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军
摘要:随着《预算法》在各行政事业单位中逐步落实与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单位通过预算管理工具有效提升了财务管理与资源配置能力,教育事业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同时,教育经费投入规模的增加,对于中小学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体,研究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校;预算管理;有效策略
一、中小学预算管理的基本特征及重要性
我国公办中小学的预算管理工作是以国家政策方针为指导,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目标及管理情况,坚持“量入为出”“收平衡”“统筹兼顾”以及“保证重点”的管理原则,编制和执行年度收支计划。中小学的预算管理工作受国家法律规定的制约,通过预算管理对财政资金收支的控制,能够提升教育资金的投入效益,因此,中小学预算管理的基本特征包括法律严肃性、收入保障性和支出约束性[1]。新时期,根据《十三五规划》及《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其中中小学教育支出占全部教育支出的60%以上。在政策倾斜下,教育经费的增加给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教育经费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教育经费的特点是资金量大,涉及的面广,管理相对薄弱。加强预算管理工作,一方面能够合理规划财政资金的投资方向,发挥预算管理的预测功能,科学评估中小学在未来的预算年度中对资金需求,并统筹安排各阶段的资金计划,避免资金浪费;另一方面,预算管理涉及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分析,合理调配内部有限的资源,提升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中小学的教育事业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中小学预算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中小学预算管理的工作重点内容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绩效考核这三个环节,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预算编制环节,缺乏科学严谨性。中小学的预算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近年来,由于国家的管控和国家加大对教育资金的投入,中小学的收入预算主要是财政拨款收入;中小学的支出预算主要包括人员支出、公共支出、项目支出等。人员支出和公共支出按《基础教育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执行。而项目支出预算一般具有专门的指定用途,以实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而制定。但很多中小学存在着“重申请、轻管理”的问题,为了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十分重视项目立项与申请阶段,但对有的项目缺乏可行性论证和执行具体计划,更没有对专项资金的实际用途进行后续追踪与管理。
其次,在预算执行环节,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部分中小学在预算编制中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和具体执行计划,造成在预算执行阶段被动执行预算的局面,走一步,看一步,缺乏全年全局的统筹安排,预算无法合理执行,当遇到临时性和突发事件时,频繁调整预算,造成预算支出随意性较大;同时,一些中小学按照支出进度申请资金拨付以后,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依据预算支出计划进行逐步落实,在年末时为了完成预算指标又实行“突击花钱”,使得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此外,中小学还存在着预算执行约束力不足的问题,经费支出界限模糊,不同性质资金的混合使用现象比较突出,例如:公用支出和人员支出混淆使用,公用支出和项目支出混淆使用,各项目支出之间混淆使用,有违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最后,在预算绩效考核环节,一方面,虽然中小学的预算与决算已经依照《预算法》相关规定进行了时限与格式方面的公开,但实际披露的信息缺乏系统性,无法满足社会监督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小学在预算管理更重视经费收支管理,但对于各项费用的使用效果缺乏评估和问责机制,影响了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影响中小学预算管理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管理体制方面
中小學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工作,目前,中小学的长期发展规划由国家制定,教育资源主要由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统筹安排,学校过分依赖主管部门,在管理方面缺乏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全额拨款下,中小学的教育经费主要实行定额管理,以国家统一标准为主,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方向和内容刚性强。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小学校普遍只重视教育教学管理,而不重视财务管理,特别是预算管理。
(二)管理团队方面
学校重视教育教学的管理,对财务管理,特别是预算管理不重视。学校财务部门完全附属和服务于学校教学,预算工作只是财务工作的一个部分,只是资金来源的一个渠道,从而忽视预算的法规性、严肃性。由于学校对预算工作的不重视,导致学校预算管理团队整体素质不高,包括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管理水平不高,财务人员地位不高,配备的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导致整体学校预算管理水平不高,影响了中小学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管理力度方面
中小学的相关管理责任人对于财务知识及预算管理了解不够深入,没有树立预算管理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在执行过程中随意私自调整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存在着沟通壁垒,业务部门对预算管理参与程度较低,财务部门也无法深入业务,造成预算编制、执行到考核等环节管理乏力。
四、加强中小学预算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观念
为了强化预算管理在中小学贯彻落实,当地的财政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中小学预算管理工作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让相关人员意识到预算管理工作在法律层面上的严肃性与重要性;同时,在新《预算法》的指导下,针对预算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操作流程及规章制度,并培养内部员工的预算管理参与意识,同时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地位,为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科学编制预算内容
中小学要严格按照预算管理相关规定,基于“二上二下”的编制流程下,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分别编制部门收入预算,以及人员、公用和项目支出预算。虽然国家针对教育事业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但中小学实际的教育资源还是相当匮乏的,因此,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优先考虑人员经费支出和基本公用经费支出,在预算有盈余的情况下再考虑专项支出。在基本支出预算中,应综合考虑教职工人数、在校学生人数、办公场地、教学设施以及交通车辆等因素;在项目支出预算中应遵循“轻重缓急”的原则,统筹规划房屋修建、大型修缮、设备购置、信息网络搭建等,保证预算编制的可操作性与针对性[2]。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尽量采用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相结合的方案,提升预算弹性。此外,为了贯彻落实预算方案,中小学还要规范预算支出流程和报销标准,将预算收支责任细化到相应的岗位上,严厉打击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等不良现象,强化预算控制。
(三)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预算执行管理的重点一是对经费支出类型严格控制,即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项目经费严格控制,两两之间不能混用,不能超范围执行。项目经费也实行专款专用,项目经费之间也不能混用,项目支出预算一经批复,部门和项目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项目变更、终止、撤销、调整预算的,要按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规定的程序进行申报。重点之二是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加强预算分析控制,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四)加强决算控制和预算绩效评价控制
中小学应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加强决算分析工作,强化决算分析的作用,建立健全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同时,应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3]。目前是对重点项目实行绩效管理,即申请专项资金在200万元(含2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不含基本建设)。在项目评估过程中,学校相关负责人要遵循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益型和效率性等客观原则,基于绩效评价指标对财政支出进行评价,体现项目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中小学还要延伸预算绩效评价的应用范围,加强对重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对项目决策情况、项目资金安排落实、总投入、实际使用等环节进行实时监督,以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中小学来说,预算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既是政府政策的严格要求,也是加强财政资金使用价值的有效手段。在这一过程中,中小学应当通过提升预算意识、细化预算编制、加强专项管理、推进绩效评价等方式,提升学校的管理质量,促进中小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亚琴.加强中小学校预算管理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7 (14):37,39.
[2]孙科勇.加强中学财务预算管理的研究[J].当代会计,2019 (2):44-45.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