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策略探究

2020-06-03 03:15王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7期
关键词:生活体验仿写语文要素

王瑞

【摘要】小学第二学段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更是习作兴趣的培养阶段,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勤练笔、乐写作。笔者认为,应准确把握习作的目标要求,扣紧教科书单元语文要素渗透习作指导,并借助典型课文引导学生仿写,拓展学生实践体验,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让学生实现乐写作文,写出真情实感。

【关键词】习作;语文要素;仿写;生活体验

一、 准确把握习作的目标要求,正确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的習作要求是让学生乐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让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观察周围世界,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课标》提到的关键词有“乐于表达”“自信心”“不拘形式”“写清楚”,旨在让学生喜欢表达,逐步增强习作的自信,习作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因此,教师要注意每次习作前设定的要求要恰当,引导学生将其想表达的内容写清楚即可,不能要求学生“写具体”,避免拔高要求、定位不准的现象。

二、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巧妙渗透习作指导

统编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教师要特别重视教材每一个单元的编排意图,并紧紧围绕单元的语文要素,将习作指导巧妙融合在每一课的教学中。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提到,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而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正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让学生说出令自己感兴趣、有特色的词句,还要进一步谈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些词句的。进而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主动采用摘抄等方式进行新鲜词句的积累。

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中,教师可以联系《词语表》中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像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国旗、服装、树枝、教室、枝干、影子;表示动作的词语:打扮、穿戴、朗读、敬礼、指引;描写人物或事物的词语:敬爱、鲜艳、粗壮、安静。还可以对“从……从……从……”“向……向……向……”等富有新鲜感的句式进行整理归类,并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加以运用。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实际上也是对学生进行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引导。以教学《赵州桥》为例,笔者引导学生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如,“创举”“赵州桥非常雄伟”“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学习表达方法。开展“我是小导游”的活动介绍赵州桥,培养学生重组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链接大家熟悉的附近的东平大桥、港珠澳大桥的照片、视频,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进行介绍,将习作指导引向深入。

三、借助典型课文,进行仿写练笔

在部编版三年级教材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课文。如,童话、诗歌、记叙文、说明文、科普文、议论文等,内容涵盖了写人、记事、活动描写等,每一篇典型的文字都能教会学生一种重要的写作方法。教师要深挖教材资源,让学生习得习作方法,并进行适当地仿写。

例如,《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文中第二、第三自然段写了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既描写了学生学习和玩耍的情景,又用小动物的活动进行衬托,展现出校园的静和动。教学后,笔者会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内容,借助书本课后第三题的提示,让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特别感兴趣的场景进行观察,还鼓励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去实地再仔细看看这个地方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学生们都在那里干些什么,并借助泡泡中的提示“上课的时候……”“放学了……”描述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以季节变化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笔者便设置了有梯度的习作表达训练。首先,引导学生大胆交流阅读感受,实现语言内化运用,如,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在说理由时,要求学生突出景色美丽、物产丰富的特点。然后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家乡美景、特点,最后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把家乡的景物写下来。

阅读教学应与习作教学紧密相连,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每一篇文章提炼出一个典型的习作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口头表达、小练笔,仿写其中的典型的片断,让学生有章可循、有例可依,让习作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生的脑海中,从而降低习作难度。

四、联结生活体验,推动轻松习作引擎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词汇之一,被认为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宿”。因此,语文习作教学也应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我国著名教育教学陶行知先生也极为重视教育教学的实践性,极力主张培养人的实践精神。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因此,教师应巧妙联结学生生活体验,深挖学生习作内容的源泉,如抓住发生在身边的重大事件,或组织开展动手操作的实验、各种劳动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

(一)链接时事要闻,抒发真情实感

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孩子们只能天天宅在家里,生活方式难免单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新鲜、好玩、深刻的事情来点缀学生的生活,那么,学生的习作自然也就枯燥乏味,缺乏真情实感。但是,也是在这个疫情期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身边涌现了很多深刻、感人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契机,联结生活体验,开展相关学习活动,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激活学生的习作思维,让孩子抒发感想,提升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交流,学生纷纷抒发了自己的感受:

白衣天使们,在这特殊时期里,你们舍小家、为大家,用爱与勇敢帮助病人,温暖世界。你们让我明白要珍惜当下的平安盛世,让我明白要努力学习,要“以知识缝制人生的盔甲”。感谢你们,你们是英雄,是当代最可爱的人,我也向你们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晓琳

亲爱的白衣天使,谢谢你们毅然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去和病毒“打仗”。这一仗,你们赢了,换来了春暖花开。你们也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也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你们也会害怕,也会担心,但是,责任让你们克服了所有的困难。我也要向你们学习,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赖雅缘

(二)创设生活体验,丰富习作题材

引导学生关注深刻的时事要闻抒发感想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好方法,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多元创造机会,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促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话题可写。如,广东的孩子不吃辣,老师若布置学生回家进行一次挑战吃辣椒的活动,相信,他们对辣椒望而生畏的心理,舌尖上的刺激感受,各种各样解辣的方式定会倍感深刻。老师接着再从学生的语言、动作、面部表情、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地引导、发散,学生们定会写出生动细腻生动的感受来。

老师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在父母的指导下做一道菜,调动自己眼耳口鼻手等多种器官去感受做菜的全过程,然后用心记录下来。可以发动学生用眼睛看、鼻子闻、手触摸等观察方法,对家里养的植物或小宠物进行细致观察,制作简单的观察记录卡,然后回忆并写下观察时眼、耳、鼻、手、身體的真实感受。

一个小小的番薯可以做成多少种不同的美食?老师还可以抛出问题,让学生动手制作并用相机拍下制作番薯美食的全过程,然后搭配上文字解说,一篇图文并茂、富有情趣的《番薯蜕变记》也就出炉了。

诸如这样,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轻松中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心情、感受和想象,获得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三年级语文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生活体验仿写语文要素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如何为学生打开习作之门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
生活体验:小学语文课堂活力的源泉
挖掘阅读教材, 实践英语仿写
探究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