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策略

2020-05-11 12:19李淅琮
教育界·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

李淅琮

【摘要】近年来,离婚现象越来越普遍。随着家庭的分裂,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这些学生的教育问题也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重视的课题之一。尤其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这种教育需求更为迫切。那么,班主任应如何采取恰当的方法给予离异家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以实质性的帮助呢?本文将对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离异家庭子女;家庭教育;班主任工作

一、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

随着我国离婚率的逐年上升,校园中离异家庭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离异家庭子女经历了父母婚姻破裂、原生家庭解体后,不仅在生活中要面临种种困难,而且还会受到家庭破裂的影响,其心理、学习、品德等方面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创伤。“儿童心理学”中提出: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爱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尤甚。很显然,父母的婚姻破裂对于孩子的情感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即使家长离异有各自的理由,但对孩子而言,父母是不可以取代的,亲子关系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完全割裂的,父母离异对孩子造成的心理裂痕是难以愈合的,很多中小学生因此产生心理巨变。例如,笔者曾有一位名叫小玉的学生,她的性格活泼开朗,天真可爱,可就在她刚进入初三时,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婚了。从此,乖巧懂事的她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以前她和班内同学关系融洽,如今却日渐疏离,不大愿意与同学交往了。下课、放学她总是一个人低着头,独来独往,表现出强烈的自卑心理,后来甚至出现了自闭状态,不到半个学期,她便与以前判若两人了。

(2)品德问题。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父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与渐进性,不是“疾风暴雨”,而是“春风化雨”;是父母以身作则,而不是课本上、课堂上说教的结果。不良品德的形成机制也是一样,父母离异绝对不会风平浪静,这期间往往会出现激烈的吵闹,或相互指责、谩骂、毁谤,甚至大打出手,在孩子眼睛里这正如一本反面的教科书。成长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会形成怎样的品性,不言而喻。一些国内研究调查发现,和完整家庭的孩子相比,离异家庭孩子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普遍较差。离异家庭的孩子性格易出现两个极端现象,约三分之一的离异家庭学生好动、易冲动、喜欢说谎、缺乏纪律性,故意扰乱课堂秩序,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课余时间沉迷网络游戏,个别学生出现交友不慎、逃学甚至夜不归宿的行为;另有约三分之一的离异家庭孩子表现出另一个极端,他们往往封闭自己,做事小心谨慎,不愿与人交往,喜欢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

(3)学习问题。学习是一个综合成长的过程,学习的效果和学生本人的成长环境、家庭教养、心理状况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离异家庭学生其家庭环境不利于学习。由于离异的不幸,家长们易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迫切希望他们将来能出人头地,因此他们往往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学习压力。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他们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往往因一时冲动而打骂孩子。在父母责骂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对学习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学习效果适得其反。这些学生表现在学习上,一是注意力易分散,二是很容易“钻牛角尖”,三是难以静下心来,四是不愿意与人交流,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无心向学。

二、班主任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策略

针对离异家庭子女出现的种种问题,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对离异家庭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

1.多渠道沟通,倾听学生心声

很多离异家庭的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一些阴影,有些学生不愿意和教师当面交流自己的感受或遇到的困难。这时班主任应通过多种渠道,采取“迂回”战术,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比如,上个学期,笔者执教的班级有位女生在父母离异后随母亲生活,她性格内向,好朋友不多。有一段时间她经常欠交作业,笔者曾不止一次批评她。后来在一次命题作文里,笔者才了解到事实的真相:原来,她的父母离异后,母亲精神受了刺激,一直恍恍惚惚,萎靡不振。她怕母亲想不开,每天花大量时间开导她、陪伴她,以致在学习上力不从心,无法完成作业。她的这篇作文给了笔者很深的触动:我们自以为看到的事实,有时候只是表象。后来,笔者在作文批注里向她道了歉,也帮她出主意,告诉她如何宽慰母亲。又过了一段时间,她欠交作业的现象逐渐消失了,有时还会主动找笔者聊天。

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身为班主任,我们只有详细地了解离异家庭的真实情况,了解这些学生的性格及其形成的原因,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及时根据他们行为偏差背后的实质,采取合理的方法,因材施教,切实做好教育和引导的工作。

2.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奋进

榜样的力量是無穷的,特别在青少年时期,发挥着巨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尽管很多离异家庭的子女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但其中依然不乏优秀者。从古至今,离异家庭走出来的成功人士不在少数。比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喜剧大师卓别林、著名演员周星驰、歌手周杰伦、地产大亨李嘉诚……这些在各行业取得成功的名人们都是在离异家庭之中长大的,他们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离异家庭的孩子完全有可能实现“逆袭”。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孩子。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做有心人,收集这样的优秀学生事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典型事例,作为教育案例讲给有需要的学生听,启迪这些身处逆境的学生,引导激励他们不断前进。

3.联系家长,家校密切配合

单亲家庭的父母对孩子采取的态度及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面对离异家庭孩子出现的种种问题,班主任应和家长开诚布公地交流。由于夫妻双方婚姻破裂,很多家长认为离婚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伤害,让孩子在外面受到歧视,因此不能让孩子再受委屈。所以,学生在学校里只要出现问题,一些家长会首先认为孩子被人欺负了,担心孩子受了委屈。这些思想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一方面,班主任需要有更多耐心和智慧来和家长交流,可定期进行家访、会面、电话联系等,经常告知家长孩子的学习状况与在校表现,以便家校双方增进了解、加强对彼此的信任,架起教师、学生与家长三方面共同提高的桥梁。另一方面,班主任还要指导家长理性看待离异给孩子造成的影响,指导离异家长不能过多地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显露,以免给他们带来本不应该承受的压力或焦虑。班主任应提醒离异家长,在关心、爱护孩子的同时要防止过分呵护和溺爱,注意培养孩子自强、自主、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必要时,班主任还要向家长宣传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让离婚后的家长明白应继续承担应尽的监护、抚育等义务与责任。只有家长和教师密切配合,离异家庭的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4.整合资源,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这就需要我们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构建良好的教育環境。

(1)整合学校资源。目前,我国的班主任大多由学科教师兼任,他们在心理学方面并不十分专业。对已经出现心理疾病的学生,班主任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甚至不知所措。此时,班主任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可以邀请学校专门的心理教师帮忙,对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离异家庭学生采取心理干预等一系列措施,开展专门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走出因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心理阴影。

(2)整合社区资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在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有些涉及父母的问题,班主任无法处理,可以通过学校联系离异家庭父母所在的相关社区,由社区协助出面解决,包括生活困难家庭的经济救助等问题。另外,班主任还可以整合社区资源,邀请有关专家及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进校、进班指导,向家长或学生提供专业的帮助。

5.借助集体,给予学生温暖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个人学习的动机、认知水平、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以及个性与道德品质的发展,莫不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与之相互作用的影响。”离异家庭的学生由于缺失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的关爱,一般表现出孤独与自卑状态,长此以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行为也会出现偏差。如果让这些学生生活在和谐的集体环境之中,得到大家的关爱与帮助,在家庭生活中缺失父爱或母爱的温暖也会因得到同学的友爱而有所补偿,进而降低他们心理与行为朝不利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正如笔者在前文提到的学生小玉,因父母离异而孤僻自卑,笔者找到了以前和她关系很好的几名学生,组织了一个“送温暖”的行动小组,他们经常围绕在小玉周围,跟她一起上下学,与她交流、玩耍,常有意地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并邀请她参加。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小玉渐渐从父母离异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最终考上了重点高中。

综上所述,针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班主任应引起重视,密切联系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帮助、关爱这些学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甘小平.不同类型离异家庭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
小学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班主任工作要在“三细”上做大文章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