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为能动学习而设计

2020-06-03 17:49蒋丽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让学引思小学数学

蒋丽

【摘要】“能动学习”又称之为“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具体表现。基于“学生立场”,教师可以采用“让学引思”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领学生的学习协商。通过“让学引思”,将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本位。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让学引思 能动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在《课堂转型》一书中指出:“学校教育需要指向‘21世纪型能力,包括‘通用能力和‘关键能力。”这样的一种转型,需要激活学生的“能动学习”。“能动学习”又称之为“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具体表现。在能动学习中,学生会积极地倾听、主动地思考、自发地探究。能动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学习,能动学习是一种协同性学习,能动学习是一种反思性学习。基于“学生立场”,教师可以采用“让学引思”的方式,为学生的能动学习而设计、实践。

一、让学引思:指向学生“能动学习”的教学范式

“让学”与“引思”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其中,“让学”是“引思”的基础,“引思”是“让学”的目的。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安居》一文中谈论教育时指出:“为什么‘教难于‘学?乃是因为教所要求的是‘让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让”“引”并举、“学”“思”融合,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能动学习。让学,不是无度地退让,而是要让得有度、有位;引思,不是全盘授予,而是要引得得法、充分。将“让学”与“引思”结合起来,就能促进学生的能动学习。

1.让学引思,“能动学习”教学范式重构

“能动学习”具有多种教学范式,包括反思性学习、变式性学习等。其中,“让学引思”应当是最为有效的教学范式。在数学教学中,“让”“学”“引”“思”缺一不可。讓学引思,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互动学、灵动学。让学引思,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样态。比如教学《圆的周长》,教师要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和什么相关?圆的周长怎样测量?学生在猜想、探究中能形成对圆的直径、半径以及周长关系的能动认知。如有学生坚定地认为,圆的周长一定是圆的直径的倍数,也一定是圆的半径的倍数;有学生则认为,应当分小组测量圆的周长、直径和半径,然后进行计算。当学生在探究中出现困惑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点拨、启发,如“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都比较接近哪一个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有怎样的特征”等。只有教师善于引导、善于启思,才能激发学生的多向思考,引发学生的深度探究。

2.让学引思,“能动学习”教学资源发掘

让学引思,应当融合“互联网+”技术。当下,从经济全球化到大数据、高标准、大规模的制造工业,再到4.0定制化生产,越来越吁求学生的“能动学习”。能动学习,不再受到时空、地域的限制。因而,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引导,而且可以在课后引导、课外引导。不仅可以进行在场的引导,而且可以进行离场的引导,如在网络共享、网络群中去引导。比如教学《梯形的面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只进行了“倍拼法”的深度探究。在课后,学生展开了自主的、能动的多样化探究、思考。如有学生认为,可以运用“剪拼法”将梯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和三角形,有学生认为可以用“分割法”将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教师再适时引导感悟数学思想:都是想办法把梯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再寻找相互之间的联系,变未知为已知,发现并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当下,翻转课堂、未来教室、教师空中课堂等的介入,让学生的能动学习“如虎添翼”。学生离开了教室、离开了学校,同样能进行能动学习,能动学习可以演变、提升为终身学习。

二、让学引思:指向学生“能动学习”的策略构建

“能动学习”不是纯粹的教学方式、教学形态,而是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在能动学习中,学生由传统的知识“记忆者”向知识“思考者”“探究者”转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动学习”是一种“哥白尼式”的革命,教师的使命与责任要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促进者”转变。成功的“能动学习”需要多方的投资,如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等,需要从各个层面来介入,如认知的、情感的、社交的等。因而,能动学习不仅是一种知识学习,更是一种技术学习、实践学习、态势学习、愿景学习等。

1.为学而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积极的学习动机是实现学生能动学习的前提,也是能动学习的重要组成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仅依靠外部条件、诱因,也依靠内在的学习目标。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情分析。教学中,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通过测试、作业、观察、访谈等获得信息,建立发展档案。在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规律的基础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活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引思,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让学生主动问学。比如教学《小数的意义》(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基于自我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思考、探究: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小数与整数有着怎样的关系?小数与分数呢?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盘活学生的探究动力。学生通过举例子、画图,就能认识到“小数的意义”“小数与整数、分数的关联”。如“小数和整数一样,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小数是不带分母的十进分数”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能动学习,教师要动态地把握学生发展过程,及时捕捉学生的情绪状态、理解程度、思维方式,不断切入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2.顺学而引,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的常态意识大约只占10%左右,而人的大脑的潜在意识大约占据了90%。这就说明,人的大脑的思维潜能是巨大的。有专家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金矿。学生的大脑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作为教师,要顺学而导。应该说,教师的教始终服务于学生的学。如果一节课只有教师的“头头是道”“井井有条”“丝丝入扣”“津津有味”,没有学生能动地学,就谈不上真正的教学。能动地学是一种基于本意,由感受、体验支撑的心智力量,表现为学习的成就感、效能感。比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比较了除法算式、分数、比的关系之后,让学生展开了深度探究。他们主动猜想、主动验证,建构“比的基本性质”。在研究中,学生还给出了发现,如比的后项不能为0,因此不能同时乘0,当然也不能除以0;有学生给出了建议,可以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且整数比、小数比和分数比的化简是不同的,等等。正是由于教师的顺学而导,才让学生能动地思考、判断。

3.因学而导,引领学生的学习协商

如上所述,学生的数学能动学习,不仅是探究学习,更是协商学习。协商学习,有助于将学生的心智集结起来,形成一种“心智间”的互动。通过“心智间”的互动,学生能将数学知识内化,完成从“心智间”到“心智内”的有效过渡。通过学生的学习协商,可以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增值。这里,包容着彼此的差异性,不同的观点会产生一种碰撞,从而让彼此的视界走向融合、走向澄明、走向敞亮。比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笔者出示了学校篮球队的投篮比赛结果,其中既有每个人投篮的总次数,又有每个人投中的次数。怎样比较两个人投篮的成绩呢?学生彼此之间展开协商,有学生认为应该比较投中的次数,有学生认为要考虑投篮的总次数,有学生认为应当计算出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等等。不同的比较方法,让学生自觉地去讨论、辩论、发现,从而催生了百分数的诞生。教学中,只有引导共同研讨,才能促发学生的理解、感悟。

智能社会已经呼啸而来。智能时代,学生需要的不是“学会”而是“会学”,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让学引思,要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要为学生的能动学习而设计。作为教师,要开辟个性化、弹性化、互动化的通道,让学生充分发掘自我的能动性,充分发掘自我的潜能,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

【参考文献】

[1]张肇丰,吁思敏,向荣,等.从“被动学习”走向“能动学习”——第十一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7(3).

[2]刘祖希.访史宁中教授:谈数学基本思想、数学核心素养等问题[J].数学通报,2017(5).

[3]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9).

猜你喜欢
让学引思小学数学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让学引思”与小学语文阅读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