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在现实中,由于教师指导的无序性及学生写作的随意性,导致作文教学效果有限。苦恼之余,本人尝试总结作文写作的规律,鼓励学生心有亮点、创造亮点、评价亮点,名之为“亮点作文训练法”。
關键词:作文教学;心有亮点;创造亮点;评价亮点
高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分值上来看,它几乎占语文试卷分值的小半壁江山,可谓“作文定、语文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的难以操作,也是有目共睹的,其关键在于没有一套成熟而有效的方案。不少老师是依据经验与习惯来指导作文教学。面对常规两个班级一百来名学生,一二周即有一篇作文训练的常态化任务,老师有时也是疲于奔命;而学生也是普遍存有畏难心理,能敷衍就敷衍。更令人尴尬的是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却难见效果。
笔者从教于安徽省怀宁中学已近20年,在日常作文教学过程中,有苦恼,有困惑,在不断的试验尝试中,我鼓励学生心有亮点、创造亮点、突出亮点,再结合必要标准进行评改反馈,实现作文训练的常态化、有序化、高效化。姑且将这一套训练法名之为“亮点作文训练法”。
一、心有亮点
近些年,随着高考各省自主命题的逐渐减少,在语文全国卷中,作文的考查更显平稳妥当。前些年一度出现的史上最坑作文,在全国卷几乎一统天下的背景下,恐怕很难会出现。材料作文也好,任务驱动型作文也好,从学生审题的角度来讲,都不会过于刁钻古怪,让无论是广东的学生还是安徽的学生,无论是城市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这是命题者首先要考虑的。这也就意味着,写什么不再成为疑难问题,而怎么写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在一省动辄数十万的考生中,想写出新意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对于高考阅卷老师而言,高强度的重复且枯燥的批阅必然导致审美的疲劳,他们也始终有着对“眼前一亮”类作文的强烈期待。既然如此,是否拥有亮点意识,将成为学生能否决胜高考作文的关键。
所谓亮点,在于不同一般,在于人无我有,在于能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我们可能记不住一个人的面貌,但往往忘不掉他的一双眼睛;我们容易遗忘当年在校时的朝六晚十,却对一场活动中的细节印象深刻。“亮点”是生活中值得我们珍藏的奇珍异宝,也是作文中化平常为神奇的灵丹妙药。对于不少作文能力一般的同学而言,在这场千军万马对垒的争夺战中,找准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亮点,有时才是最现实也是最具有可行性的。不求写作中的面面俱到,但一定追求有一二亮点能够打动人心。
二、创造亮点
每个同学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要有清醒的认识,在平时的训练中,注意扬长避短,以亮点带全篇,以亮点显全篇。或谋篇布局,或语言表达,或思想深度,再不济,文章标题、开头结尾、卷面书写,每位同学总能找到自己擅长的部分。我们不能说,优秀的作文一定处处都是亮点,但有亮点的作文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作文。
当然,创造亮点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篇文章是一个内外有序的整体,不能人为地割裂。写出了一二亮点,而忽视了文章整体,甚至脱离了文章整体,这样的文章肯定是不合格的。我们讲的创造亮点,一定是在兼顾整体效果的基础之上,一定是在审题立意、字数规范等方面基本合乎要求的前提之下。脱离了这个前提条件,没有意义。
以我校高二年级最近的一次语文测试作文题为例试加分析。材料主要是一则漫画,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向帮助自己的火神山医护人员敬礼并感谢:“你们都可以立功了!”医护人员也向老兵敬礼,“您先立了功,给我们做好了榜样。”要求学生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感悟或联想。此次作文,从审题角度讲,同学们很快就能确定立意,写什么不难,难的是如何写出亮点,如何凸显自己。有卷面拖泥带水、横抹竖划甚至于张牙舞爪的,也有卷面清晰工整、一板一眼让人赏心悦目的,你的第一印象如何?在一波《榜样的力量》《榜样》《向榜样学习》的轰炸下,你陡然看到《成为别人望着的那颗星》《薪火传递,星火驰援》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相较于不少同学一开头先数十甚至上百字复述材料再进入话题,有同学起笔写到“上下同心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在这个风雪肆虐的冬天,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惟见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你又会倾向于哪一个?阅卷老师对一篇文章的最终评判,就是在这点滴的“亮眼”刺激中逐渐积累完成的。不能创造亮点,反而有明显败笔之处,这“刺眼”也必将逐渐积累,最终决定一篇文章的命运。
三、评价亮点
强化亮点意识,积极主动创造亮点、突出亮点,需要与有效的评价体系相结合。在日常作文训练中,我采取以学生先同桌间互改、老师再定量抽改的方式进行评改。为了便于同学的操作,我设计了一套评分标准。立意10分,标题10分,结构10分,开头结尾10分,内容10分,语言10分,总分60分,这里的细化标准就不多赘述了。“千古文章意为高”,以审题立意为先,立意基本或完全合乎要求,则此项分数为6至10分,在没有其他明显问题的情况下,总分不能低于38分。立意有所偏离或完全偏离要求,则此项分数为5至0分,总分不能超过38分。当然按照高考的评分要求,还有一些具体的扣分项。为了强化同学们的卷面意识,我特意增加了卷面分,卷面效果太差,酌情扣1至3分。具体互评时,以客观公正、有理有据、不偏私、不极端为核心原则,确定好各项的及格分或基本分,一般为6分,要求同学先按照六个项目依次给分,再算出总分,最后写一段数十字的评语。
通过确定六个角度的评分标准,引导学生从六个方面发掘亮点、创造亮点。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学有参与的热情,虽然一开始还有些茫然无措无从下笔,但经过一两次磨合后,同学们普遍能够认真完成自己的评改任务,所给出的评分较为合理,评语也比较中肯,能够反应问题。因为是同桌的评改,受评同学对评分及评语往往关注度较高,当然有时也会有争论,而这种争论正是我们教学中所期待的。
这样的评改方式,一方面让老师从繁重重复的任务中有所解脱,能够集中精力关注更核心的问题;另一方面,批改时学生可量化易操作,能够有的放矢,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了写完就没事写完就不管的惰性思维。写作本身是一种躬亲实践,同桌互评是一种理性反思,老师最后的抽改评讲则实现了二者的结合升华。
当然,60分的作文,评分的角度肯定不止这六个方面,以此六个角度来评判作文的好坏,可能也不一定全面。但它给同学们的互评提供了一个量化的标准、一套易操作的模板。实践证明,没有量化标准的评判往往受个人好恶影响过大,而流于随心所欲,学生也常常是似懂非懂“杳不知其所之也”。长此以往,使学生模糊了优劣的界限,对学生的写作其实是一种伤害。
叶圣陶曾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亮点作文训练法,恰是“教学生学”的一种尝试,一种实践。此种训练法,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反思、不断优化,希望能够对学生有所裨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而写作能力正是这种核心素养的最好体现。我想,在作文训练中,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目的都只有一个:竭尽所能,想尽办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真正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更上层楼。
(作者:刘院生,安徽省怀宁中学教师)
[责编张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