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雪霞
[摘要]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文章就高职外语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方面进行了量化分析和课堂观察、访谈与反思。研究实验证明,借助国外教育资源的引进和合理化转化和应用,采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比单独由中国教师教授外语能更有效地解决高职外语教学问题,提高高职学生外语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以及他们的外语口语水平。通过课堂观察与反思,可以发现中外教师在外语教学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差异点更多,值得借鉴的方面很多,但也有些地方需要根据中国高职教育的“中国特色”进行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高职外语;中外教师;合作教学;课堂观察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的普及,所录取学生的外语水平、外语学习兴趣、自信心普遍偏低,对外语学方法与策略缺乏足够的认识,如何在高等教育阶段提高他们的外语综合能力是很多高职院校外语教师教学面临的现实难题;经济全球化给高职学生带来机遇和挑战,掌握了外语这个国际通用语言,就可以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占领先机;如何在学生现有外语基础上,培养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人才是高职教育共同面临的难题;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为弥补本国职业教育资源的不足,高职院校尝试引进以英语为本族语的外籍教师(以下称外教)来提高高职外语教学水平,但是,由于受学生外语基础水平、学习态度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这笔资源利用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为更好地利用这笔资源,本研究尝试中外教师同堂合作授课。标题中的“和”是指共同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不同”是指为到达这些目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外教师所采取的不同措施。
2研究目的:解决高职外语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观察、分析、比较和对比外教和中国外语教师在处理高职外语教学方面相同、相异的行为表现,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这些行为表现背后不同的文化背景,结合教学效果数据分析,学会如何引进、转化和利用国外教育资源,找出解决现存高职外语教学面临困难的方法,更新教学理念。
3研究方案设计:螺旋式提升
课题小组设计研究方案→通过前测,进行学情分析,掌握学生的外语学习基础→中外教师合作备课→中外教师合作进行课堂教学→研究者进行课堂观察→对学生调查→教师及学生访谈→研究者就观察、调查与访谈结果进行反思→把信息反馈给中外合作授课教师→中外教师重新设计调整课程实施方案→实施新方案→对所授课班级的学生外语综合能力进行测试与对照,然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不断地研讨与交流。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实施方案,螺旋式提高和改进现有高职外语教学现状。
4研究理论基础:认识论、方法论的不断发展
后现代主义主张文本之外没有绝对真理,我们应该解构并超越想当然的假设和习惯;行动研究者则主张参与到客观世界中去,在实践过程中,明确自己可以做什么;在这些理论基础之上,研究者在课堂教学行动中反思、批判、分析、评价合作者和自己的行为,提出下一步改进和提高的措施并进一步实施,然后检验预期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分析原因,再进一步提出新的尝试思路,达到一个螺旋式提高的目的。
5结果与分析
这里仅选取以两个平行班进行分组实验的情况为例。两班每周上两次(四课时)外语课,对照班为只有中国教师授课的班级,实验班每周一次由中外教师合作授课,另一次由教授对照班的中国教师单独授课。学生外语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一直是本研究测量的重点。在实验前、一学年后和一学年半后用五级量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给出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五个级别的分值(1~5),分别对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自信心进行施测。量表内容为:①我喜欢学外语。②我有自信在班上说外语。同时,两个班口语(采用全国外语等级考试pets2试题,由外教实测,总分为20分)和书面考试(采用某市中考试题)。
从表格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表实验前,两班学生外语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基本持平,对照班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实验均值为2.41,实验班为2.39,t值为0.165,Sig.(双侧)为0.869。两班学生的外语学习自信心与兴趣测量结果一致(口语与书面测试数据分析结果一致,这里从略)。一学年后,对照班30次外语课均由中国教师一人执教,实验班有15次课由中国教师单独授课,另外15次课中外教师同堂合作。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外语学习兴趣、自信心、口语和书面测试虽然有变化,但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格中仅以学生外语学习兴趣测量数据为例)。
3个学期,对照班90次外语课均由中国教师一人进行,实验班45次课由中国教师单独授课,另外45次课中外教师同堂合作的实验后,除笔试成绩外,两个班学生外语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口语均有显著性差异。以外语学习兴趣数据分析结果为例,对照班均值为3,实验班均值为3.558,t值为-3.243,Sig.值(双侧)为0.002。
6课堂观察与访谈
(1)中外教师都在借外语语言文化魅力提高外语兴趣,但是教师本身不同的成长经历注定了不同的文化教学效果。单独由中国教师讲授外语课,讲授语言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呈现给学生视频、语音、情境、相关背景资料,但总归还是一种间接经验的再转述,很难让高职学生获得直接的异域文化体验与感受,而高职学生不喜欢间接及抽象的语言叙述。外教的言行举止本身就是外语语言文化的直接展示,相对而言,他们较善用丰富、幽默的表情,他们分享给自己亲身经历和沉浸其中的文化,举手投足之间所展示的异国情调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外语教师再努力也无法企及的;但是多年的观察发现:单独由外教展开的外语课堂,学生由于受外语基础限制,沟通起来理解有偏差,甚至产生误解,弄不懂外教语言文化的真正含义,而这些外教并非中国通,甚至意识不到沟通中信息或者文化传递出现了偏差,即使意识到了沟通的南辕北辙,也无从下手,学生更是一头雾水,久而久之,学生同样会对外教课失去兴趣。中国教师在合作课上就起到一个文化沟通助手但不是翻译者的作用。当文化信息传播与接收出现障碍或误解时,中国教师清楚问题出在哪儿,会用学生能接受的思维方式向双方帮助和启发;同样,当外教不能与学生沟通时,或者双方理解出现错位时,中国教师能够及时引导他们回归沟通的真实。有了较直接、真实和青年人喜欢“异样”文化体验,也就逐渐点燃了外语学习兴趣和好奇之心的星星之火。
(2)同样是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言,但中外教师教育理念和思路相差甚远。中国教师为了让学生正确使用语言,倾向于纠正学生的语言表达错误,但这样做,如果方法不得当,容易使学生自信心受挫,不敢张口。而外教更多投入时间和精力鼓励学生更广泛、更深刻的表达,帮助、启发他们(而不是告知)使用完整的句子,同时分享他们的喜与乐。即使学生犯的语言表达错误一塌糊涂,外教也不会打断学生,更不会立刻纠正他们的语言错误,甚至,还一边点头,一边说:“Awesome!”他们更善于体验学生的感受,及时给予理解和鼓励性的语言和非语言的反馈;更倾向于关注学生的情绪与心理感受,同时还恰当、到位地将这种关注传达给学生,引导、鼓励学生获得情感信息反馈,帮助学生获得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让学生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感到满足和愉快;更乐意理解和接纳学生的观点及行为,甚至能道出原因和理由来。作为来自多民族、多种族、多文化国家的人,外教能以尊重并且恭敬的心态理解学生,让学生得到认可、理解、关心、尊重,学生基本上不担心被否定、被批评而感到受打击和失望。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得到了保护,但是和对照班相比,相对于口语,书面考试成绩却没有显著性差别,这是本研究的一个不足之处,也是本课题研究下一步需要改革的地方,重新设计与调整合作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全面的提高。
(3)中外外语教师都在鼓励学生提高口语,但是途径和效果不同。中国教师与学生即使就某个真实话题展开外语对话,他们总觉得太假,而且没有必要,很快就会回归到汉语表达。但是,与外教沟通,除了使用外语,他们别无选择。而且外教比较善于使用身体语言,极尽夸张和风趣,他们更注重姿势、目光、声音、语调等进行辅助表达,尽量制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产生愉快和放松的心境。外教与学生之间的谈话话题往往是学生身边随时所发生的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即使学生消极的应答,外教也总是能表示理解。但是,离开了中国教师他们的互相误解甚至是相反的理解有时候大煞风景。比如,外教谈及学生喜欢的话题celebrity(明星),但是很多学生理解为:celebrate(庆祝),这个时候沟通就无法进行。学生从外教那里所得到的见解与观点,尤其是思维方式往往不同于中国教师的思维,这不仅让他们感到新奇,同时也吸引他们把话题开展下去。
访谈时,大部分学生表示“通过使用地道的外语,感受外语文化,对外语多了一些兴趣;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增长了外语学习的自信心与在公共场合说外语的勇气”。合作的中国教师则认为: “在同堂合作教学过程中,觉得自己的收获比学生还大。学生们收获的是外语综合能力,教师收获的是教学方法与理念的转变。通过与外教合作教学,在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中,不仅发现了自己在外语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原因所在,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更新教学内容,让外语变得更生活化、更实用化,在关心学生情感发展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外语学习。”
7结论
(1)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在合理引进、转化和应用国外教育资源方面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在与兄弟院校同行交流、向专家咨询时,听到的第一个质疑就是成本问题。其实,本研究中的六位外教中方付给他们的劳动报酬与本校助教的待遇相当,一个外教因为每周只给一个实验班授课一次,一个外教就可以带八个实验分组,也就是可以和八个不同的中国外语教师合作,每个教师每学期15次的合作机会,这对中国外语教师的外语教学能力的提高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合作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已经非常成熟,参与者可以借鉴这些理论和经验设计自己的合作方式。三学期的实验数据和课堂观察与访谈表明,高职外语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具有推广价值,开展高职外语中外合作教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研究不足之处和下一步改革措施:由于国外教育资源的引进水平所限,本研究实验三学期所引进的六位外籍教师均为刚毕业不久,获取了相应来华教书资质证书的年轻人,鉴于现有的高职教育国外教育资源引进水平,在今后的研究中,将着重研究中外教师如何进一步合作,把符合中国的高职外语教学理论和外教的真实语言应用实践结合起来,更好地帮助高职生在现有的水平上,在中国教师的帮助下,跟着“外国人”在中国学“真实外语”,希望在这方面有研究兴趣的同仁加入到我们的研究团队中来,研究如何更好地引进、转化和应用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