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广洪
摘要:新课改指出高中地理教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课堂教学,为学生树立终身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意识,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和探索。微课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微课的教学意义,分析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微课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微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93-2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了多个领域的知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作为根本目标,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微课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下的产物,具有时间短、重点突出等特点,能够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新课改指出了高中地理教学要关注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必要品质和能力。地理核心素养是在地理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联系性,还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和科学价值。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以及人文协调观。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自然、人文、区域、实践等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从而确保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微课具有时长短、内容精的特点。将微课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加强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首先,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都是以课本作为教学依据,运用口述的方式讲解知识。微课则是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教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趣味性,能够给予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其次,微课是一种灵活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播放微课视频,反复观看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而且微课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强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记忆,使学生养成自主复习的良好习惯。最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资源将会越来越丰富,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为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学提供帮助。而且微课教学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能够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沟通,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三、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1.微课视频质量差
虽然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微课资源也越来越多,但目前高中地理微课视频存在着质量差的问题。部分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知识点由于抽象复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和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讲解学习。而恰恰这部分知识难点的相关微课视频较少,如地球公转自转、区时的计算,物质循环方面等。因此,一些教师想要通过自己录制视频来增加微课教学的效果,但由于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制作出来的视频画面不清晰,知识讲解的也不清不楚,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微课的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方式不正确
大部分高中生在运用微课自主学习时都没有家长和教师的监督,有些学生会因为自主学习能力差或者自制能力差在互联网上浏览与学习无关的内容。还有些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虽然认真观看了微课视频却出现了知识点难以理解或者理解错误等问题,无法掌握教学重难点。
3.教学设施及方式存在问题
教学设施是开展微课教学的基础,部分学校由于资金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无法顺利开展高中地理微课教学。而且在微课教学中,需要先让学生自主预习,再由教师解答学生存在的问题。但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在预习环节出现的问题,导致学生出现了知识断层的问题,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开展微课教学的策略
1.精心制作视频,保证教学质量
针对高中地理微课资源不足、视频质量差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制作微课视频,为学生提供更有优质的微课资源,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制作视频时,教师要保证视频信息准确无误,教学方式形象生动。因此,教师可以合作制定微课视频,向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寻求帮助,学习到专业的微课教学技巧和丰富的地理知识,把握好微课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提高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区位的含义、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和分类、区位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等内容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首先,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加入本地的农业特产的图片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思考布置农业生产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以此来加强学生对区位含义的理解。接着可以在微课中加入澳大利亚的牧羊和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两个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影响区位变化的因素,引发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從而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
2.合作分析案例,锻炼学生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能力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地理教学中人文与自然间的关系和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地理问题,综合思考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使学生在合作讨论和探究中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在《河流地貌的发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微课中的内容,观看河流地貌形成的视频,使学生初步掌握流水作用的三种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课上,可以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总结冲积平原、河谷的形成。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展示黄河三角洲的案例,让学生结合新课知识分析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对人类的影响等,引发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促进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
3.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实践能力
在地理核心素养下开展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教师要贯彻新课改的要求,运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解释地理现象,用学生身边出现的问题来引发学生实践研究,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微课中渗透生活化的内容为学生解释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师生互动中增强微课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列举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比较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首先,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加入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传统的民居、傣族的竹楼、黄土高原的窑洞等,引发学生对区域的思考。接着可以出示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上的差异,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用列表格的方式总结出两个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后让学生思考本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特点,为学生提供运用课堂知识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4.贯彻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能够使学生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学生树立和谐共处的地理观念,增强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和价值观念,有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文知识,在微课中渗透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到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例如,在《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人类活动对西北荒漠化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失衡带来的危害,了解到荒漠化的成因,让学生自主提出防治土地荒漠化的策略。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人地协调观念的培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开放、趣味的微课视频中发展地理核心素养。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积极运用微课教学将地理核心素养与地理教学融合,充分利用地理教学资源,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中增强学生的地理能力,在生活化的问题中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从而提高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林碧.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地理微課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163.
[2]宋德正.基于微课应用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2018年度青年课题《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立项编号:18JX070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荔城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