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燕茹
摘 要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阶段,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些行为习惯甚至让学生终身受益,而行为习惯需要通过长期的培养才能养成,下文将对德育过程中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进行分析,探索通过德育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 德育 行为习惯 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每个家庭在孩子的成长中,都想给予孩子最好的,有些家庭甚至无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导致孩子在成长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少者成天性,习惯成自然”,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而且一旦养成便不会轻易改变,小学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有些行为习惯的养成甚至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后天的成长中慢慢养成。下文就在德育中如何践行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粗谈看法,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1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这句话道出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影响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后期的人生道路也很有重要影响。西方谚语的“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也是对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重要性的阐述概括。在小学生的成长中,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导致小学生形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常生活自理能力差,行事霸道、任性,公共秩序意识淡薄等,这些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很有可能对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更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学校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作为新时代的德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要肩负重任,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除了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提升外,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在德育中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策略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小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德育中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要贴近小学生生活,具体可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差异,在进行行为习惯培养时,要依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学,使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夠为学生所接受。很多适合学生并不是抗拒学校的教育内容,而是抗拒学校的教育方式,在德育教学关注学生习惯养成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1尊重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好的影响学生
小学的日常生活最长接触的对象除了父母便是教师和身边的同学,在成长中,小学生独立性与批判性逐渐的发展,小学生和父母、教师的关系也随之而产生变化,从一次的开始依赖,逐渐的趋向独立,并随着成长不再完全信服家长教师的权威。想要通过德育,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需要深入小学生的内心,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小学生的言行,耐心的倾听,了解小学生的真实想法,分析小学生成长的需求,满足小学生的需要。通过观察分析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切入点,尊重学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最后持之以恒,通过跟进学生,观察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2民主开展班级活动,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在班级活动中,要注重民主管理,改变任意任免干部的情况。通过民主选举班干部,使担任班级生活组织者和协调者的班干部同德育教师一同民主管理班级,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来影响小学生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一份子,民主的管理,能够增加小学生的认同感,通过共同参与,形成适合本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再同班级同学一同遵守、维护。
2.3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在德育教学开展前,教师在新学期开始,可以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通过调查问卷,整理收集学生各方面的信息资料,了解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并且使家长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通过问卷反馈,了解学生的习惯,同各科任教师一同研究讨论,制定新学期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计划。并在教学活动开时将培养计划下发学生,同学生一同讨论,收集计划的改进建议与意见,依据学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制定出一份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适合本班级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2.4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教师可以每周开展一次行为习惯养成的主题班会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参与,通过班级成员共同讨论总结,了解班级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计划道德完成情况。在主体班会活动中可以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表现差的同学批评教育,并引导进行行为的转变。
注重晨间教育活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在早自习期间,可以抽取适当的时间,开展相关的演讲活动,或小故事分享,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更好的体验感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下转第8页)(上接第6页)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可以通过阅读分享,讲故事,办板报等活动,增加学生的体验,帮助形成行为习惯。活动的开展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并能够使学生发挥自己,更好的施展学生才华,并能够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使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自主的学习体验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开展学生感兴趣活动,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借助小品、相声、歌舞、辩论等丰富多样,学生更感兴趣的活动开展德育活动。相声、小品等形式的活动能够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影响学生的行为,可以同日常的说理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更生动的情景中感受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5做好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非常重要,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作好家校合作,一共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德育教师要向家长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提醒家长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注意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让家长了解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在日常活动中用更加合适的方式教育小学生,改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要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6发挥榜样的力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具有一定的模仿心理和从众心理,可以通过发挥榜样的隐形力量,来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各学科的教师要为学生立好榜样,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例如教导学生不能乱丢垃圾时,教师先要以身作则,不随手乱扔垃圾,做到言传身教。班级学生的榜样力量也是不能忽视的部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评比选取学生中的學习和生活榜样,带动和影响班级学生的行为。
2.7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德育开展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给小学生带来的焦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导。通过心理辅导,让学生没有负担的面对自己的坏习惯,在教师的引导下予以改正。教师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信心,和教师一起努力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对不良行为习惯的改进便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
3结束语
在德育中践行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德育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其他任课教师和家长一同配合,在学生的交流影响下,共同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玉霞.浅谈德育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187-188.
[2] 林琼玲.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A].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3] 王和勇,王晶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85.
[4] 陈澍.养成好习惯,形成好素质——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