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华
摘要:统编教材初中语文作业本把学生引向以学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高阶思维训练,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架。我们要基于学情,用好学习支架,科学地进行舍、改、增,以任务驱动教学,提倡思维碰撞的精彩表达,从而释放孩子的个性,构建灵动而有活力的课堂。
关键词:合作探究;学习支架;任务驱动;思维碰撞
支架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好适合学生学习的支架,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教师以学生所学内容、当前思维发展水平为支撑,以提出相关内容和方式方法为基点,为学生独立探索提供支架,为思维提升提供平台。
统编教材作业本已经全面实施,我们不难发现,《作业本》的设计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它改变了原有“课后回家作业”习题的模式,以学习任务的形式呈现,并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紧密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了重新建构的平台。因此,我们要将课堂作业本和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搭建学习支架,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让课堂的活动更生动,让学生的讨论更有依据,让学生的学以致用有效落地。
一、《语文作业本》的构成
《语文作业本》由课前预学、课堂导学、课后拓展三部分组成,延伸至课前、课中、课后整个学习过程。借助课堂作业本,学习是动态的,有深度的。
(一)课前预学——助力先学
课前预习,就如同学生学习打“地基”的过程,是学生建立“高楼大厦”的基础。部编本教材每一篇课文之前,都提出了该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但只是单纯的知识点,没有提出明确的任务,也没有形成体系。作业本就弥补了这方面的缺点,比如《岳阳楼记》预学二是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識,预学三是摘抄和积累反问句、设问句等基本的文言句式,其实这和七八年级教材课前预学部分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特殊词类现象构成文言知识体系的,是初中生文言文学习需要掌握的基础。
(二)课堂导学——驱动任务
预学是“地基”,作业本的课堂导学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向。作业本不仅告诉我们“教什么”,还告诉我们该“怎么教”。教师可以根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有序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我们在学习蒲松龄《狼》一文时,教师可以借助故事情节思维导图,让学生讲述狼和屠夫的故事,以达到疏通文言字词、梳理情节、熟悉文章内容的教学目的。教师还可以借助任务三,辩论文章狼和人谁是主体,举行微型辩论赛,从而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课后拓展——深度学习
学生的学习不止于课堂,是无限延伸的。之前《作业本》的课后拓展,会推荐相关书目,做一做阅读练习,写一写读后感,但这些都是表层的,永远不能指向深度阅读。《故乡》一课的课后拓展,拓展的终点是落在对“月”这个在鲁迅小说中频繁出现的意象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自查阅资料,阅读鲁迅其他的小说,并摘录、整理、集合,找到意象的共通点,最后得出对这个意象的个性化理解。课后拓展铺设了提升学习深度的台阶,让“学习大厦”永远屹立。
《作业本》采用“前后勾连,辅助中心”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度学习。它强调过程导向,而非指向结果。对于作业本的使用,我们不再是简简单单地照搬照抄,不是随随便便地课后布置,而是在语文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搭建学习支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二、《语文作业本》为我们提供的学习支架及其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一)情境支架
清晰有序的课堂离不开一个合适的抓手,所谓“一两拨千金”。注重情感体验的语文课堂如果能找到一个基点,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你或许就能轻松地撬动整个课堂。《济南的冬天》导学二要求学生根据字形以及语境选择恰当的汉字,并写出你的发现:
句子: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涣)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学生1:春姑娘来了,把小城叫醒,和嘴巴有关,应该是“唤”字,如果我住在小城里,那该多舒服啊!
学生2: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有水,有山,有阳光,有欢笑的城市,它睡着了,正等人来叫醒呢,此处应是“唤”字。一个“唤”字把学生带入了老舍笔下充满温情的济南,与美丽的文字对话,入情入境地感受济南冬天的美。语文作业本的试题设计是打破常规的,是语文本身内涵的回归,真实展现了语文日常教学环境。例如借鉴八下《语文作业本》第三单元复习中的语言运用题,延伸出以下题型:
为配合“诗美杭州”主题活动,学校语文组把与杭州相关的古诗词编成一本专题诗集,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国学生迈克对杭州很感兴趣,你便把这本诗集送给他,请你在诗集的扉页写下赠言。提示:在赠言中可以选取历代文人描写杭州人文景观的诗句,表明你以诗结友的愿望。此题不仅考察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与理解,更考查在具体情境下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针对具体生活情境设置的试题,让学生的答题有起点,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基于活动情境的语言表达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思考、分析,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语文试题有了生活味道,有了情感的温度。
(二)活动支架
在统编教材《作业本》中,各个板块都以任务驱动的模式推进,将语文知识和多种多样的学习任务有机融合。学生可以借助其搭建的平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注重探究的过程和结论,注重高阶的思维训练,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例如九年级上《岳阳楼记》一文,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进行虚词的表达效果专题梳理。教师在任务驱动、自主发现环节,选择了作业本导学二“虚词不虚”环节来梳理《岳阳楼记》中的虚词意义以及它们的作用,通过虚词来分析范仲淹的情感、形象等。
任务一:《岳阳楼记》情感丰富,擅于用各种语气词表达人物丰富的思想情感,找出《岳阳楼记》中能体现范仲淹情感和形象的虚词,并仔细分析。(矣,若夫,至若,而或,嗟夫,噫)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语气词。
示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1.这里的“嗟夫”在情感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把文章自然转入到对于主题的阐述。(品味情感)
2.这一声长叹,既是对于以个人喜怒哀乐为转移的人生观的否定,也为下文“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的忧乐观埋下伏笔。(结合文童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小组讨论流程:
1.个人思考并做好记录。
2.每个小组各选择一个语气词来讨论探究。各组同学依次发言,其他同学补充,选出组内修改最多的笔记进行展示。
教师利用作业本中的虚词知识点,给学生呈现了虚词分析题的思路和方法,强化了学生对语气词的理解。学生从语气词中揣摩出了更多情感,通過小组讨论进一步理解了范仲淹的形象。在自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利用作业本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探究。《蝉》一文学习任务二是“蝉的说明”小组合作:法布尔用了大量的文学描写笔法和独特的事理说明方法,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小组合作交流法布尔独特语言魅力。据此我们可以设计学习任务:
1.探究法布尔说明蝉时的语言魅力,除了作业本学习任务二中摘录一(拟人)和摘录二(副词)的探究性学习,还需要另外再找一处从其他角度的例子(语体的感情色彩、描写、抒情、动词、形容词等),最后让学生分析、总结法布尔文艺笔调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2.学习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事物(蝉)的形象的特点。可以利用作业本的表格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
学习任务三是“蝉的故事”拓展探究,阅读《蝉和蚁》以及《蝉的歌词》两则材料,理解并分析《昆虫记》的科学精神。我们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谈谈你对《昆虫记》以及法布尔的认识。对于作业本中的合作学习任务,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要进行有机的结合、重组。例如《社戏》第一课时作业本的使用。
环节二:合作探究——品“好”,说“好”
自主学习:结合《作业本》课堂导学任务一分角度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圈点勾画,做好批注。
1.小组合作:每组任意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文本分析,并用“那夜的戏不好看,但是那夜的——令我
”作为结论,在纸上呈现。
2.交流展示,师生互评:朴实真挚的情感;温柔秀美的江南水乡。
适时介入:若学生说“景好”(引入《作业本》课堂导学任务二中的片段二,体会情景交融的妙处);如学生讲“人好”(结合《作业本》课堂导学任务二中的片段一,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结合预学二,说说你最喜欢的人物,为什么?)以学生活动任务为教学支架推进课堂教学的方式,不仅有效地检测了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更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欲望,配合作业本进行的课堂教学任务再设计,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借鉴。
(三)方法支架
《语文作业本》不仅呈现以系列任务为架构的学习过程,而且渗透学习策略。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将阅读教学策略作为核心教学内容,体现“教方法,教策略”的教学追求。
例如《敬业与乐业》作业本中课堂导学二,探究课文思路,提问:“课文题目是“敬业与乐业”,为什么要在第2~5段先讨论“有业之必要”?”学生必然会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这几段。而阅读之后发现,2~5段围绕“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展开的,学生“依样画葫芦”,可以找到本文其他段落的关键句:“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也就是说,阅读该类型的议论文时可以通过抓关键句的形式了解文童大体内容。这样的阅读方法可以节省很多时间。那么在本课作业本导学四中,让学生独立完成思维导图,便可以检验学生是否能抓住语段的关键语句来理清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通过抓住关键句、中心段来梳理文本的思路,是符合议论文阅读规律的基本策略。
再以九年级上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为例,三个预学任务“圈画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设计表格,揭示其中规律”“说出人物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人公”符合学生为获得审美体验而进行的自主阅读规律,又暗含了联想、推测、图表梳理等阅读策略。而在课堂导学部分,作业本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梳理故事情节、探究叙述视角、分析环境类型),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探究。“人物,情节,环境”是阅读小说的一般路径,而独特的叙述视角是该篇小说值得细细品味之处,将其融合在小说阅读的一般规律中,值得我们用心揣摩。
诗歌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而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如何读诗》则为我们指点了迷津。作业本P2提到了学过的读诗策略,比如把握感情基调、揣摩语言、关注修辞等,以此为契机,我们可以设计《艾青诗选》预学任务单:
预学一:知人论世,了解诗人
预学二:选择你最喜欢的艾青诗歌,有感情地朗读
预学三:读诗策略巧应对
小明:虽然这首诗已经凭语感读了好几遍,可我还是一知半解呢?
小刚:想一想你学过的诗歌阅读策略,为你所选的诗歌选择几种适当的阅读策略,说说为什么。
小明:我学过的策略:(参照作业本P2)我选择的策略(A必选)
A联系创造背景。这首诗写于——
B——
C——
D——
这份预学任务单符合诗歌这类体裁的阅读策略,有着明确的教学指向。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活学活用,能有效帮助学生重建认知结构,并进行有效迁移。
(四)范例支架
范例就是例子,它往往包含了学习中最重要的探究步骤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能帮助学生较为迅速地达到学习目标。
古诗词的赏析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前的语文教学也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现象。比如我们在课堂中的问题一直是“喜欢哪些语句,请作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完全提不起兴趣,这样的课堂是无味的。
语文作业本《岳阳楼记》导学三为我们赏析文本提供了多种欣赏角度:角度一,整齐的骈偶句;角度二,画面的光线与色彩。以此为抓手,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从其他角度(丰富的声音,画面的对比,真挚的情感等)展开学习,互相批改,提出建议。这样的学习既依托作业本的思维模式,又开辟了新路径,让语文课程有了“源头活水”。“比较阅读,同中求异”是名著人物赏析的重要方法,基于九年级上语文作业本名著导读《水浒传》任务三“同中求异,英雄对决”环节,我们可以设计学习任务单,在比较中提升对于人物的理f生认识。
通过示例,学生联想到鲁智深和林冲同样智勇双全,但不同的是鲁智深是嫉恶如仇、除暴安良的一面;而林冲更多是忍无可忍之下的一种反抗。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回忆那些“似曾相识”的画面,找到可以比较的新维度,举一反三。以此为契机,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武松醉打蒋门神》和《鲁智深拳打镇关西》;《黑旋风沂岭杀四虎》和《景阳冈武松打虎》;《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和《梁山好汉江州劫法场》。在相似情节环境中的不同处理,于细微处分析,能发现人物的个性美。语文作业本的式例充分体现以学为中心,注重思维的拓展与提升,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给教学搭建了有力的支架。
(五)助读支架
之前,我们对于文本的解读往往借助于网络,而其中掺杂着大量的浅读与错读。《语文作业本》的助读资源形式多样,有知识卡片、小贴士、温馨提醒等。它是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示的辅助性教学材料,充分发挥了《语文作业本》的助读功能。我们可以依据助读资源对文本进行细致解读,找到解读文本的路径与方法,由“浅层阅读”走向“深入阅读”。
例如在《故乡》一课的教学中,对于小说主题的理解,教师根据作业本导学三(探究主题)进行教学设计:
1.结合課文内容,说说闰土产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补充背景资料)
2.这篇小说选自《呐喊》,作者借闰土这一形象在“呐喊”什么?(引入材料链接)
作业本的助读资料为我们理解和分析闰土这一形象提供了支架,在文本和读者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进而感悟“呐喊”的丰富内涵。
在《回延安》一课中,教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信天游的特点。对于总结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这个环节并不能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根据预习二的知识卡片,让学生通过知识卡片去了解信天游的特点,进而寻找符合特点的句子,并且根据特点归类。这样学生才能有目的地去朗读,加深对信天游的了解,从而感受陕北民歌的淳朴。
作业本的“助读系统”不仅能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而且能促进多元层次的思维碰撞,让课堂进发出思维的火花。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习任务三引入《庞聪与太子质于邯郸》一文,进一步思考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学生读了之后,提出疑问:“同样是婉谏,为什么庞聪就失败呢?”有同学就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是不是和纳谏者有关呢?”还有同学提出观点:“进谏重要,纳谏同样重要。”在文本内外的联结过程中,阅读的思维过程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深入。
助读资料虽说是静态的任务呈现,如果我们基于学情有效挖掘,灵活使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不断思考,也能让课堂变得生动而有活力。
面对新教材,作业本是很好的教学抓手,教学要点几乎都有章可循。作为新教材的配套练习,不难看出从内容到编排都花了很多心思,它以任务串联学生的阅读实践,注重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注重情景体验和个性感悟,这正好与我们提倡的“支架式”教学理念是不谋而合的。我们可以通过筛选和整合来确立教学内容,深入探究文本和作业本编写背后的教学价值,以此来组织和构建更有意义和更有语文味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