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红
摘 要 在近年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逐渐成为教学工作重点,其根本原因是随时代发展、教育水平提升等原因,显示出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处于短板。并且就目前时代要求而言,相较于学生文化成绩最终所取得分数而言,学生在未来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何种道德素质更为重要。而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育思想,应用在小学班级德育活动中具有指导性意义。利用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鼓励,对于德育活动推动起积极作用。本文将就如何通过赏识教育理念,对小学班级德育活动进行有效策划进行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 赏识教育 小学 德育 班级活动 策划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立德树人”,再结合我国不断提倡素质教育,道德教育也成为实际教育中教育工作者所关注重点。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开始阶段,需要把握住对学生道德教育。但在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德育教育工作不重视,没有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中真正对德育活动重视起来。在对德育教育进行实践中,加入赏识教育新理念,可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鼓励、欣赏以及认同感来进行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来进行德育活动。
1目前赏识教育应用在德育活动中的不足之处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教学理念,应用在实际教学中仍旧不完善,难以起到积极作用。学生性格不断在变化,而部分教师在利用赏识教育时往往采取一成不变方式,无法完全发挥赏识教育积极作用,也就无法通过利用其教学方式开展德育活动。赏识教育在教师利用过程中,存在方法单一、缺乏认同感、缺乏全面教育观念、缺乏可信度等不足之处。
1.1方式单一
赏识教育理念上较为简单,即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夸奖与肯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信,通过教师所传达认同感来激励学生。教师虽然在教学中可以对赏识教育进行运用,但在对学生运用过程中没有做到因人而论,只是通过单一方式对学生进行夸奖。学生不论在何种情况中都受到相同鼓励极易对这类教学模式产生厌倦,无法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1.2缺乏认同感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时,往往站在领导者角度去对学生进行评价,树立形象以严肃为主,难以使学生得到认同感。教师在利用赏识教育理念时 不应该将自己摆在与学生不平等地位上,而是与学生作为朋友,形成友爱和谐关系,拉近与学生距离。否则,学生对教师充斥畏惧心理,就无法通过赏识教育对学生群进行各方面素质培养。
1.3缺乏全面教育理念
在素质教育热潮下,成绩不再是检验学生是否合格的唯一方式,也不应该是唯一标准,赏识教育在德育活动中也应该遵循该原则。许多教师利用赏识教育却仅体现在成绩上,并没有体现在德育活动中。赏识教育应是多方面、多方位的,仅以成绩为标准则会影响学生价值观,使学生认为只有成绩优秀才可以得到教师赏识,不注意自身道德行为习惯,最终无法得到全方面发展。
2实际教学中赏识教育对小学班级德育活动的策划应用
2.1赏识教育理念下对班级团结能力的培养
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之一,所以在小学德育中对学生进行团结意识培养具有必要性。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虽然本身处于班级中,但对集体荣誉、伙伴、团结友好等精神没有完全认识。班级团结能力是小学教育乃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中常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教师应该采取正确方式激发学生起学生班级意识、集体意识、团结意识。在这样背景下,教师将赏识教育与德育活动相结合时,应注重学生各方面表现,不仅仅针对学生个人表现来进行赏识,而是对于学生在团体中行为、活跃程度、表现状况给予学生赞赏,促进团结意识培养。
在将赏识教育与德育活动相结合时,可以采取班级主题班会形式。例如,针对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育课程中,教师根据这节课主题进行“我们的班级”主题班会,引起学生对班级展开讨论。在课上鼓励学生对班级口号、班级旗帜、班级特色等班级活动内容进行讨论,或在课上引发学生对班级意义讨论,促使学生产生班级团体意识。在学生发言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所表现出的积极程度、发言内容等进行赞赏和鼓励。通过此类德育活动利用赏识教育,促进学生班级团结意识,加强班级凝聚力与师生沟通。
2.2赏识教育理念下对良好道德环境塑造的作用
德育活动开展前提是良好环境条件,条件优越可以促进健康活动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性,提高道德修养。学生对活动参与程度、师生之间互动状态、学生之间互相帮助都是良好道德環境塑造环节。其中还包括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得到全面尊重与认同。小学生在成长发育阶段渴望外界赞美与认同,教师在举行道德活动中更应使学生本身感到自身被尊重与认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接受挑战能力。不断鼓励学生,塑造开放、自由、尊重的道德活动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更开朗向上人格。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利用品德与社会教育课程中《中山陵前》这一节课,本课内容是促使学生对孙中山伟大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进行理解。利用这一课程进行道德活动情境设立,模仿课文情境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对孙中山名言进行朗读。在活动进行时,教师针对学生表现,对学生模仿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学生。不仅使学生通过此次活动了解孙中山所蕴含民族精神,同时提高学生自信心,为创造良好德育环境打下基础。
2.3赏识教育理念下对学生潜力激发的作用
德育教育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水平,并在过程中不断改善与提高自身善恶评判意识,不断增强道德活动参与积极性,推进道德素质教育。道德意识形成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作用,还包括外界人或事物对其形成刺激,所以进行道德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个体优缺点以及性格发育程度不同,需要具有针对性对于每个学生进行不同策略赏识教育。教师在进行德育活动时,应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点与潜在优势,使学生潜力得到发掘与提升。
例如,在班级中设置“礼仪标兵”,由同学轮流担当班级礼仪维护员,对班级卫生、同学日常行为进行观察,并促使同学针对不正确方面进行改正。每位礼仪宣传员可以在自己值日当天宣传一条礼仪用语,促使作好自身行为同时监督同学不礼貌、不道德行为。教师从礼仪宣传员每日表现出发,具有针对性地分析每位同学性格特点,进行赞赏与评价,开发出学生潜力,促使向学生积极开朗方向发展。
3利用赏识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赏识教育合理运用于道德教学活动中可以起到正面作用,但教师需要注意该教育模式运用时应采取方法。首先,对于学生进行赏识方式不能单一,对于每位学生简单进行言语夸奖不具有可取性。教师需针对不同事件、不同情况、不同学生进行赏识,通过眼神、动作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通过赏识教育使学生感到自身受到关注。
其次,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过程中需注重师生关系。这需要教师群掌握好正确与学生沟通技巧,用心去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成为学生朋友。学生思维方式还未成型,教师作为学生重要领路人,对待他人采取方式也会影响学生待人处事态度。教师需要对学生采取欣赏态度,教会学生尊重身边个体,对学生心理与学习各方面进行关注。
最后,教师对于学生评价不能采取单方面或少方面评价,需要从学生各个角度出发,发现学生不同潜力优势。小学阶段中学生自我认知不明确,世界观还未形成,恰恰是开发与培养学生优势最佳时期。教师利用多方面正面赞赏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鼓励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但是赏识教育不是盲目教育,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分析但不可忽略学生缺点,盲目夸大学生优点,此种做法只会物极必反,达到负面效果。
4结束语
在小学班级德育活动策划与实施中,应用赏识教育具有积极作用。对于赏识教育在德育活动中应用,教师需进行多方位思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自信心与道德水平为根本目的,最终使赏识教育最大程度得到利用。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赏识教育可以充分發展自信心,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学生道德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秀华.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8(02).
[2] 于敏.“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与反思[J].吉林教育,2018(30).
[3] 王强.浅谈如何让赏识教育润泽校园[J].考试周刊,2019(46).
[4] 萧明慧.赏识教育理念下小学班级德育活动的策划探讨[J].科普童话,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