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落实立德附人思想的教学策略

2020-05-15 03:54何建军
天津教育·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何建军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是所有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并努力实现的目标,高中阶段的教育是面向高等教育的过渡时期,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在立德树人思想下进一步深化地理教学改革则是教师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思想,并提出了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立德树人思想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确定教师要通过培养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现在状况来看,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局限性导致核心素养培养较难落实。基于此,我认为教师应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改进,才能够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思想,培养出综合型人才。

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国情相结合,深挖教材的爱国主义素材。比如,教学《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可以结合“钓鱼岛事件”。先是为学生讲述一下基本事件经过,之后为学生明确钓鱼岛的位置和领土归属权,钓鱼岛与其他各个岛屿都属于台湾岛的附属岛屿,明朝时候开始就明确为我国的固有领土。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并为国家强大而自豪,激发学生捍卫国家安全的民族责任感。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根基,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更有必要渗透文化教育,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仁者爱人”的大爱情怀,“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人无信不立”的做人准则,“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等,教育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使学生爱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乡情相结合,进而升华为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教材与乡情的融合,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地理知识,从了解家乡到热爱家乡到建设家乡,由家乡巨变到国家的富强,明白有国才有家的道理,由爱家升华到爱国,让爱国情思在心中扎根。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一)构建开放式教育平台,体悟核心价值观

开放式教学不仅是内容的开放,更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知识运用的开放。教师要全面整合自然历史文化资源,构建开放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平台。比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讲演、辩论、抢答、观看视频、图片等特色活动,在参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结合灾害防治典型案例教学,感知家国情怀

我国抗灾防灾典型案例能够为成为地理鲜活的教材,不但能授予学生抗灾防灾的地理知识,更能凸显面对自然灾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比如在教学《中国主要自然灾害》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来构建教学情境,播放汶川大地震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再为学生播放汶川地震的救援视频、感人事迹,以及党和国家的关怀,全国人民捐助资助等,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下体会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精神。明白虽然灾难有强大破坏力,但与祖国强大的人文关怀相比,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什么都压不垮什么都压不倒,让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得到洗礼,并立志用大爱大德大情怀报效祖国。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情感评价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评价应顺应深化课程改革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不仅要关注文化成绩,更应该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正向养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评价是现代地理科学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学实践中。比如,教学《中国地理区域差异》过程中教师除了基本地理知识传授,更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通过课堂提问、画图填土拼图、猜谜语、抢答等教学方式,升华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让学生成为和谐社会建设者

(一)结合区域认知比对特征,在教学中落实“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区域认知有着整体性与差异性的特征,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区域差异性的比对来落实“人地协调观”。比如,在教学《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由北大荒向北大仓的转变是一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可是改造后人类不合理利用又导致北大仓将变成新的北大荒。通过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变与差异性对比,让学生知道人类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之路,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必将换来生态环境的惩罚。山绿了,水清了,空气清新了,环境美了,幸福生活也就到来了,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二)结合地理实践活动开展,在活动中加深人地协调的体会

核心素养下的地理教学不仅仅要在教室进行,同时也包括地理实践力。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根据生活实情进行分析,将人地观念转变为实际行动。比如,教师组织学生走进工厂,去了解工厂的废水排放情况、废水排放的危害、废水处理办法等,要求学生分析工厂的废物排放状况,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整改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正如吴传钧院士所说:“地理教育是件头等大事,既关系到发展地理学的问题,更关系到提高全民素质的问题。”

(三)结合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觉践行可持续发展观

核心素养下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要求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明确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以及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性;另一方面,需要从多个方向研究地理事物的发展及变化规律。教师利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用人、地关系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教学《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荒漠化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哪些呢?”让学生根据西北地区的气温、降水、气候类型、土壤性质;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继续延伸“除了自然因素影响之外,一些过度的人为活动也是导致西北区域荒漠化的原因之一,主要有哪些行为?”要求学生从过度放牧、过度开发、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不合理利用的几方面分析。学生通过综合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知道不合理利用将带來的危害甚至难恢复的恶果,并以此为基准教育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进一步了解高中地理教学特性、全面分析学情、设计完善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正向的教学观念等,为高中阶段学生的健康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