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亚光
摘 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育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也需要着重做好阅读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在实际的教学环节要进一步有效落实审美教育内容,使语文课堂能够散发浓浓的人性美,切实落实相对应的审美教育途径,以此确保学生的美学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审美教育的相关途径,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 课堂教学 实施途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5.007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做好阅读教学工作是关键所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要充分把握新课改的相关内容,进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有效融入审美教育的相关内容,以此为学生审美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需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审美教育的相关内容,在全过程和各个阶段都进行审美教育,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具体来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根本上有效提升语文教师的自我审美素质
针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十分关键的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期,所以对于小学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进行模仿。针对这种情况,要想切实做好审美教育工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应有的教学成效,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具备完善的自我审美素质,有相对应的审美内涵,在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等方面能够得到显著提升,这样才能充分呈现出示范带头作用。对此,需要着重做好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培训工作,使其言行举止都符合相对应的标准和要求,在自我审美素养方面能够不断提升和完善,提升审美水平,在生活中具备发现美的眼睛,并把美学教育和欣赏美的方法更生动准确地传达给学生,这样才能为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和审美教育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而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从根本上有效突破旧有教学模式的限制和桎梏
首先,在教学方法方面要突破单一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针对美的展示教学而言,很多教师往往会通过多媒体手段作为辅助教学工具,但是并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某些教师往往过度应用多媒体,甚至滥用,由此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这会导致整体的教学过程主次不分、喧宾夺主,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后果。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充分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严格按照相关教学要求和审美教育的标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性的应用相关多媒体手段和教学工具,以此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成效。其次,针对教学模式来说,要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自主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调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积极自主的学习,这样才能体现出审美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落实相对应的审美教育策略,可以有效创设相对应的审美教学情境,打造生活化的审美策略,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美,然后回归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这样能够体现出审美诉求的有效性和实践性,进而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能够实现全面发展。
三、在教学细节中渗透审美教育
首先要结合课文的具体情况,创设出相对应的具备美感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课文作为主要内容,使其呈现出更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阅读课堂,把课本作为出发点,针对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创设美的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美的向往。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情况为学生创设出美丽的人间仙境,在这篇课文中勾勒出动人的如天堂一般的美景,微波荡漾、和风煦煦,还有着动人的传说象鼻山等,这样的美元素把学生带入到桂林山水的风景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美的熏陶和熏染,在针对美的欣赏和向往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其次,要针对课文中的美感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其他学科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特别优美,体现出美的特性,而在中华文化中,文字是至关重要的载体,能够充分表达美,其表达美的作用至关重要。例如,针对诗歌这种文学样式而言,它有着特别显著的意境美、韵律美、语言美特性。在实际的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对于文章和字里行间的美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鉴赏,以此更有效地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美学的引导和熏陶之中能够体现出应有的美学追求。例如,在学习《登鹤雀楼》一文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波澜壮阔、浩瀚气魄,极富感染力,引人入胜、美不胜收。教师要针对古诗词进行充分的赏析,在赏析课中融入相关的教学策略和美学教育内容,以此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进一步增强。
第三,要确保课文中的美能够和生活实际充分衔接。我们都知道,课文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相应的审美教育也需要在课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然后在实践和生活中得到相对应的映射。比如《红领巾的故事》要教育孩子们具备勇敢善良,勤劳诚信的美好品格,而这样的品格也是生活中的美的品质,是人性之美。小学生正处在品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更要在生活中践行美,而这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和核心内涵,要想使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切实的提升,就需要引导学生们在生活实践中能够充分的发扬美、传承美,塑造美的品格。
四、针对美学教育的相关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不斷的创新和改进
首先要进一步引导和发扬学生的审美个性,针对审美教育来说,其标准并不是固定的,是一种动态的个性的流动的美。所以要在美学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唤醒人们不同的享受和幸福感,对世界怀有极大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对于美的感受也丰富多彩,充满着个性化的特征。针对小学教师而言,要充分尊重和认可学生不同的审美观,对于学生的审美个性进行发扬,赋予每位学生不同的审美生命力。例如,在《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喜欢桂林山的巍峨挺拔、千姿百态;有的学生欣赏桂林水的微波粼粼、碧波荡漾……,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层面和角度针对美进行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美的诠释和理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欣赏和发现美,同时也要换位思考,针对美的不同侧面进行发现和体会,体现出审美的个性化特征,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使审美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得到切实提升。
其次,注重整体教学结构的把握。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课文的整体内容进行充分的把握,确保学生对于美的形象有充分的感知,同时要注重做好全面的系统的审美教育和优化工作,引导学生突破课本的限制,进一步到生活中去挖掘美。要认识到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而段落是由句子构成的,审美教学的过程中,要分析词语之美,对于整篇文章要进行欣赏和理解,着重把握相对应的动词和形容词,体现出语言之美,同时要把握好美的重点,把琐碎片段的审美进行整合和融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以此充分体现出语文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相对应的教学目标。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越来越广泛的推行审美教育的相关内容,从细节入手,着重做好课文的欣赏和挖掘工作,针对整体框架进行整合和分析构建科学合理的审美观,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针对审美教育进行不断的推行,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充分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在实践的过程中确保审美教育能够体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确保语文课堂能够散发浓浓的人性美,体现出审美教育的价值和效用。
参考文献:
[1] 薛秀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学周刊》2012年第9期。
[2] 马薇《让课堂成为学生享受“美”的旅程——试论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科教导刊》2015年第5期。
[3] 王平南《解析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华夏教师》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