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这门学科十分基础而且还十分重要。然而,由于受到学生年龄的限制,教学模式一直处于探索之中,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能够推动当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通过贯彻合理的教学观念,努力摸索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加有兴趣,由此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养成,语文能力的提高,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课程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促进深度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语文教学一直以来是基础学科中的重点,它能够全方面改善学生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当前教学体制之下学生受到“唯分数论”的局限,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功利性太强。对此,教师应当反思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改革当前教学策略,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方面出发,丰富教学模式,形成个性化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一、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概述
(一)注重语言文字感悟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语文课程教学应当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这一感悟主要包括品味语言并能够产生思考和感悟,了解语言特色,深刻挖掘语言的魅力;教师需要引导知识水平较浅的初中生对语文教材文本进行解读,体会语言的妙处;将知识的灌输与训练相结合,构建实践环境,创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二)注重思维发展
思维的发展是学生进行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它能够使知识不再浮于表面,而是深入到学生的思维中,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和内在逻辑,在不断地阅读、写作锻炼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
(三)注重对教材的深度审美
语文学科教学需要切实培养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对教材的深度审美主要体现在学生、教材文本、教师之间能够形成阅读对话,能够从不同的切入点出发,感悟、赏析中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表达含义,从而对文本有着更深层次的把握;再者,能够完成知识迁移,将语文的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并运用到实践中。
(四)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知识的获得途径多种多样,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应当灌输这一理念,让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如搜集学习资料、寻求他人帮助、利用意义建构等主动获得知识,再充分结合实际生活和原有知识来进行整合,化为自己的知识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加强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学科教学中来,与教师、同学、教材文本之间产生共鸣,增强教学体驗。
二、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现状
(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存在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现象,造成了“填鸭式”的教学。对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知识认知能力有限,这种教学方式只会让他们丧失学习兴趣,把学习当成任务。而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生应当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不断帮助学生提高探究思考能力。过分地注重理论知识只会封闭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结构不严谨
当前学校不断进行新课程的改革,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深入人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拆分讲解的现象,没有从语文的整体性来考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语文文本拆分开来逐字逐句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使学生学到语句的修辞和写作手法等。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培养阅读兴趣。但是,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使语句与文本情境相分离,学生难以通过片面化的语句来理解文章整体内容,使教学结构极其不严谨。
(三)学生作业繁多
现在初中生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负担,不利于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学生家长们担心学生输在起跑线上,就为学生们报名了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的同时还需要完成辅导班的作业,给学生造成很大压力。学生在这种过于紧张化的环境中学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进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基础学科教学,使语文教学活动难以得到有效实施。此外,留给语文课外阅读的时间也严重不足,给语文教学带来阻碍。
(四)教学方式较为陈旧
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仍然存在教学方式较为陈旧的现象,虽然学校为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设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教师却很少,他们仍然沉迷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效率一直不高。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例如,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网络化信息化的培训不够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仅给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更不能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评价方式也会让学生失去自信心,把握不住学习目标。
三、 新课改视角下的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措施
(一)利用问题引导,发散学生思维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引导法主要是为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的语文学习思维。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充分活跃起学生头脑中的语文知识,增强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在进行问题引导时要注重提问的艺术,首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或者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此外,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中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围绕课本内容、学生心理特征、学科特点等,做到精准设问,设计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整体到细节,难度需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教学情境,加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例如,我们在学习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社戏》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题目,让学生通过题目来把握文章的行文主旨。如,“这篇课文的题材是什么?”“文章是以怎样的形式来安排情节的?”“你觉得哪些片段比较好?”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用笔画出词句,做好批注的习惯。这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够通过教师提的问题进行文章的梳理,更容易理解文章。此外,当教师涉及人物和情感的教学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偷我们的罢,我们大得多呢。”这句话是桂生在与伙伴们看戏回来时说的,这句话能够体现桂生怎样的性格呢?学生们讨论起来,根据自己的思维来理解这篇文章,再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二)利用分层教学,注重个体差异性
新课改的环境下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能够有效实现分层教学即因材施教,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的第二步。初中生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学生对自己都没有正确的定位与理解,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制定学习目标,不断进步。教师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后就可以依照他们的学习情况来进行学习目标的分配。
例如,我们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时,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组为学习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二组为基础中等,学习态度好的学生;三组为学习基础较差,自觉性不强的学生。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小组目标,一组同学应当了解课文的主旨情感和具体写作方法,归纳总结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二组应当学会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感情;三组同学主要是以字词、字音为主,了解文章的行文顺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也比较强,学生在自己能够完成的基础上,逐步积累,不断提高。
(三)积极开展教学评价,给学生鼓励
在语文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注重教学评价的开展,利用教学评价来把控课堂,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还没有完全成熟,教师的评价能够给他们带来学习启发,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回归到教学的本质,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不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我们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引导,为学生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气势磅礴、豪迈的安塞腰鼓表演,体会鼓手们的热烈情感,充分感染着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来观察鼓手的动作和特点,再结合文章中描写安塞腰鼓动作、特点的语句,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从心理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引导他们用更为生动的形式说出观后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引导性的评价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再如,在学习《孔乙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续写小说。其中有一位同学写道:孔乙己被人救了并与那个人开了酒店。教师让学生自行读出自己的续写并给予肯定的评价,如“富有戏剧性,情节较为丰富曲折”但是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如“主题不突出,没有把握人物性格和精神,如果能进行一些细节描写就能更好地反映任务特点”。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性评价能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还不是很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也比较欠缺,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非常不利。为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语文课程教学的开展,在营造轻松、愉快课堂氛围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养成善于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彭芳.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41-42.
[2]郭艳艳.试论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学周刊,2017(6):218-219.
[3]孙丽曼.新课改视阈下“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改革构想[J].喀什大学学报,2016,37(3):106-109.
作者简介:
曹婵,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