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凤荣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也更加重视。其中,语文作为小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生活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育工作者甚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探究,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传递了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实施策略,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生活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实践 实施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1.024
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新《课标》的出台都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是未来时代的接班人,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而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人物,肩上的责任重大。因此,想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必须在不断的学习和尝试中获得进步,从而逐渐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活教育思想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紧跟时代发展和教育进步的步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身边的生活元素作为教学的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和生活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在将生活教育思想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时,教师必须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和尝试,让语文走进生活,将生活融入课堂,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度重视应试教育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手拿着课本,一手拿着粉笔,在课堂上讲;学生则认真地听,做着笔记。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为学生们营造了一种紧张的学习氛围,减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是实现理想教学效果的必要因素。
而将生活教育思想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此,小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认知水平等因素,将更多生活性的元素融入语文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语文教学的封闭化
语文教学的封闭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封闭。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是依赖于课本,教学始终都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没有展开,也没有拓展,所以学生们很难接触新的语文知识,感受生活的气息。然而,在信息技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如果不懂得运用现代教学设备,自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最后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其次是教学目标的封闭。当前,还存在一些将固定的教学目标当成教学始终要坚持的准则的现象。语文教师忽视了这些所谓的教学目标的制约性,比如各个教学目标之间产生矛盾,或由于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认知水平等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效果。
二、将生活教育思想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有效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要致力于将生活融进课堂,让语文走进生活。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与生活一磨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磨擦者与被磨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可见,生活和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将生活教育思想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在生活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学语文课堂不仅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使学生不断探索、思考和创新。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学生不仅能够拉近和实际生活的距离,还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下面笔者就将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1.利用平和的语气
想要更好地将生活教育思想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学会运用平和的语气,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氛围。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放下身段,积极走近学生,用平和的语气来跟学生交流和交谈。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双方之间的情感,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
2.让生活融入语文课堂
相对于学校来说,社会是比较复杂的。然而,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也能够挖掘很多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资源。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不管是认知水平还是心理特征,都还不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生活资源,让生活融入语文课堂,带领学生体会社会生活中的艰难和美好,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身边的生活元素融入课堂中,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们搭建社会与知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提高社会感知力。比如,当进行有关环保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画册、书籍等,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拾捡校园内的垃圾。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保持低碳的理念。
3.让语文走进实际生活
想要更好地将生活教育思想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语文,不仅仅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还是一种经过长时间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所以,教师不仅要在语文课堂上挖掘更多的生活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后将语文融入实际生活当中。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家中和家长一起进行成语接龙、猜字谜、诗词背诵等活动。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增强和家长之间的交流,还能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
4.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要将教学联系实践,才能够更好地强化教学的生活化。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教学与实践不分离。
首先,教师必须坚持生活化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服务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时刻培养学生“学习最终是为生活服务”的意识,使学生能够不断增强自身的技能,升华自身的情感,进而收获美好的人生。
其次,教师必须坚持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过程即生活;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过程即生活。因此,不管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也就是双方共同享受生活的活动。
再有,教师还必须坚持生活化的考试内容。在考试题目的设置上,教师要不断加大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在将生活教育思想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时,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变得活力四射。师生双方在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里,尽情吸收知识的营养,受益匪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将生活引进语文课堂中,用生活理念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使语文真正融入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中。
总而言之,“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走小学语文教学之路固然是比较艰辛的,但其中也少不了因为收获教学效果而感受到的快乐。为了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在这条道路上积极探索、不畏困难、勇往直前,让语文真正地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课堂。
参考文献:
[1] 毛玉香《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学周刊》2020年第18期。
[2] 王刚《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神州》2020年第28期。
[3] 王德龙《生活教育理论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的启示》,《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