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散文中的作家自我

2020-06-07 08:07钱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自我

钱华

摘 要: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散文阅读教学要使学生沉浸于文本,与作者对话,感受作家的内心世界,发现文字背后的作家自我,从而培养语言能力、发展思维,最终在审美的愉悦中实现我提升。理解散文的关键在于读出作家自我,笔者从备课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课外拓展延伸三个方面做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散文阅读教学 文体特点 自我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3.018

一、教师自身的文本解读

备课阶段,教师对散文文本的处理就是正确解读文本,尽可能接近作家本我。读懂文本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

1.走进文本“真”阅读

教师解读文本不仅是读懂一篇文章,更要读懂这篇文章进入教材后成为语文教学文本和凭借,编者赋予了它怎样特定的功能。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理解教材编者编写意图的能力。比如部编版语文八上第四单元选编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教师的教学都是围绕感受“父爱”或“父子情深”展开,但是如果追问一句:散文要表达谁的情感?恐怕大家都会回答表达作者的情感。那么父爱是谁的情感呢?显然不是作者的情感。如果教师关注一下本单元的单元提示“走进这些经典散文,融入作品境界,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咀嚼品味中,让独特的情感体验慢慢浸润心田,让深刻的人生感悟指导未来人生”,这些提示语的指向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那么我们在解读《背影》的时候,并不是把重点放在梳理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以此来感受父亲的情感,而应该是通过对散文语言的品味咀嚼,读出作者在不同人生阶段对父亲的情感变化。

2.抓住散文的文体特征解读文本

在散文教学中,我们对文本的解读应当注重把握作家主体的个性。散文比其他文体更容易显示作家的性格、人格,真实表现作家的喜怒哀乐。读者通过作品认识作家眼中的世界,洞察作者的思想,体悟他们的情感,从中获得自身独特的审美体验。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下选编的杨绛散文《老王》为例,教师在处理文本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关注老王这个形象:作为底层人民的不幸和他身上的人性光辉,更要关注到作家主体的独特体验“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之情,既要读老王,更要读杨绛。如果仅仅停留在对老王人物形象的分析上,不关注杨绛先生的情感,恐怕对这篇作品的理解是要打折扣的。

钱梦龙教师说:“语文教学其实是语文教师自身读写状态的生动展示。”语文教师只有做到自己读懂文本,才有可能教会学生读懂文本。

二、课堂教学实施阶段的阅读教学

1.设置清晰、集中的教学目标

同样以《老王》为例,来自教参或者网络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学习从朴素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思想。品味文章的语言以及组织材料方面的特殊。我们不禁要问:怎样的朴素语言?怎样的深沉感情?怎样的深刻思想?笔者参考了名师执教《老王》的课堂实录,我们再来看看他们设置的教学目标。董旭武教师让学生“认识老王这个人;理解那是一個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深意”。郑朝晖教师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愧怍之情”。这样的目标是清晰、明了、具体的,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2.设计有效、有价值的教学活动

笔者曾经观摩过一位教师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公开课,课堂上为了让学生理解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作用,该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长妈妈和童年的鲁迅,模仿讲故事的情景。整个模仿用了15分钟,台下观看模仿的学生笑得不亦乐乎。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可是笑过之后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插叙这个故事的用意得打个问号。这样的活动实际是无效的。

3.品析个性化语言是散文阅读教学的抓手

处理文本时要把握散文这一篇和作者这一人在表达上的独特性,所以更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作家个性化的语言寻找文中未曾被发现的东西。成熟的作家都有鲜明独特的语言特色,鲁迅的冷峻、朱自清的平和、季羡林的真朴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在品味、鉴赏作家个性化语言过程中获得自身语言能力的发展。

仍然以《老王》为例。杨绛的散文风格是沉着简洁,“寄沉痛于悠闲,寓深刻于平淡”,这就意味着作者的情感是比较隐秘的,隐藏在字里行间,需要我们深入文本细节。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教师适当补充作者当时的生活介绍,并且让学生立足文本,比较老王的付出与作者的付出。这样解读就不仅仅局限于老王形象的感知力,更是通过老王读杨绛。

三、课外的阅读拓展延伸

散文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应该如何进行,如何选择合适的群文或整本书?

第一种方法是以作家为中心向外辐射,选择该作家的同类型散文。比如学了朱自清的《春》,不妨再读一读朱自清的《绿》和《荷塘月色》;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不妨推荐读一读《济南的秋天》,感受老舍对济南这个第二故乡的热爱。这样学生对该作家这一类写景抒情散文的风格就印象深刻了。

第二种方法是以课内散文的主题为中心向外延伸。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写景状物、托物言志、寄寓情思,从紫藤萝的生机中摆脱了生死的疑惑,坚定了对生命的信念。课外同主题散文阅读可以推荐阅读林清玄的《桃花心木》,体会“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主旨。

当然,在教材内组群也是一个“前后勾连”、反思提升的好办法。比如七年级上册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背影》和名著《傅雷家书》,组合在一起来个温故知新也不错。前两篇是从儿女的角度表达的情感,《傅雷家书》则是从父母角度表达对儿女的拳拳之心。两相对比,对于“亲情”的理解更加深入。

总之,用散文的方法解读散文,用符合文体特点的思路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用课外群文阅读激发共情,散文阅读就应该教出“散文味”。

猜你喜欢
自我
试论中美体育电影中的身份认同
论《金色笔记》中的自由、自我及言意矛盾
中国商业广告中的“自我”呈现
对戏剧艺术表演中自我与角色关系的探究
认同的崩溃
作文需“自我”感受在场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成长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