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煮液有效成分的溶出率研究

2020-05-07 01:0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甲苷煎药液量

1.九信中药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50;2.九信(武汉)中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50

汤剂是中医药传统的剂型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临床的药效,而加水量与煎取量是决定质量的重要参数[1]。其中,加水量是影响药物有效成分溶出率的关键因素[2],如加水不足,易导致药材有效成分不易被煎出,加水过多,易导致药液浓度低,影响服用剂量。

目前,文献中关于煎药机加水量的报道较多,王丽等[3]通过对3类不同功效处方的吸水性研究,总结出按照煎药机使用说明书中加水量参考公式:加水量(mL)=吸收常量(mL/g)×饮片质量+预取药液量(mL)+损耗量(200 mL)(式中吸收常量 KO=1.5 mL/g),补益剂 KO值为参考公式中吸收常量的0.9倍,解表剂KO值为参考公式中吸收常量的1.3倍,一般药剂为 KO值,这样的加水量为最合适。唐素勤[4]报道煎药机的加水量一般为计划所得药量的1.2倍。张家成等[5]使用煎煮机对旋覆代赭汤进行煎煮,得出最佳加水量为9倍药材重量。田杰等[6]按照厂家提供的加水公式Q = 1.1×W+F×400+400(Q为加水量,W为剂量,1.1为吸水系数,F×400∶F代表剂数,400代表一剂药煎煮量,分装为2袋,另一个400为管道失水量)进行加水试验,得出部分药方需再加水才能煎出需要的袋数,此加水公式基本能符合要求。蒋炬辉[7]随机抽取40组代煎中药处方,进行药量和药渣的称量,通过计算吸水系数、水分的蒸发量,建立剩余量与蒸发量之间的关系方程,最终得到关系式为:加水量=吸水系数×药量+蒸发量+所需药水量(吸水系数=1.1782)。李彬[8]随机抽取门诊处方50张,进行加水及煎煮实验,得出加水量与吸水系数、蒸发量有关,与蓄水系数无关,加水量可通过公式:加水量=吸水系数×药量+蒸发量+所需量(吸水系数为1.15)来确定。戴丽莉等[9]通过测量煎药机的水分蒸发量、挤压出液量,并结合上述参数建立煎药机的加液量数学模型:加液量=每味中药饮片的吸水率×饮片质量+蒸发量+所需出液量-煎药机挤压功能参数×处方中饮片总质量,后采用实际的中药复方验证该数学模型,得出实际出液量与理论出液量之间的百分比在±5%以内。

然而,加水量与煎煮液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方面的研究报道比较少,暂无法获取准确的加水量,以使药材的有效成分能充分溶出。为进一步研究加水量与有效成分溶出率之间的关系,我司以补阳还五汤为研究材料,选用多种加水量公式,同时用HPLC测定补阳还五汤中的阿魏酸及黄芪甲苷含量,通过比较不同加水量条件下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确定同重量药材的最适加水量,为提高药材的煎煮质量提供借鉴意义。

1 材料

东华YFY-13型煎药机、MS204S电子分析天平、Ulti Mate 3000 液相色谱仪、Agilent 1260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Chemstation Open-Lab工作站)、VWD检测器。

补阳还五汤药材购自湖北省中医院,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10]各项下规定。阿魏酸、黄芪甲苷对照品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甲醇、乙腈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试验设计 选用以下5种加水量公式:①加水量=1.2×所需出液量;②加水量=9×饮片重量;③加水量=吸水系数×饮片重量+蒸发量+所需出液量-挤压功能参数×饮片重量;④加水量=吸水系数×饮片重量+蒸发量+所需出液量-挤压功能参数×饮片重量+1000;⑤加水量=吸水系数×饮片重量+蒸发量+所需出液量-挤压功能参数×饮片重量+2000。

查阅文献确定吸水系数为1.1[6-8],挤压功能参数为40%[9],蒸发量按公式=0.0195×所需出液量+37.92[7]计算。

补阳还五汤组成:黄芪(125 g)、当归(6 g)、赤芍(5 g)、地龙(3 g)、川芎(3 g)、红花(3 g)、桃仁(3 g)。遵医嘱设定每袋包装量200 mL,1付药2袋。

分别称取5付剂量共5份,按以上5种加水量公式加入冷水,浸泡30min,选用同样的煎药参数(温度105~115℃,压力0.08~0.1Mpa,时间30分钟),分别在煎药机中煎煮,达到时间后,机器自动挤出药渣,药液自动打入打包机并封口。

2.2 阿魏酸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6 nm;柱温35 ℃;进样量:10 μL。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阿魏酸对照品12.46 mg,加70%甲醇定容至25 mL,即得0.498 4 g·L-1对照品储备液。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量取1~5号补阳还五汤药液30 mL,置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向残渣中精密加入甲醇50 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即得。

2.2.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量取阿魏酸对照品溶液 0.1、0.4、0.8、1.6、3 mL,分别置于10 mL量瓶中,加70%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然后进样分析,以峰面积值为纵坐标(Y),进样量(μg)为横坐标(X),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线性方程Y = 237.48X+ 35.807,r=0.9998,阿魏酸线性关系良好。

2.2.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用于线性关系考察的对照品溶液5 μL,进样分析,连续测定6次,记录阿魏酸的峰面积,计算RSD,结果RSD<0.50%。

2.2.6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2、4、8、12、24、48 h进样分析,测定峰面积,计算RSD,结果RSD(n=6)<2.00%。

2.2.7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份药液,按已确定的方法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进样分析,计算RSD,结果RSD(n=6)<2.00%。

2.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组分含量的同一药液9份,分别加入高、中、低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各3份,按照2.2.3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9个样本的平均回收率>98.00%,RSD(n=9)<1.00%。

2.3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2.3.1 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进样量:10 μL。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5 mg的溶液,即得。

2.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量取1~5号补阳还五汤药液30 mL,加水饱和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0 mL,合并3次正丁醇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定容至5 mL量瓶中,滤膜滤过,即得。

2.3.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量取黄芪甲苷对照品溶液0.1、0.5、1.0、5.0、10.0 mL,分别置于10 mL量瓶中,加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然后进样分析,以峰面积值为纵坐标(Y),进样量(μg)为横坐标(X),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线性方程Y= 9.8756X+ 13.3325,r=0.9999,黄芪甲苷线性关系良好。

2.3.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用于线性关系考察的对照品溶液5 μL,进样分析,连续测定6次,记录黄芪甲苷的峰面积,计算RSD,结果RSD<0.50%。

2.3.6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2、4、8、12、24、48 h进样分析,测定峰面积,计算RSD,结果RSD(n=6)<2.00%。

2.3.7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份药液,按已确定的方法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进样分析,计算RSD,结果RSD(n=6)<2.00%。

2.3.8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组分含量的同一药液9份,以高、中、低浓度加入对照品溶液,按已确定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9个样本的平均回收率>98.00%,RSD(n=9)<1.00%。

2.4 结果与分析 煎药机加水量如表1所示,测定的阿魏酸、黄芪甲苷含量如表2所示,不同加水量所煎煮出的有效成分含量如图3所示。

表1 煎药机加水量

表2 阿魏酸、黄芪甲苷含量

由表2可知,水平2的阿魏酸、黄芪甲苷含量最低,水平3的阿魏酸含量最高,水平1的黄芪甲苷含量最高。经分析,水平1所得药液中有效成分阿魏酸、黄芪甲苷浓度都较高,随着水量的增加,水平3、4所得药液中阿魏酸、黄芪甲苷浓度没有显著增加或减少,说明水量增加后,增加了药液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向药材中继续加水,水平5中阿魏酸、黄芪甲苷的含量显著减少(如图3),说明水平5中的加水量过多,导致药液中有效成分浓度降低。水平4的加水量相比1、3至少增加了38%,但药液中的阿魏酸、黄芪甲苷浓度基本不变,说明水平4中的阿魏酸、黄芪甲苷的溶出持续维持平衡,并达到最大溶出,结合实际出液量,水平4的出液量误差为30 mL,数值最小,因此公式4加液量的效果最优。

进一步的,按已报道的煎药机加水量公式进行加水,虽然能得到较高浓度的药液,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没有完成煎煮出来,造成了药材的浪费,若一味的增加煎煮的水量,导致煎煮出的药液体积增大,超出所需药液量,增加患者服用难度,造成药液的浪费。考虑在不增加补阳还五汤体积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减少药方中药材的重量,保持药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一致。根据以下公式可准确计算药方中减少的药材重量:M=原饮片质量-(原饮片质量×所需药液)/(所需药液+1000)。通过计算493 g补阳还五汤药材即可煎煮出2000 mL的药液,相比原来需要740 g药材,减少了33%的药材消耗。

本试验仅通过补阳还五汤进行比较分析,存在一定的普适局限性,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功效类型药方,仅为同类药方提供参考和研究基础。后期,为验证这个公式的适用性,将对其他药方进行试验,进一步验证公式的通用性。

3 讨论

影响汤剂煎煮效果的因素有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温度、煎煮次数等,而加水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已报道的加水量公式较多,其中公式3对药液蒸发量、煎药机挤压的药液都进行了考虑,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该公式可准确的计算出加水量,已有试验表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误差较小[9]。但该文未对药材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作考察,不清楚药材的有效成分是否充分溶出。本试验发现,按公式3计算出的体积进行加水煎煮时,药材的有效成分未达到最大溶出。进一步的,为使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在保证药液煎出量一致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减少药方中药材的用量,最大程度的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煎出率,一次煎成。目前,减少药材重量的计算公式还在试验中,以期能准确计算所需药材重量,避免造成药材的浪费,保证汤剂的质量。

中药汤剂的煎煮质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本研究仅仅针对补阳还五汤煎煮中的加水量进行了探讨,更多影响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均没有涉及,也仅选择了一种药方,不一定能反映普遍情况。本文从药材方面着手,探讨促进药物有效成分溶出的新思路,供中药汤剂的煎煮人员以参考。

猜你喜欢
甲苷煎药液量
传统煎药与现代大型煎药机的区别
中药成分黄芪甲苷抗肿瘤研究进展
黄芪甲苷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SPC-A1增殖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TAP阀压开地层解决方案及其在苏南的应用
黄芪甲苷通过调控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减轻PM2.5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
智能化煎药中心设计探讨
工程因素对页岩气井产水的影响分析
黄芪甲苷对高糖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
为老父煎药(外三首)
基于物联网的中药煎药与配送系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