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学习信息的优化

2020-05-13 14:21张菊荣
关键词:教学系统信息处理

【编者按】 在课程论的视域中,课堂评价的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这组文章,以理性思考的方式与实例,为您解读“优化学习信息”的意义与做法。

摘要:课堂是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优化学习信息,就是优化学习本身。学习过程就是优化学习信息的过程。优化学习信息是一项教学系统工程,需要合适的学习目标来统领,需要合理的评价任务来催生,需要教师从学生生产的大量信息中敏锐地发现具有教学价值的信息,精准研判并合理处理之,使其更接近课程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评价信息 信息处理 教学系统

本文所指的学习信息,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表现出来的所有信息,包括口头表现、书面作业、手工制作、讨论过程等。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只有当我们触及“信息”这个词的时候,才算是触摸到了课堂的心跳,进入了教学现场。课堂是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学习信息是课程目标是否实现、学生是否“学会”的证据,我们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达成目标,就要看学习信息能否证明目标的达成。当我们把研究的视角轉向学习信息的时候,我们就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以活生生的方式研究活生生的课堂了。

一、学习过程就是学习信息不断优化的过程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等人的研究,学生学会某种知识需要“信息两次转化”。第一次是“教的信息”转化为“学的信息”,从教师转向学生;第二次是学生的自我加工,从“学了”转向“学会”。我们打个比方,第一次转化是信息的“物理位移”,从教师方移到学生方;第二次转化则是信息的“化学反应”,通过自我加工,学生的原有知识与新的知识融合起来,成为“新知识”,成为“我的知识”,成为“真本领”,这时,学生才算是真正的“学会”,课程才算是真的完成。因此,崔教授得出的结论是:“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教要转化为学,需要信息的第一次转化;学要转化为学会,需要信息的第二次转化。第一次转化是基础,第二次转化是关键。是否实现了第二次转化,是否“学会”,何以见得?那就要依靠“评(评价)”。如何评价?就要看学习信息,看其能否证明学习目标的达成。

学习信息证明学习目标的达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信息”是一个“活概念”,在课堂中不断生成、不断变化;而课程所希望的是,这些不断生成、不断变化的信息在不断优化。由此,我们可以说,学习过程也就是学习信息优化的过程。

何为优化?即学习信息呈现出学习目标所希望的特征来。因此,当我们在研究学习信息的时候,我们不能仅凭个人好恶来行事,而是要不断地反观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接近目标的过程,学习信息正是在不断接近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优化的:与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越来越近,与单元学习目标的要求越来越近,与课程目标的要求越来越近。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使用的是“学习信息”这个词,这个词的对象一定是“学生”,而不是别人。我们要记住,始终要把“学习信息”作为焦点去研究课堂;我们要警惕,不要把教师的教误断为学生的学,不要把教师的信息水平误判为学生的信息水平,不要误以为教了等于学了、学了等于学会了。这是我们经常会有的误解:教师的教材吃得透,教师的讲解很卖力,教师的演讲很出色,学生一定都懂了,学生一定都会了——这样,我们就混淆了“教的信息”与“学的信息”。这两者有着必然的关联,但却并不能完全等同。

二、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优化学习信息的过程

我们再强调一下,“学习信息”一定是指“学生的学习信息”。这看起来有些同义重复,“学习信息”理所当然是指“学生的学习信息”。但这样的不太合理的重复,仍然是必要的。因为在课程现场,有着太多的误解:误把教的信息理解为学的信息。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关系。离开了学,就无所谓教;离开了教,也构不成“教学”意义上的“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处理教学关系的过程。在这种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层,就是教师成为学生优化学习信息的帮助者。这个“帮助者”,有着丰富的含义,是精神伙伴,是课程导师,在懈怠时鼓劲,在自足时提醒——而在本文中,主要是指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专业角色,这种专业角色的主要使命是:帮助学生优化学习信息。

我们假设,课堂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信息,这很重要,因为没有这些信息,“优化”就无从谈起——事实上,有时候,我们的课堂上“出现不了”信息,或者“出现不了”大量的、丰富的信息(这与我们的“学习任务”设计相关)。这里我们假设信息已经出现了,我们老师该怎么做?去发现(选择),去研判,去处理。

第一,敏锐地发现信息。课堂充满学习信息,课堂信息稍纵即逝。教师在课堂信息世界中,要具有专业的敏锐性,要有师者的“火眼金睛”,要善于在芜杂的信息中发现具有重要教育价值、课程价值、教学价值的信息——在课堂现场,这是教师的第一基本功。没有这一项基本功,教师就会走失在信息的丛林中,就会迷路于信息的矿山里,就会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如果发现不了、找不到真正可以推进教学的信息,信息的优化便无从谈起,课程的落实也无从谈起。

第二,精准地研判信息。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把“发现”与“研判”分开表述。听上去,“发现”更要求有专业直觉,而“研判”更要求有专业理性。但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这种研判也是几近直觉的研判,是对学习信息的价值在瞬间做出的专业判断(其实质是将学习信息与学习目标进行关联性思考)。这种研判依赖于教师的一种重要专业素养——“教学智慧”,这是一种“实践智慧”。

第三,合理地处理信息。通过研判,我们对信息的特点与价值已经心中有数了,根据信息的特点,如正确的、错误的、齐整的、杂乱的、经典的、另类的、精准的、欠完善的、有更多可能性的等,进行合理的处理,如鼓励、提升、归并、拓展、展示、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总结等。不管采用怎样的方法,最终,是要让学习信息变得更加符合目标的要求、课程的要求、教育的要求,让其更加优质。

三、优化学习信息是一项教学系统工程

课堂是学习信息优化的“前沿阵地”。而优化学习信息的实质,是优化课程实施的质量,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一教学系统工程与教学的全部要素相关: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过程,以及包括学科素养在内的教师专业素养等。

学习目标,是信息优化的指南针。优化学习信息的过程,也是评价驱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目标起着核心作用;如果没有科学、正确、明晰的学习目标,学习信息的处理就如雾里行舟,没有方向。因此,要优化学习信息,前提是优化学习目标,教师要善于将课程目标转化为课堂的学习目标,以此统领课堂现场的信息处理。

评价任务,是学习信息的直接催生器。所谓“优化学习信息”一定要看得到信息的变化:从“未优化”到“优化了”。优化信息,首先要“有信息”。学习信息从何而来?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产生。我们通常称指向目标的学习任务为“评价任务”,在完成评价任务过程中产生的学习信息为“评价信息”。课堂需要释放丰富的、真实的评价信息,这就需要合适的评价任务;如果评价任务不能催生丰富的、真实的评价信息,那么,所谓“优化”就是无米之炊。在课堂现场,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碎片化的提问替代了整合化的“评价任务”。于是,看上去课堂上学生能“回答”一个一个的小问题,看上去学习几乎没有什么障碍与差错,看上去学生都“学”了,但实质上,这些信息可能都是虚假的,没有经历真正的“评价任务”,没有面对真实的课程问题。无论是催生原始状态的学习信息,让课堂呈现真实而未必正确的信息,还是在后续信息处理中,重组学习任务,以帮助学生创生更优质的信息,“学习任务(评价任务)”的设计與实施都是极为重要的。

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发现(选择)、研判、处理学习信息的过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优化学习信息的过程(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课堂上的信息一定是有变化的,是从原初的信息变为优质的信息,如果信息只是从“水平A”到“水平A”,而到不了更优化了的“水平A′”,教学就没有意义。我们也看到,不少课堂一教就会,一学就对,却看不到学生的信息水平有纵深的发展,这样的课堂令人担心是否是“虚假繁荣”。

最后,我们要说,没有教师的专业素养,学习信息不会自动优化。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个太大的概念,这里想强调的是教师的学科素养。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观照下,不同的学科所指的“学习信息”,是有学科特点的。比如,语文学科的语言信息,数学学科的数学思维。如果教师本人缺乏学科素养,那么,他既不可能敏锐地发现重要的信息,更不可能帮助学生去优化信息,引领学生走向课程的更高处。如果语文教师缺少语文素养,那么他听到(看到)学生无序的表达、欠生动的叙述、内容干巴巴的文字,会无动于衷,或者即便知道不佳,也无能为力;如果数学教师缺少数学素养,那么他可能只能停留在某一道习题的答案上,而无法引领学生从一道题的解答迁移到数学思维、数学思想上来。

参考文献:

[1] 张菊荣.评价驱动学习[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20(1).

猜你喜欢
教学系统信息处理
浅谈空间傅里叶“变”换之“变”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铁路信号设备电路原理仿真教学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浅探
基于雨课堂等智慧教学系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体育教学实践研究探索
基于大型嵌入式系统的污水检测系统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
浅析教育信息化信息发布系统设计
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基于SSH框架在线教学系统的研究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