经典阅读课堂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小学经典阅读课堂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导读的设计,使得小学经典阅读课堂的严谨性和层次性缺失。高效的经典阅读课堂应该有着完善的教学环节设计,因此小学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巧妙的经典阅读导读环节。我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大量的内容,有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历史事迹,等等。教师在设计导读的环节时便可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利用传统文化的内容来完善经典阅读的导读环节。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导读环节的趣味性,小学生的兴趣是课堂质量的保障。因此,具有趣味性的导读环节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小学生对于经典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小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发挥,保障了经典阅读课堂的有效性开展。
例如,教师在进行《三国演义》这本书的经典阅读教学时。以往的小学教师会开门见山地直接对学生进行经典书内容的讲解,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没有得到有效激发,从而降低了学生的经典阅读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我国的历史人物典故来丰富导读环节的设计。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讲“桃园结义”的历史典故,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之间的友情故事使小学生深受感动。在历史典故的讲述过程中,小学生对于《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因此,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正式的经典阅读课堂。通过历史典故这一传统文化内容的融合,经典阅读课堂的完整性更加缜密,使得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确保了经典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样得到了传承。
2.创设情境演绎,营造阅读氛围
小学生参与到经典阅读课堂中的积极性较低,是因为小学教师在以往对学生开展的经典阅读课堂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教师过于重视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小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得到拓展,却忽视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主观过程,因此小学教师应当注重经典阅读氛围的营造,使小学生在积极的阅读环境中培养对于经典作品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突破以往的阅读形式,将情境演绎法融入经典阅读课堂中,通过阅读情境的创设,小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激发了兴趣,使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有了深刻的认知,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确保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红楼梦》这一经典书目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演绎。教师将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提炼,同时为学生分配演绎的角色。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将书中的情境进行再现。《红楼梦》是我国经典的名著,通过角色演绎活动的开展,小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将更加深刻,同时激发了小学生对于经典阅读课堂的兴趣,保障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3.开展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
开展实践活动是将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和传承的关键途径,因此在经典阅读的课堂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使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得到培养。
例如,在进行《离骚》这一篇文章的经典阅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作者屈原的生平。同时,教师为学生普及屈原与端午节的关联,古人是怎样在端午节这一天纪念屈原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班级中开展关于端午节的实践活动,如包粽子、折纸船等。端午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感受到了经典阅读课堂与传统文化之间紧密的联系,有助于小学生的文化意识强化,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与经典阅读课堂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应当确保传统文化在经典阅读课堂中的融合,为小学生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提升小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素琼《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科普童话》 2019年第34期。
[2] 周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中华少年》201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