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年级级部德育管理的策略

2020-06-03 03:15麦转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7期
关键词:常规教育德育活动家校沟通

麦转红

【摘要】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没有概念,行为规范也比较薄弱。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德育管理的有效性,本文从狠抓常规教育、发挥学生干部自主管理效能、举行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以及加强家校沟通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索一年级德育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關键词】德育管理;常规教育;自主管理;德育活动;家校沟通

一间学校的校风、教风与学风的好坏与年级组管理工作的到位与否息息相关。有效的年级管理,不仅有利于提升学校整体管理的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还能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狠抓常规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一)行为规范训练周

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更快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开学第一周,不按课程表上国家课程,而是开设“行为规范”校本课程,针对学校关于学生行为规范的各项要求,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行为规范训练。级部将学生排队、就餐、就寝、放学、托管、集会、升旗仪式、课堂礼仪和规范、课间游戏和要求等纳入课程,扎实开展各项行为规范学习和训练。在行为规范训练周结束时,举行“课堂常规好习惯”“班主任带班常规展示”等评比活动,对整个训练周进行考核,促进学生的各项规范的形成。

(二)严格抓好广播体操和队列队形的训练

广播体操和队列队形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窗口,是一个学校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主要的集体活动项目之一,是训练学生纪律性、规范性的良好素材。开学两个月,以体育老师为技术指导,班主任为纪律协助,全体师生每天集中一楼架空层,利用上午体育大课间时间进行广播体操和队列训练。争取做到学生精神饱满,排队做到快、静、齐,广播体操做到动作规范,整齐有序,展现良好的个人素养。

二、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发挥自主管理的效能

陶行知先生曾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年级学生干部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是年级德育工作开展的得力助手,是学生自主管理工作得以落实的执行者、协调者。开学第2周,在班主任的选拔和推荐下,组建一支思想好、行为好、学习好的一年级学生红领巾监督员。定期进行内部培训,将监督员训练成协助级部开展行为常规监督和检查的主力军。级部结合学校每月的“阳光规范班级”评比方案,将每一名监督员安排在两操一活动、升旗仪式、排队、两餐、就寝、课间纪律、班务清洁、图书阁等监督管理工作中。他们每天进行各项班级常规管理的检查,并反馈给级部。级部每天反馈到班主任,每周进行汇总,将评比结果以分数的形式反馈给班主任,每月召开全级师生晨会进行总结,以50%的班额奖励分数最高的班级,颁发“阳光规范班级”奖状和流动红旗。助力班主任班级管理获得实效,促进年级形成良好的学风、级风。

三、举办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一年级新生家长“百日好父母”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的主要风向标,只要父母的这根“上梁”正了,孩子的这根“下梁”就有保证。在一年级新生录取注册后,着手举行一年级新生家长“百日好父母”计划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往后的100天里,利用晓黑板推送优秀家庭教育文章,家长在这一段时间内,检查参与线上、线下优秀父母学习,争取100天蜕变成优秀父母,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二)一年级学生“百日好学生”活动

心理学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我们用开学至100天的时间,举行“百日好学生计划”,举行多项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1.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暨“百日礼”启动仪式

为了帮助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引导新生把握好人生新历程的方向,引导和帮助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走好求学的第一步。开学第一周举办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暨“百日礼”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有学校领导、老师、家长的深情寄语,有学生信誓旦旦的庄严宣誓。以满满的仪式感促使学生在开学100天内,认真学习,自我约束,争做一名“阳光快乐,好学敏行”的好少年。

2.一年级百日礼展示活动

100是一个圆满的数字。在民间,婴儿出生百日,会过百日礼,又叫“百啐”,也叫过百岁。婴儿会在这一天穿百家衣,戴百家锁。而我校一年级新生们入学的第100天,我们会举行“百日礼”展示活动,邀请家长到校,共同见证一年级学生入学一百天以来,在集会、两操、课堂常规等方面取得的各项进步。

四、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说:“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途径,而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家校合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有利于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

(一)新生家长见面会

新生入学前的7月份,召开一年级新生家长见面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学生衣食住行的相关要求、一年级校园生活、以及假期中如何做好新生学前准备教育工作,购买学习和生活相关的用品,为新学期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二)合理开办家长学校

学校应定期邀请专家或教师给家长上课,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与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相关的讲座。开学一个月,我们举行“好习惯,成就好孩子”大型家庭教育讲座。希望通过家长学校,将学生家长组织起来,对好习惯的作用和重要性进行学习,让家长掌握一些关于习惯养成方面的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进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

(三)定时召开家长会

开家长会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学校和家庭的互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学校的各项规定以及相关政策,同时也让老师知道孩子在家的表现,从而和谐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更优秀,更出色。期中检测后,举行了主题为“最美的遇见是我和你”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孩子期中检测之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有利于促进家校更好合作共同辅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最大优势地发挥老师和家长教育合力,引导学生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坚持不懈开展家访活动

家访活动让老师走进学生家中,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学习和生活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有利于增进了教师和家长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增进了家长、老师、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一个学年以来,一年级的老师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走进学生家中,开展家访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五)不定期召开家长代表座谈会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是本校的追求。学校的办学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年级的管理、家校的合作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在一年级的管理中,不时举行“家长代表座谈会”,级长作为年级代表传达学校的立场和原则,聆听家长代表们的声音,明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在严格整改落实中找准管理的方向,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助理家校共育。

五、结论

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入门阶段,是筑牢小学阶段的根基。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德育管理领导们应该重视一年级的德育管理,从狠抓常规教育、发挥学生干部自主管理效能、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以及加强家校沟通四个方面进行探索,提高一年级德育管理的有效性。

參考文献:

[1]徐文标.加强管理提高学校年级组执行力研究[J].成才之路,2017(20)

[2]张娜.学校年级组管理的实践探索——以太原市第五十二中学校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9).

[3仇光楼.如何提高年级组管理效率[J].教书育人,2018(23).

[4]李春荣.浅谈民主化管理在年级管理中的应用[J].黑河教育,2018(03).

[5]刘振杨.关于中学年级组管理的优化探究[J].教育观察,2018(04).

[6]崔芳菡.小学级部管理的问题与改进[D].山东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常规教育德育活动家校沟通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少先队德育活动的开展与有效性提升思考
在常规教育中培养幼儿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常规
音乐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的运用
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思考
寻找家校沟通中的润滑剂
爱国从小事做起
微信
幼儿园大班环境中的常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