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惠莉
摘 要 本文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应用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入手进行研究,探究相关开展路径,希望能够对未来的小学教育做出帮助。
关键词 家校共筑 小学教育 传统文化 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系构建的不断完善,对于小学阶段教育来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的凸显出来,在这一时代发展背景下,如何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的联合起来,在最大程度上凸显这两种不同区域教育的统一目标,就成为了小学教育工作者们研究的重点。由此,家校合作模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并希望通过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共同肩负帮助幼儿成长的重要责任,更好的为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也为未来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构建做出帮助。
1家校合作的概述及其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开展的重要性
1.1家校合作的概述
家校合作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通常情况下是指在对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行为,家校合作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对于学生的教育效果,一方面能够对学校教育做出更多的支持,同时也能有效的巩固学生在学校环节的学习,从而实现在根本上优化教学效果的目标。
1.2家校合作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开展的重要性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领域“传承”理念的推进,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传承教育就成为了现阶段小学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摒弃传统,就等于割弃了民族文化的根本”,由此,将以传统文化为根本的德育教育引入课堂,就显得愈发的重要。但是,就小学教育而言,由于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种种基础层面的不同,致使在现一阶段中,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的效果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在这一背景下探索能够更加高效、全面推进小学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的路径迫在眉睫。在这一背景下,家校合作的培养模式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并且随着小学教育研究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们重视到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由此,家庭教育必须和学校教育拧成一股力量,才能够在根本上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背景下德育理念的落实。
2家校合作推进传统文化的内容选择
纵观以往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本文认为在家校合作推进传统文化德育的背景下,其内容应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开展,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针对小学生群体的德育教育目标:
2.1侧重于“家国情怀”的教育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家国情怀”一直是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根本,有国才有家,“国家”从来不是一个能够分割的词汇,所以家国情怀才是人成长的根本。但是,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们受到了外国文化的荼毒,不仅影响了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同时也造成了“去中国化”的理念出现,由此,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在根本上帮助学生们开展“爱国情怀”的教育,才是现阶段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
2.2侧重于“社会职责”的教育
人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职责也是作为小学生们与生俱来的基础职责之一。“仁者爱人”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推行的基础品质之一,这就要求小学生们在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正面的社会职责,不仅要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同时也要具备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2.3侧重于“道德品德”的教育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看出在传统文化中,对于自身品德的修养一直是人成长的根本所在,由此,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重要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践行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品质精髓,养成传统的伦理道德习惯,才是现阶段开展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重点。
3家校合作模式下推进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根据上述研究,本文认为,在未来的小学教育过程中,如果想要在根本上将家校合作模式融入到实际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去,实现全面的德育教育目标,就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路径开展:
3.1完善有关家校合作的制度
完善的家校合作制度才能够保障家校合作模式下有效的推进小学生们的传统文化德育工作,由此,本文认为,就这一环节,首先应针对从事传统文化德育教师对于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进行完善,定期的开展“走出去”、“引进来”等模式,针对性的提升教师们对于家校合作模式下推进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根本上确保这一理念能够被切实的应用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其次,则应积极的开展针对家长群体有关“家校合作”内涵的宣传活动,帮助家长更加了解这一教育模式的精髓所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家庭对于家校合作的抵触心理,在根本上帮助学生实现家校合作的根本目标。
3.2优化家校合作的开展平台
家校合作的平台作为家庭了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切入点,针对原有的家校合作平台进行优化也是能有效的提升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之一。例如,就小学教育阶段来说,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经典文章,由此,学校就可以通过平台与家长沟通,每天单独抽出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的时间来与学生进行“共读”传统文学经典的活动,从而通过这一环节的“共读”,一方面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使学生们参与到阅读传统文学经典的过程中,实现家校合作共育传统文化的目标。
3.3提升家校合作过程中的沟通
根据以往的研究,如果想要在根本上实现家校合作的根本目标,构建流畅的沟通渠道也是实际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来说,由于小学生们的转述能力存在不足,所以家庭与学校之间真诚、直率的交流,才是确保后续中华传统文化德育教育落实的根本保障。
例如,就这一环节,本文认为首先学校可以结合实际的学校情况,为家长们准备《家校读本》,以读本作为家庭和学校沟通的桥梁,通过对读本中内容的编排和书写,来传递和指导家庭辅助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举措,进而实现预期的合作培养目标。比如,在小学生们刚入学的时候,学校就可以通过向家长发放以“入学第一天”为主题的家校合作读本,帮助家长了解到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流程,同时通过读本来帮助家长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孩子刚入学的“恐惧”。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传统文化“家风”的建设理念,做有仪式感的家校读本,帮助更好的实现后续家校合作传统文化的教育。
3.4构建资源共享的家校合作德育教育模式
家校合作模式能够有效的将来自于不同家庭的家庭资源与学校资源进行再度整合,从而实现从根本意義上的互补,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宽广的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的平台,实现更加全面的教育目标。
例如,就这一层面,首先,家庭可以将自我的资源向学校“开放”,积极的补充社会人脉、社会经济,同时在根本上改善原有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资源不足等问题。
其次,学校作为家校合作共建过程中的核心,学校也要提升校内资源对外的共享程度,比如,校内的图书馆不应仅仅对教职员工开放,也应定时、定点的分享给社会中有需要的人,帮助有需要的人们学习到更多有关教育的知识,从而为后续的家校合作德育教育模式开展打下基础。与此同时,在家校合作过程中,由于大部分的家长从事的行业、岗位都存在不同,这时学校就可以邀请家长们为学生开展“家长课程”,通过在这一课程中家长对日常工作领域知识、内容的讲解,帮助提升学生们对于家长的了解,增进学生和家长感情的同时为后续实现德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打下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小学教育研究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小学教育的认知也不断的革新,近几年,随着传统文化教育的复兴,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们重视到了在实际小学教育过程中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小学传统文化德育工作的侧重点进行阐述,针对性的提出了这一背景下开展家校合作的路径,希望能够对未来的小学德育工作做出帮助。
参考文献
[1] 丘岭琴.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74.
[2] 孟现玲.借助家校合作的模式推进农村小学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6.
[3] 杨玥,周玉晔,徐莹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基于无锡市7所小学的调查分析[J].大众文艺,2019(05):199-200.
[4] 杨艳阳.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19(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