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昕
摘要:本文节选人音版中学音乐教材为基础,通过节奏训练、固定音型伴奏、嗓音打击乐等声势教学手段浅析其在中学课堂的运用方法、归纳应用规律。旨在以中学教材为基础,以声势为教学手段,探寻出符合我国教育现状的,能满足中学教育需求的,民族的,有用的中学音乐课堂声势教学。
关键词:声势;卡农;固定音型伴奏;即兴编创
一、常用的身体打击乐的特点
声势在音乐教学中主要以身体打击乐为主,嗓音打击乐为辅。作为身体打击乐四个最基本的律动元素更是各有特点,按照其不同的音色效果,我们把它们分为高、次高、中、低四个声部:高声部的捻指音量小、音色明亮,看似简单其实它是一种不易完成的动作,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弹舌代替捻指发声,由于其音色特点,捻指一般不能用在强拍或复杂节奏中;次高音声部的拍手是最容易做的动作,如拍手背、拍指尖、空手拍等;中声部的拍腿比拍手更不容易紧张,不宜用在强拍;低声部的跺脚音色低沉而有力,跺脚的节奏不宜过密。要求教学者在应用声势的过程中不仅要以旋律为基础,更好密切结合各声势特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声势教学作用。
二、用声势伴奏—固定音型
固定音型伴奏里的固定音型最早来源于意大利文Ostinato,意思为“顽固”。顽固音型伴奏类似于固定低音伴奏,就是用固定的音型从头至尾贯穿乐曲的整体。
从我国的音乐教育现状来看,本土化传统名族音乐文化注重旋律的发展和音色的发展以及词曲的结合,忽视了多声部音乐,而奥尔夫声势教学为我国当代音乐教育改革开启了一扇大门。将固定音型伴奏运用在学校音乐教学中,效果让人大为惊叹。按照音乐旋律与动作节奏的关系我们把声势结构分为:对应式、均分式和伴奏式三种。对应式表示音乐旋律与动作节奏呈现一一对应关系,两者基本相同,多用于节奏规整、情绪激昂的作品中。其中均分式是以连续进行均匀的节奏动作衬托音乐旋律特点,适用于切分节奏型、附点节奏型和长拍长时值作品中;伴奏式主要以具有鲜明特点的节奏型为乐曲旋律伴奏,这样可以通过极有特点的伴奏肢体充分体现旋律独特的风韵,多适用于节奏型较强的舞曲。
三、达尔克罗兹节奏训练方法
(一)准备练习:音乐的学习不同于其它的科目的教学,它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其学科特点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可以通过发号施令“一二起”或者肢體语言:当手抬起来的时候表示“预备动作”等等来完成。像这样师生间的良好反应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也是准备练习所要达成的目的。
(二)模仿问答法:初中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模仿能力和即兴创造能力,我们只需在模仿练习的过程中先模仿、巩固知识技能,再去通过问答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问答的双方可以是老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媒介:可以是嗓音问钢琴答,这样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选取有代表性节奏型的作来欣赏,先进行固定节奏型模仿然后再去学习歌曲,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在创新阶段,以固定节奏型为基础、创造出新的节奏来,这样一个一个轮流下去。为了增强学生的即兴创造能力还可教授一些简单的旋律方法,如变化重复、扩大缩小时值等。
(三)快速反应法:所谓“快速”,就是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协调大脑与身体对所接受信息迅速反应。教师可通过数字口令、卡片、板书等的引导进行。(1)直接反应:教师用动作、嗓音或乐器给出信息,学生作出与听到看到的节奏型完全相同的反应。(2)对比反应:通过教师的引导,将节奏型进行归纳汇总,不难发现节奏之间密切的关系,如是的扩大版等。教师做一种节奏,学生做另一种节奏。对比反应适合切分节奏、复合节奏、对位节奏和不等拍的练习。③分离反应:它非常锻炼肢体的协调能力,主要在于用不同的肢体表现不同的节奏和力度。快速反应法可以设计成从直接反应、对比反应到分离反应的循序渐进的练习。
(四)卡农练习法:卡农本身是一种音乐的发展手段,所有声部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的声部按照一定的间歇,有规律的穿插进来,形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经常通过模仿、轮唱来进行。
(五)即兴编创法
(1)给出固定节奏编创旋律:最常见的是固定节奏为乐曲伴奏的情况,尤其是一些节奏性明显的舞曲作品。如新疆歌舞、恰恰舞曲、波尔卡等。(2)给出固定和声编创旋律: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在强拍的时候也是和声变换的时候。教师可用钢琴弹奏旋律,学生分声部进行和声伴唱;也可由学生用键盘乐器演奏和声,大家一起即兴创编旋律。
四、总结
世界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当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会认识到音乐,其作用或娱神或娱己,而中国更是将音乐作为教化的工具。也正是由于传统“乐教”理念的认知,与奥尔夫教学法“本原性”的教学思想相得益彰,自20世纪奥尔夫教学法传入中国后,一直被我国学者研究应用。声势这样一种借助身体律动将音乐以视觉形式与听觉感官结合起来的多种学习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更是冲击了我国音乐教育原先单纯教唱歌的模式,它不但丰富了学校教学形式、更可以让学习者通过感官、体验获得对自身身体的认知,更好的训练其身体协调能力。所以声势教学的应用不仅是因为很多主观意愿的迫切需要,更是其本身的价值体现决定的,它经过了人类社会长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显现出来,符合当代教育的需要,有利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