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三段”课内翻转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5-24 08:28:22沈海涛
教育信息技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组内学案信息技术

沈海涛

(广东省深圳市石岩公学,广东深圳 518108)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融合,将进一步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翻转课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将成为信息时代教与学的重要方式[1]。翻转课堂在中小学教学的课堂实践应用日益增多,但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开展翻转课堂应用的案例却为数不多。翻转课堂作为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模式,那该模式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否适用,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该如何翻转,本文通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开展“课内翻转”课堂教学应用研究,探寻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了“一导三段”课内翻转教学模式的解决办法与路径,为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一、相关概念界定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翻转课堂的教学应用案例精彩纷呈,而且形式多样,有的专家教授总结了翻转课堂六种模式:常规翻、单元翻、校外翻、课内翻、课外翻、连堂翻;也有专家学者提出,翻转课堂不外乎分为大翻转(课内课外翻转)、中翻转(课间翻转)、小翻转(课内翻转)。根据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但自控能力偏低的特点,且区域性家庭信息技术条件不均衡,结合信息技术课长期处于课时不足的状态,大部分地区都是一周一课时的安排,以及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时间紧张的前提下,“一导三段”课内翻转的教学模式恰好适合于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应用。

二、“一导三段”课内翻转教学模式

“一导三段”课内翻转,是将常规翻转课堂的课前、课中环节全部揉合在课堂上完成(如图1)。

图1 “一导三段”课内翻转教学模式

“一导”为导学案,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并制作导学案。“三段”是将常规翻转课堂“课前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中师生协作交流、讨论探究、反馈评价、巩固提升”等环节进行浓缩重构,重新构建分为三个阶段的学生学习流程。重构后的三个阶段学习流程分别为:第一阶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阶段,时长约15分钟;第二阶段为展示交流、问题反馈阶段,时长约20分钟;第三阶段为拓展深化、反思总结阶段,时长约5分钟。

“一导三段”课内翻转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设计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从“以教师为中心”翻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角度为出发点去设计、重构学生的学习流程,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变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2.微视频选取的内容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录制时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易于理解,讲解过程要流畅紧凑。3.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团队合作训练。“课内翻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供机会,将个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生生之间互动交流,融合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一导三段”课内翻转教学实践

“一导三段”课内翻转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应用性、工具性和实操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笔者分别在初一、初二进行了“一导三段”课内翻转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一导

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内容的基础上,制作导学案;同时,明确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以及微视频最终需要呈现的内容,再收集教学所需资源和制作微视频,微视频原则上不超过五分钟(如图2)。

图2 “一导”流程图

(二)三段

第一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导学案和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中的系列任务,组内合作探究解决自主学习时产生的学习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由组长记录;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如有发现很好的亮点或操作技巧,也记录下来,一并在平台中反馈。

第二阶段展示交流、问题反馈阶段,分为三个环节。1.小组展示并讲解作品,并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2.组间合作探究,解决其他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并开展组间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3.全班学生都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由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并对学生在学习和操作过程发现的亮点或操作技巧进行点评。

第三阶段拓展深化、反思总结阶段(如图3)。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进行适度拓展和延伸,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完成拓展深化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或是对自己做错的题,学生通过观看答案详解或教师的习题评析视频进行纠错练习。最后,师生反思总结,对本节内容进行知识归纳或方法梳理。

图3 “三段”教学流程图

四、“一导三段”课内翻转教学效果

通过实践与调查分析发现,“一导三段”课内翻转教学模式方式有助于提高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有效途径。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三段”所有环节都在课内完成,对学生的自主学习、限时完成、合作探究等任务全程都有教师和小组的同学监督,活动参与率为100%。久而久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操作实践活动贯穿整节课。45.2%的学生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或遇到不会的可以通过导学案、微视频进行反复自学之后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二)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以强化

在“三段”环节中分别设计有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组内互助、组间互助、教师释疑等环节,51.8%的学生可以通过寻求小组同学的帮助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组间互助合作、教师释疑点拨,在课内得到及时解决,日积月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强化。

(三)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得到加强

实施“一导三段”课内翻转教学模式,在每个阶段都设计有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环节,有疑问的可以与教师、学生面对面直接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及时得到帮助或是帮助其他同学,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课堂管理效率更加高效

常规的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既容易也不容易,简单、单一的“一刀切”通过课堂管理软件进行屏幕管控、讲解、练习的方式或是更为简单的“放羊式”管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带来较大的影响。通过“一导三段”课内翻转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让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师精心设计的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学习或课堂展示交流中,或是师生互动释疑解难,让课堂管理更加高效。

(五)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一导三段”课内翻转教学过程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包、微视频等,完成实践操作练习和作品上传,通过平台进行组内评价、组间评价以及作品展示交流,教师通过平台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参与度和作品、在线测试的评价,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和优化后续教学内容的安排与任务设计。

五、结语

翻转课堂这种较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已在教学实践中有了多种实践尝试,为了使这种新型模式能够更好地在实践中应用,还需要教育研究者不断地探索与总结,为更多的教学者提供指导,更加高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2]。“一导三段”课内翻转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应用性、工具性和实操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学习过程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性、互动性和探究性,取得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组内学案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乡愁导学案
“比例尺(一)”导学案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