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美术教材研发促教师专业成长探究

2020-05-14 13:26邓粤军
考试周刊 2020年37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专业成长

摘 要: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环境的巨大转变,必然引导教育模式和要求的转变,教材应随时代而行。乡土教材使用的灵活性是国家教材的延伸和补充,这将给乡村教师教育创新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文章以地处粤西肇庆市中小学美术乡土教材研发为个案,笔者尝试从生态学角度,实践美术教育生态课程的开发。从挖掘乡土文化特色而起,将自然引入课堂,课堂融入自然的新型互动式教学模式把美育落实到课堂教学、环境育人、教师自我成长的教育生态中去,并在传承区域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教育生态;教材研发;专业成长;传承发扬

一、 研究缘起

(一)区域化背景下乡土文化价值的彰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新的经济区域划分打破原地理区域意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教育均衡发展还需要较长的过程。当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上百平方多媒体、智能化美术教室时,经济欠发达地区还在指望能有一间简陋的美术专用教室;当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从教门槛是硕士、博士研究生时,经济欠发达地区还需要招聘代课教师才得以开课。大量事实證明,造成当前美术教育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是,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凭借自认为先进的“高科技”试图主宰、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和行为虽然带来了经济的飞跃,但造成的教育和环境问题却是严重的。新型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告诉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不仅要有利于当代人类生存发展,更要为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空间。

做教育,物质基础当然不可缺,但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核心是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没有高大上的课室,没有高学历的师资,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扬长补短做好本职工作。俗话说“高手在民间”,乡土文化的传承沃土就在民间。当今,国家决策者对可持续发展观念高度重视,把协调社会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到国策执行,包括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就以高瞻远瞩的目光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增强师生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如何在国家教材基础上,发挥民间艺术、乡土资源优势,挖掘传统优秀文化,促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是乡村教师最有利的教育工作亮点。将乡土课程转化为地方教材,把教材研发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乡土文化是区域教育发展的有机组成,在国家振兴乡村建设中更彰显其价值。

(二)基于乡村美术教师专业成长之需

随着党和国家对乡村教育的重视,乡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振兴乡村教育的政策文本,并明确表示“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更新、演进与丰富的过程,主要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丰富与娴熟,专业信念与理想的坚持与追求,专业情感与态度的执着与积极,教学风格和品质的独特与卓越。

在乡村学校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较差,上课的教室条件落后,怎么能让自己安心教育教学工作?这是很多教师所必须面对的。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当前,美术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指引性的学科教育目标思想,对于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何在新的社会发展需求下寻找恰当的自我发展途径是当下乡村教师所面临的困惑。把乡土教材研发作为培养乡村教师成长的切入点,是最好的“因材施教”。

二、 乡土美术教材研发

(一)乡土教材是美术教育生态的有机组成

在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发乡土教材,其意义不仅在于对国家教材的拓展和补充,更重要的是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涉及对一个区域或一座城市传统文化的认同、欣赏与创新、传承。当今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能系统整合、创新发展,跨学科的或人文、或自然、或社会、或经济等知识丰富广博,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乡土教材最适合生态课程的教育理念。

(二)乡土教材开发的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针对肇庆市乡土文化作为中小学美术地方教材开发的可行性,笔者组织了“肇庆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同课异构教学竞赛”小学组选取岭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戏剧脸谱”作为竞赛内容;中学组选取岭南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上册“传统纹饰·民族风格”作为竞赛内容。经过片区初赛进入最后决赛的六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分别进行了不同的教材处理。比赛后,以调查研究法探讨学生在授课后态度偏好、知识掌握方面的变化,并辅以访谈法对参加上课的部分学生、听课教师和学生家长进行访谈。其中调查内容之一对课题内容偏好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实验研究的结论:

(1)学生喜欢课程综合化教学或跨学科性的课程学习。

A. 在进行教学实验之前,学生对上美术课感到乏味,怕画画;

B. 对学生进行教学实验之后,对美术课感到新奇,有趣。

(2)上课学生、听课教师、家长对对乡土教学内容认知感强。

A. 在进行教学实验之前,学生对教材内容有距离感,对本土文化熟悉及认同感较差;

B. 对学生进行教学实验之后,开始关心周围事物,社会变化。

(3)学生在了解地方本土资源之后产生了积极态度。

A. 对学生进行教学实验之后,对本土文化产生的积极求知欲,对美术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B. 对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后,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了充分的认可,自主学习能力加强;

C. 对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后,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欣赏、认知能力明显增强;

D. 小学生比中学生学习兴趣高,中学生比小学生对乡土文化认同感强;

(4)对学生、美术教师、家长及地方美术家的访谈与实验呈现相似结果,对拓展教育资源,乡土教材开发给予肯定。

(三)基于地方文化传承的乡土教材研发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是教材研发的出发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乡情就会有一方文化。乡土文化进课堂促进教材与生活、教材与社会的联系,挖掘乡土文化的校本教材研发,既是创建学校特色教育的要求,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乡土文化遗产,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教材是文化再生产,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地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1. 家国情怀、薪火相传

我和我的祖国情感,往往是由热爱自己的家乡开始,而热爱家乡是以了解家乡为基础。笔者家乡地处广府文化的发源地,秀美的山水,丰富的人文资源,给教材研发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态资源,肇庆端砚、高要草席、四会翡翠、广宁绿玉、怀集木雕……肇庆古称端州是中国砚都,端砚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自唐开采自今,几度兴衰,为了传承和弘扬端砚文化,肇庆市教育局把端砚文化进课堂作为美术新课程改革试点,通过建立端砚文化教育基地学校,联合端砚协会,聘请端砚大师进校园授课,发动从事端砚行业的家长支持,使原有的端砚技艺的单一传承模式,从家族式、师徒式、作坊式,转变为端砚文化进校园,通过学校课程方式普及学习,把砚都人懂端砚、赏端砚、用端砚的文化传承推向一个新高度。因此,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是乡土教材研发的矿藏,薪火相传,家国情怀从来都是爱国主义永恒主题,师生们对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情感会更强烈,更有利于发动社会各方力量促进课程教育开展。

2. 创设环境、学以致用

当今教育,把人的培养责任单一地归属于学校,脱离教育生态,美育难以达到育人目标。笔者试图用生态学方法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把美育落实到课堂教学、环境育人、自我提升的教育生态中去思考,合理利用学校内外生态环境,集聚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例如:根据乡土教材内容建立各种兴趣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合作式学习,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进行实地勘察本地的传统建筑文化,考察各种工艺雕刻文化,走进历史博物馆了解本土的历史文化等。还可借助地方志和网络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发掘、整理研讨、甚至抢救本土文化,加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例如:笔者市的学生考察活动有“高要草席与传统编织艺术”“禅宗六祖惠能与岭南古建筑瑰宝梅俺”“日本鉴真和尚与北回归线上的绿洲鼎湖山”“我与端砚大师是校友”等。到学期结束后再整理成班上的或学校的“乡土知识文化全书”“人文资源电子画册”或把精华内容上传校园网,供全校师生分享。学生们对于这些乡土课程接受性强、乐于参与,走出校园,回归生活,学以致用是新课改的必然方向。

3. 艺术提升、推陈出新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中,民风乡情、文化乡愁、名仕乡贤等乡土内容使得课程资源“尘土飞扬”,如何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理念进行艺术转化和提升,研发出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个性的特色课程。如笔者秉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态度研发了“宋徽宗赵佶与肇庆”“一代名臣包丞与端砚”“北伐名将叶挺与阅江楼”“岭南画派与画坛巨匠黎雄才”等这些富有本土特色的课程,既讲好国家民族宏大故事,又讲好学生身边日常故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学生精神,培养学生诚信清廉、勇敢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具有陶冶人的感情,使人的道德品质高尚纯洁的特性”。学科学习与育人品德教育融合发展,丰富了学校德育内涵。

三、 教材研发促教师专业成长

(一)乡土教材研发促教师走教科研之路

鄉土教材研发离不开读书学习;离不开广泛搜集资料;离不开理性分析和总结,做研究,就是一个不断促进教师读书、思考、写作和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的过程。肇庆市第五中学何冠醒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成功案例,何老师从一位平凡的普通教师,凭着孩童时期帮家里编织草席留下的情结,工作后通过近20年的草席教学研究,在教育教学和个人专业成长上相得益彰,取得丰硕成果,目前何老师已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草席编织技艺传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因此,研究的实质是学习和成长,没有研究就没有专业成长的发生。

(二)乡土教材研发促教师走个性化特色教学之路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就是要发现和擦亮教师的闪光点,让教师走特色发展之路。乡土教材就是一个区域特色的灵魂,特色课程造就特色教师,特色教师承载着特色学校。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型教师的水准上。

(三)乡土教材研发促教师走职业智慧教学相长之路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有才华的、富有教育智慧的。乡土教材研发,可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能够让教师易于感知这个世界,易于走进教育的殿堂;能扩大工作圈子,拓宽视野,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教学相长可以催生职业智慧。

四、 结语

总之,乡土教材的研发不能脱离教育生态,文化的亲缘性,文化的可接受性,课程资源选择的独特性和开发的便利性,这些都是把地方文化作为校本教材开发的重要资源的优势。把乡土文化作为校本教材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将自然引入课堂,课堂融入自然的新型互动式教学模式,让校园弥漫乡土的芬芳,让学生置身于绿色生态课堂,以此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美术教师专业成长。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职责。通过学校的教育推广,增强全社会依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这既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良华.教师专业成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陈桂生.学校教育原理[M].长沙:湖东教育出版社,2000.

[4]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陈胜重.乡土地理教育新论[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6]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邓粤军,广东省肇庆市,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教育局。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专业成长
以文化人 品格提升
浅析自由意志对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教育生态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应用大数据技术重塑职业教育生态
翻译教学的“整合·融通·交互”
以生态管理评价方略推进教育和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