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应在诵读中得意、得言、得法

2020-06-01 07:53邹洁巫新秋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事例观点文言文

邹洁 巫新秋

语文教学重在朗读,引导学生在正确朗读中了解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得意,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得言,在深入研读中关注文章是怎样写的——得法,这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文言文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的一笔重要财富,其教学也当如此。但文言文的语言习惯与现代汉语表达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给学生读懂文章、积累语言、习得写法造成一定困难。因此,笔者从“得意”“得言”“得法”三个层次对《学弈》一文的教学进行设计。

一、在正确朗读中“得意”

初读《学弈》,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大声朗读课文。同时,教师巡视,旨在发现问题,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指导读正确做准备。之后,重点指导难读、易错字音“诲”“缴”“为”“与”等,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串讲字词意思,再根据句子意思合理断句、读通课文,进而达到“得意”的目的。

师:(标红“缴”)这个字念什么?借助注释去寻找答案。

生:“缴”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读zhuó。

师:这里念zhuó,不念jiǎo,大家跟他读。(生领读)

师:缴,简单理解就是箭。有“箭”自然少不了“弓”,所以“弓缴”的意思就是——

生:弓箭。(师领读两遍“弓缴”)

师:那么,“援弓缴”是什么意思呢?(动作示范“张弓搭箭”状,指名答。)

师:“援”在《古代汉语字典》中有多个义项,在这句中是什么意思?(出示字典释义)生:拉,拽。

师:(边述边写)“援”,左边提手旁表示手的动作,右边“爰”读yuán,就是拉、引的意思,在甲骨文中是上面像一只手抓住棍棒的一头,下面抓住另一头。(领读两遍“援、援弓缴”)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指名答,相机点拨“之”的意思。)

师:根据你们的理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学生根据词义断句。)

师:根据词义,可以在句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稍稍停顿,跟我读:“思/援弓缴/而射之。”(领读,生跟读。)

师:这样读,是不是比较好理解?这样在要停顿的地方稍稍拖个长音,让听的人也容易听得懂。来,拿出笔,在刚刚停顿的地方画一条斜线,(生动笔)我们再读这句。

(师生齐读)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词义,尝试用“/”划分句中停顿。

(生练读)

师:古人读书讲究吟咏,常常情不自禁地摇头晃脑,我们来试试。(指名读,齐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确的朗读离不开理解,理解是正确朗读的基础,反过来,朗读又促进了文本理解。教师通过讲述、范读,指导学生标注和练习,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做到了正确、流利,把握了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读懂了文章的意思,这是学习文言文的起点。

二、在反复诵读中“得言”

文言文语言简练,却意韵悠长,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是文言文“得言”的根本。小学阶段的文言文以写人叙事为主,多种形式的诵读不但有助于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学习活动中实现当堂背诵、积累的目标。

师:二人为什么跟弈秋学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师:用自己的话怎么说?)因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所以他们跟弈秋学弈。

师:“善弈者”是善于下棋的人,那善于骑马的人就是——

生:善骑者。

师:善于跳舞的人是——

生:善舞者。

师:文中这位善于下围棋的秋就是善弈者。

师:其实这位老师名秋,因为是“通国之善弈者”,所以被独家冠名为“弈秋”。来夸一夸这了不起的秋,你读——(指名读,齐读。)

师:二人跟秋学弈,他们的表现相同吗?(生:不同。)怎么不同?

师:(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默读思考,圈画二人的不同表现。

生: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从他的回答中,你听出二人表现有什么不同了吗?(指名讀)

师:大家看这个标点符号,(标红“;”)它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生:对比。

师:对比帮助我们看清二人之不同,请男女生对比着读,读出不同。

(男女生分别读)

师:对比还不明显,听老师来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郑重、较缓的语气,重读加点字);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轻佻、稍快的语气,重读加点字)。”

师:用不同语气表现二人的不同,自己试试。

(生自由练读,师指名读。)

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生: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生: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太棒了!看着图就会背了,谁敢单独来试试?

默读与朗读、范读与听读、对比读与齐声读……不用过多的阐释,教师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深化了对人物的认识,还培养了语感,使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水到渠成。

三、在深入研读中“得法”

《学弈》紧贴“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单元主题,通过二人学弈的事例来强调“专心致志”对于成功的重要,属于文言文中的寓言体裁。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知了故事内容,也不难悟出其中道理。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而应该专心致志。

生:态度决定成败,智力不是成功的关键。

师:正如文中所说——(出示句子)

生: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师:什么意思?(指导理解关键字“俱”“弗若”“然”,指名说这两句的意思。)

师:善思者!请你再读这两句。

(生读)

师:读这两句语气一样吗?请你来读。(指名读)

师:(范读,标红“矣”和“与”)所以说,读好句末语气词,不仅有助于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还能读出其中的意味。谁学着老师的样子再来读?(指名读)

师:善读者!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你觉得这篇课文哪一部分是具体事例,哪一部分是所表达的观点?快速默读课文,用“//”在文中标出来。

师:作者是想要写具体事例呢,还是想要表达观点?

(生讨论后回答,师追问:作者是要通过什么事例来表达什么观点?)

师: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例?(指名答)

师:全文短短70个字,却蕴含着一个深刻道理。我想,这也正是这则文言文能穿越时空流传至今的原因吧!让我们再读课文,一起品味小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齐读课文)

师:这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法,在我们学过的哪些文章中也用过?(指名答)

“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像《谈礼貌》《说勤奋》等说理文和《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这类以事说理的文章,学生已有丰富的学习经验。教师只需稍加引导,让学生将课本与生活相结合,将新学与旧知相联系,从课内向课外拓展,便能深化认识,把握写法。

综上所述,在文言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握住“诵读”这把钥匙,引导学生在正确朗读中“得意”、在反复诵读中“得言”、在深入研读中“得法”,就一定能打开文言文教学之门。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事例观点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例”后有“析”方可取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