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燕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关注和促进“边缘化儿童”的学习?这个问题是一线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围绕该主题,以《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教学为例,对一位“边缘化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焦点观察,收集学习过程中的相关证据并进行分析。教师要有关注“边缘化儿童”的“意愿”和“追求”,要充分利用学习任务单带动“边缘化儿童”的学习,要对“边缘化儿童”的成长充满期待,要发挥同伴力量来帮助“边缘化儿童”展开学习。
关键词:边缘化儿童 课堂观察 学习权 同伴力量
“边缘化儿童”,是指那些“在学科学习中有困难的儿童、不能融入课堂教学的儿童、难以参与课堂学习的儿童”。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我国目前大班教学的背景下,如何关注“边缘化儿童”?如何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这一直是中小学校和一线教师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和挑战。
一、问题与观察背景
要关注“边缘化儿童”,我们就需要了解:“边缘化儿童”在课堂中是如何学习的?是如何与同伴和教师进行互动和交往的?教学中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在关注这些儿童?教师的关注是否真正有利于促进这些儿童的学习?
带着这些疑问和困惑,笔者以小园老师在自己班上执教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为例,对“边缘化儿童”真实学习历程中的典型行为进行观察和描述,形成分析和反思的课例报告。
本次的观察方法是“焦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的课堂观察与关键事件分析”,用自制的《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观察表》进行记录和分析。根据小园老师课前提供的班上几个“边缘化儿童”的基本情况,我选定的观察对象是小晨同学。一节35分钟的课,我一直坐在小晨的边上,观察他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并尽可能多地记录他的学习过程和细节。
二、焦點学生典型学习行为描述
本次采用的《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观察表》主要记录三方面的内容:学习活动内容、学习时间、焦点学生典型学习行为描述。课上,捕捉焦点学生的典型学习行为,记录关键字词;课后,结合学生和教师访谈、教学录像以及课后研讨的内容再进行观察内容的补充和完善。《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观察表》中记录的内容如下——
活动一:情境导入,猜谜语(谜面: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三瓣嘴,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学习生字“兔”和“灰”。学习时间:3分钟。
猜谜语时,小晨主动举手。在主动举手两次都没有被叫到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学习生字“兔”时,小晨虽然也举了手,但明显没有前面积极,有些犹豫;学习生字“灰”时,他就不再举手了。
活动二: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学习时间:7分钟。
小晨捂住嘴巴读课文(本小组共5人,其他4人没有捂嘴巴),语速比较慢,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读完。捂住嘴巴读书,这是小晨的读书习惯,整节课每次读书时他都捂着嘴巴。
随后,完成填空练习:“小白兔和小灰兔一块儿到(老山羊)家里去玩。老山羊把自己种的(白菜)送给他们。小灰兔拿了(白菜),小白兔(拿了一包菜子)。”小晨捂住嘴巴,轻声地说句子。我凑过去仔细听,小晨说得正确。在教师点名学生完成填空练习时,小晨没有举手,感觉是刚读完句子没有缓过神来,没来得及举手。
在按照小园老师画的停顿符号读“小白兔和小灰兔/一块儿/到老山羊家里/去玩”时,小晨仍然捂住嘴巴读,读完举手并被叫到。此时,教师这样反馈:“小晨,你今天胆子比以前更大嘛!”紧接着,又点名本组的“学优生”小宇读。小宇读完后,教师评价:“你读得有停顿。”
活动三:细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表现。学习时间:8分钟。
小晨被老师点名把“谁在干什么”的句式读给全班听。他顺利完成了任务。
坐下后,小晨开始捂住嘴巴读课文。组内其他4位同学也各自读课文,没有时间交流。课文刚读完,教师就叫学生回答问题:“你们讨论了什么?”
在圈画小白兔种菜的词语时,小晨拿起笔,圈得比较认真,依次圈出了“种下”“浇水”“施肥”“除草”和“捉虫”5个词语。在教师请学生交流小白兔种菜的词语时,小晨主动拿起笔,把“翻松”也进行了圈画。
活动四:根据填空,说一说小白兔是怎么种菜的。填空题内容如下——“小白兔回到家里,把土(),()菜子。它还常常给白菜()、()、()、()。”学习时间:7分钟。
小晨仍然捂住嘴巴,看着学习任务单上的题目,说着句子。教师鼓励道:“小晨,挑战一下。”
小晨说完了句子,教师评价:“你是从文中找到了这道题的答案。”接着,叫了同组另一位同学。教师的反馈是:“你是自己读出来的。”
活动五:根据提示词(翻松、种下、浇水、施肥、除草、捉虫),说说小白兔是怎么种菜的。学习时间:3分钟。
小晨按照教师的要求说。小园老师走到了他的身边停下来询问:“你会说吗?”小晨不好意思地看着老师,犹豫地点了点头。
活动六:复习生字,巩固生词。学习时间:5分钟。
小晨再次被小园老师点名,读生字“饿”,复习生字“兔”。
三、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和讨论
(一)要有关注“边缘化儿童”的意愿和追求
根据课前访谈,小园老师对小晨的描述是:上课会自说自话,喜欢发呆,容易走神。这节课共35分钟,小晨虽有发呆、左顾右盼和挖鼻孔等小动作,但总体看,注意力还比较集中。
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本节课,小园老师对小晨的关注比较多,不管是叫小晨回答问题并反馈,还是走到小晨身边查看和询问,都是对小晨的关注。有了教师的关注,小晨的注意力自然比较集中。二是有听课教师坐在小晨边上,客观上给了小晨压力,他在收敛自己,希望自己表现得像个好孩子。
在小园老师让学生交流小白兔种菜的词语时,出乎我的预料,小晨居然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并且主动拿起笔把“翻松”也进行了圈画。在前面的圈画词语时,小晨依次圈出了“种下”“浇水”“施肥”“除草”和“捉虫”5个词语,少圈画了1个。
此外,本节课小晨一共回答了5次问题,都回答正确。在后半部分,小园老师第4次和第5次叫小晨起来回答问题,因为任务简单,只是读生字,小晨都顺利地完成了。小园老师让小晨回答简单的问题,说明她本节课有关注“边缘化儿童”的“意愿”和“追求”,这是值得观察者学习的。
整体来看,课堂上教师对小晨的关注,主要体现为让小晨“读句子”“读课文”“圈画词语”“读生字”等课堂“练习”行为。这里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这种关注变得更有教育意义和价值,而不仅仅是一种课堂管理和控制的手段?因为,“在教学中设计儿童练习的场合,重要的不是强制性地进行单纯作业与动作的反复行为,而是不断地介入评价活动,引发儿童主动地面对练习活动,同时有效地组织相应的思考与认知活动,借以提升练习的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练习时,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练习的思维含量;另一方面,要通过评价等手段,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在本堂课最后的复习巩固阶段,小园老师只是让小晨简单地重复已经熟悉的行为——读生字“饿”,这其实很难激发像小晨这样的虽然学习有困难但仍然不放弃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练习任务的难度和挑战性。比如,可以让小晨说一说“饿”的字形结构,给“饿”组词,说出多种“饿”的识记方法,等等。“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学生表现出他们的现有能力,更要通过一定的设计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挑战,并有所突破,这是学生课堂中的真正生长之所在。”
(二)要充分利用学习任务单带动“边缘化儿童”的学习
课堂中有了学习任务单,教学就可以从话语牵引转为任务牵引,学生就可以按照任务单上的要求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能够避免个别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因为没有听到或听清老师的指令就无所事事。而且,有了学习任务单,教师的课堂语言也会随之减少,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就相应增加了。
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小园老师设计了多个学习任务,且每个任务都下发给学生,并用PPT呈现,学习任务表述比较清晰。具体任务如下:
任务1:请大家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3、4小节,想一想,小白兔和小灰兔回家后分别做了些什么?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谁在干什么。
任务2:根据填空说一说。
小白兔回到家里,把土(),()菜子。它还常常给白菜()、()、()、()。
任务3:根据提示词说一说小白兔是怎么种菜的?
翻松种下浇水施肥除草捉虫
从课堂观察记录来看,这三个任务,小晨基本都能按照要求完成。只是他的反应稍微慢了一点,有时候在小园老师提问后还没有缓过神或没有来得及举手,已经有同学主动站起来或者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了。
大量研究表明,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课前精心设计学习单之外,课堂上教师还要“学会提问”,课堂提问后的“等待时间”能够延长3—5秒,争取让小晨这样的“边缘化儿童”能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也可以适当精简学习任务,让每个环节的学习时间更充分一些,这样“学生的回答会更自信”,“学生会给出更丰富的回答”,“学生会为他们的观点和结论提供证据”。
(三)要对“边缘化儿童”的成长充满期待
在课堂上,教师要接纳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或学习时,教师要多观察、多倾听;学生回答完问题进行评价时,要基于事实,就学习情况本身进行反馈和具体指导。具体如下:
1.平等对待“边缘化儿童”。
本节课小晨第一次被老师叫到在全班面前朗读“小白兔和小灰兔/一块儿/到老山羊家里/去玩”时,声音稍微小了一些,但读得流利、准确、有停顿。小晨读完后,小园老师的反馈是“你比以前胆子更大”,这说明小园老师比较了解小晨的学习情况,知道他胆小、不自信,所以能抓住时机肯定小晨“胆大,敢举手发言”。接着,小园老师又指名让本组的“学优生”小宇同学朗读这句话。
另外,据我观察,“小白兔和小灰兔/一块儿/到老山羊家里/去玩”这样简短的一句话,两位同学读得都比较好,听不出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但老师对“学优生”小宇的评价是“你读得有停顿”。看得出,小园老师对“学困生”和“学优生”的期待和关注点是有差别的。
我的建议是,此时,为激励小晨,小园老师在小宇读完后,可以把停顿的地方强调一下,再给小晨一次机会,并反馈他停顿读得怎么样。这样,可以让小晨感受到老师的平等、关爱和指导。“一线教师的责任就是创造一个安全的、关爱的、有序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同样享有挑战学习的机会,并且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和成长的自信。”
2.保护“边缘化儿童”的尊严。
在“细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表现”环节,小园老师主动叫小晨把“谁在干什么”这个句式读给全班同学听。小园老师把这个简单的任务交给小晨来完成,这确实是一种关注。但有时,教师对“边缘化儿童”的关注可以更加细致和隐蔽一些,这样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读句子时,走到小晨身边询问他对这个句式是否理解,倾听他内心真實的想法和困难。这样的关注就是一种“润物细无声”。
3.要倾听和接纳“边缘化儿童”。
在完成学习任务“根据填空,说一说小白兔是怎么种菜的?小白兔回到家里,把土(),()菜子。它还常常给白菜()、()、()、()”时,小晨第三次被小园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小晨说完了句子,小园老师的评价是“你是从文中找到了这道题的答案”,并叫了另一位同学起来说一说,小园老师的反馈则是“你是自己读出来的”。
有几个地方引起了我的关注。一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客观,是否符合事实?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是否仔细观察过?二是教师对学生的接纳。即使小晨是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教师也应该接纳他。三是对不同学力学生的评价。教师对两位学生的评价具有竞争和互相比较的意味,会让小晨觉得:我就是比别人差,老师都认为我是看书读的。如果小晨是一个敏感的孩子,他会怎么想呢?
在课后教学研讨中,小园老师提到,这个问题对于“边缘化儿童”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在这个环节,她走到了小晨身边。这是值得肯定的。当然,教师走到学生身边的目的应该是倾听学生,并给予学生个别化指导,而不是简单询问:“你会说吗?”这样的语气会增加学生的紧张和不安,导致小晨只能“不好意思地看着老师,犹豫地点了点头”。其实,小园老师可以学做一个“出色的倾听者”,走近小晨,把自己的身体置于贴近小晨的位置,轻轻地问:“小晨,你能说给老师听吗?”这样,“儿童才能将教师作为亲密的倾听者,从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四)要发挥同伴的力量来帮助“边缘化儿童”展开学习
在教学中,班级人数多,学习时间有限,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效学习的时间,除了师生之间单向交流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两两交流或4人交流,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交流的机会。而且,在同伴交流中,除了知识外,学生还可以互相学到很多的技能,比如倾听、合作等。本节课,小园老师设计了两个小组合作任务,其中之一是:
在小白兔的精心照料下,白菜长势喜人。请一、二两组来读一读第3节,注意读清楚种菜的过程;三、四两组来挑战,让我们感受一下白菜长大给我们带来的喜悦。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白兔?
学生刚读完第3节,小园老师就开始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小晨所在的组没有时间进行讨论交流。其他组也几乎如此。此环节,如果教师能再延长5分钟让小组内先交流,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尤其是没有机会发言的学生卷入学习,在同伴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另外,如果有小组学习,我们观察员就可以观察到小晨同学在组内学习,以及与组内同伴互学的情况。
除了集体教学外,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灵敏地捕捉和抓住同伴相互学习的契机,努力构建相互倾听、接纳和合作的同伴关系。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学生同教师一样,能把某些东西教给同龄伙伴,甚至能比教师做得更好;同龄伙伴比教师更能体谅同伴的处境与困难,能站在同伴的角度为彼此着想,更能用便于同伴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只有借助和充分发挥同伴的力量,才能真正确保“边缘化儿童”课堂学习的权利。
参考文献:
[1] 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钟启泉,陈静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钟启泉.读懂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學出版社,2015.
[3] 陈静静.如何从课堂观察中去发现——以《雁》的课堂观察与反思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9(1).
[4] 钟启泉.课堂转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5] 夏正江.迈向课堂学习共同体:内涵、依据与行动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