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构建学生社团实施与管理探究

2020-05-21 11:40于淼
神州·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生素养学生社团实施方法

摘要:学生社团是当今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社团的建立有利于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提高学校的文化育人特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关键词: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实施方法;学生素养

中职院校的学生活动在教育教学中的越来越受到重视。社团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延伸的作用。结合自己中职学校的社团活动,谈谈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创建的思路以及实施过程和管理。

一、社团建设的研究方向及原则思路

中职学校的社团建设存在一定的弊端。学生的思想不成熟,社会接触度不高。所以从学生的特点来看,更适合开展人文艺术类和体育竞技类的社团。这类社团可以从锻炼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我校的社团建设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的,通过课外活动的延伸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经过几年的中职学校社团的活动磨炼,我把社团的建设研究分成学校层面,学生层面两个方向。

(一)学校层面:

1.加强学校特长发展,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从学校角度看,学生社团的建立,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以我所在的烹饪学校为例,学生的上学时间到下午三点就结束了,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枯燥的。学校组织了果酱画社团,书法社团,朗诵社团等一系列的社团。学生通过社团的活动不但增加了专业知识,丰富了课余生活,降低了淘气犯错误的几率,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2.丰富学校的育人手段,使德育工作有课外的延续性。

学校的宗旨是教书育人,德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学校社团的开展和建立也让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延续性。德育工作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体会到学校的育人理念。学生社团以丰富业余生活作为活动宗旨,组织同学开展健康积极的第二课堂活动,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培养广泛的爱好兴趣和创新精神。

3.发展专业学校特色专业的培养。

专业学校特色专业的发展可以通过社团建设来增强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调动专业老师的积极性。学校通过社团活动培养老师的经验,从而形成研究型,专家型的人才。以我校为例,学生的花色菜兴趣社团,通过专业技能教师来组织活动,深入讲解技術性更高的菜品。学生从眼界闭塞到深入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既提升了基本功,又打下了基础。

4.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社会的影响力提高了学校的声誉。例如我校的社区帮厨社团,利用周末时间到社区,以帮助孤寡老人做一顿饭的形式,为老年人送去关怀。在活动中,即锻炼的学生的爱心,达到育人的目的,又参加了社区的公益活动。让社区的群众了解学校的教育及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学生层面:

1.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生社团的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找到归属感,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接触到不同的老师,同学,以及知识,技能。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2.提高学生组织,交际能力。

学生自主管理社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例如书法社团,练习的字帖都是学生从网上下载的。学生通过讨论,找出适合自己的作品,打印出来供同学临摹,描红。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及自学能力。

3.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学校的社团活动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审美能力。以舞蹈社团为例:社团老师是专业的舞蹈教师。有很强的基本功及舞台经验。学生可以学到专业舞蹈的表演形式,舞台艺术等等。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更好的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提倡。

二、社团的构建与实施

我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实施从以下几点着手:

1.社团由学校团委主管。在保证学生依法行使结社自由权利的同时,加强对社团的管理,维护学校和同学的利益。中职学校的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还有不成熟的地方,需要老师的指引,所以不适合独立组织社团活动。团委主管社团活动,可以更好的指导社团的建立。做好党的正确领导作用,更好培养国家建设的优秀人才。

2.学生自愿加入社团。社团建立后必须制定社团规章,确保社团活动符合国家法规及校规。学校的社团不是宽泛的一个名称,一个形式,要让中职学校的社团更具规范性。通过规范的制度约束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社团建立后向学校申请指导老师,社团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引导学生正规化建设、组织社团活动。社团步入正规后,老师可起到监督,辅助作用。习总书记曾提出:“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团委对社团的支持更好的响应习总书记的希望,将教育工作做到实处。

4.学校对成熟社团给予资金支持。最大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实社团的活动。社团的建设,组织难免会产生一些费用。学校的资金支持,可以方便社团活动开展,培养实现中国梦的技术人才。

三、中职学校社团的管理模式

中职学校社团的管理模式应该是在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中摸索的。管理模式方面应贴近学生的特点。我校的社团分为两个方向:学校层面的文化类社团和班级层面的活动类社团。从学校方面来看,中职学生更适合文化类社团的开展。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层次不同,自控能力也有差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活动难免出现摩擦。所以学校层面的社团开展,更适合文化类的活动。这样才能避免冲突,有利于学生自主组织社团活动,提高个人能力。而班级社团更适合活动类的社团开展。班主任跟学生的生活接触很多,更熟悉学生的品性和特点。所以更适合活动类的社团,让学生从活动中锻炼自己的集体荣誉感、合作能力。通过班主任对社团活动的组织,掌控自制力差学生的活动激烈程度,达到磨炼学生意志的作用。

总之,社团建设任重道远,它不但肩负着学校教育延伸的重大使命,更肩负着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所以各个组织应该充分发挥社团建设的重要作用。推动社团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新教育》.第二卷第2期.

作者简介:于淼(1985-)男,辽宁人,大连烹饪中专讲师,研究方向:烹饪教育,烹饪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学生素养学生社团实施方法
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构建促进中职生礼仪素养评价体系
面对差异,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