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学智慧的史学阅读路径研究

2020-05-06 09:19于春红闫刚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学智慧中学历史教学

于春红 闫刚

摘要:史学阅读是素养课堂教学智慧提升的有效途径。史学阅读意识是史学阅读的核心驱动力。教师的史学阅读需要靠个体内在的意志觉醒和外在的推动,包括个体阅读的探微与博览、学习共同体阅读的众筹与分享、学校整体阅读氛围的营造与浸润,从而实现个体自主阅读和群体互动阅读对史学阅读意识提升的多重推动,增长教学智慧。

关键词:史学阅读;教学智慧;中学历史教学

教学智慧是教师教学的综合能力,是教师素养的最终体现。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学科专业性、学术性增强,设置了“史学入门”“史学研究”等选修内容,提出了“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要求。史学研究和史料实证,是历史课堂教学智慧形式与内涵的体现和实现的路径。用于研究和实证的史料,需要通过史学阅读获得,但是“当前历史教师教学智慧跃升的瓶颈之一,是缺乏广博和深入的史学阅读”[1]。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需要通过史学阅读提升史学素养和教学智慧。学校可开展教师个体主动阅读、学科共同体带动阅读、学校整体推动阅读,通过探微、博览、众筹、共建,使教师的史学阅读不断深入。

一、探微——个体针对性阅读提升思维认知

个体的内在需求是阅读的核心驱动力,史学阅读首先要靠教师自觉与自主,而思考与问题是史学阅读的端点。教学智慧包括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智慧,教师的思维可分为课前预备型设计思维和课堂互动型实践思维,以问题为引导的个体针对性阅读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思维认识。

(一)主题阅读提升预备型思维

教师备课时,在分析概念、结论、认识,思考要点关系,构架结构体系过程中,会生发一些问题。但因历史教材篇幅限制等原因,教师依靠教材难以深入透彻理解。这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去搜集史料,围绕教学主题进行针对性阅读来解决问题。

如,在进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课教学设计时,笔者不禁思考:毛泽东提出农村革命道路与他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密切相关,那么,为什么毛泽东会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笔者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中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的摘选片段以及教参中的补充材料,但并没有得出满意答案。之后,笔者查阅相关历史著作,阅读两个不同版本的《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位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是我国的四大书院之一。其讲堂檐前悬挂的匾额上题写的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青年时代多次在岳麓书院读书学习,对书院的训诫深有感触,受其启发,提出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2]

毛泽东生长在湖南,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一直受到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的熏陶。“湖湘文化,远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如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怀等……千年以来,湖湘文化不断积淀,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形态……到了明末清初,湖湘文化又迎来了一个学术发展的高峰期,大思想家王夫之创立了一个‘以唯物主义为基石,以辩证分析为思想方法,以民主启蒙为重要特征,以民族至上为核心内容的空前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成为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3]

由此可见,“实事求是”这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与活的灵魂,其形成不仅与当时经济、政治、思想、阶级等时代背景有关,还深受经世致用、躬行实践的湘学士风的湖湘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教师通过主题阅读理解为什么在当时的种种反对声中,毛泽东会提出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的为革命坦途奠定了基础的井冈山道路。同时在此基础上,此主题阅读又激发了教师对湖湘文化和湘学士风的阅读探讨诉求,从而使阅读不断延续、关联,教师视野不断拓展。

(二)比较阅读提升互动型思维

学生在新授知识和解题过程中,会有对知识理解不透、对问题把握不准等困惑。为此,教师分析知识概念内涵、试题外延,就要进行比较阅读,以便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解答,提升学生认知力、判断力、解题能力。

高中历史习题选用的材料,都是命题人精挑细选的,教师应对相关材料开展史料搜集、对比阅读。例如201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第17题:

“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是笑嘻嘻。”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用组歌描绘了扫烟囱孩子,从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社会。这首诗歌:

A.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  B.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

C.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  D.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現真实历史

从材料情境和设问时间可以初步判断是浪漫主义风格作品,但教师为确定答案和更好地给学生解释,在阅读《经验之歌》的同时搜集关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印象主义等艺术流派的相关文章(如《从纯真到深刻——解读威廉·布莱克的〈扫烟囱的孩子〉》《印象主义不是现实主义》《变革下的印象主义》等)进行阅读,对习题的情境材料和浪漫主义等文学风格有了深入了解,在给学生讲解时就更清晰透彻。

二、博览——个体储备性阅读提升史学素养

相对于前面的历史问题在前、史学阅读在后的针对性阅读(生成问题—针对阅读—解决问题—拓展阅读),历史教师的阅读还有史学阅读在前、历史问题后生的储备性博观阅读(拓展阅读—生成问题—回归阅读—解决问题)。前一类是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阅读,后一类则是自由漫读,它有助于教师教学素养涵育和教学史料素材的储备。

(一)选择性核心阅读提升史学素养

核心阅读有利于补充教师的学科教学营养,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史学阅读首先是要阅读专业书籍、期刊,可以选择阅读史学经典著作、教材推荐的阅读书目、高考题或模拟题选用的材料出处文献等,或利用网络阅读学习平台的阅读导航,查找历史文献进行阅读。教师在开展史学阅读时,要有问题意识和运用意识,遇到对历史教学有用的史料要做记录,分章节对应记录留存,以便备课用,使阅读、记录、运用结合起来。

如《一本书读懂美国史》中第二章第八节关于《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诞生的描述:“按照邦联条例建立的中央政府的权力非常有限,它虽然有制定财政预算支出的权力,但却没有征税权,这就产生了严重的问题,比如说:当要偿还法国的战争赔款时,就有一些州拒绝缴纳。”“中央政府的软弱使得美国处理外交事务时十分被动,很难得到大国的尊重和认可。英王乔治三世认为美国不久就会因自身治理不善而要求再次回到大英帝国的怀抱。”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阅读,教师可以得出美国为什么要把邦联制改为联邦制,实行中央集权。这些材料也补充了教材中关于邦联制弊端的具体表现。教师收集保留这些史料,在上到此课时,就可以把这些史学阅读成果运用于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智慧。

(二)关联性兴趣阅读拓展教学视界

史学阅读除了選择专业著作阅读外,还需要广泛阅读一些能用于课堂教学、与历史教学有关的多元化素材,如文学作品、音乐作品、时政新闻、纪实类影视作品等。一些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具有反映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元素和意义,纪实类影视作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时政新闻具有政治性和信息性,它们经常成为时政热点历史考题的题引,成为高考关注点。历史教师开展这些非专业广泛阅读时,需要关联相关的史学专题。

如通过阅读2019年7月中下旬澎湃新闻、新浪网、环球网关于鲍里斯·约翰逊将任英国新首相的时政新闻,教师联系到《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课中的君主统而不治——形式上的国家元首虽不“治”却仍“统”;议会与内阁关系——内阁由议会产生;首相的由来——议会下院多数党党魁担任;内阁成员与首相的关系——阁员与首相共进退。同时教师由鲍里斯·约翰逊说的“英国像沉睡的巨人般重新站起来”,联系英国大国兴衰的历史;由英国“硬脱欧”联系欧洲联合的过程等。这一与历史学科知识相关联的兴趣阅读,把英国当前的时政新闻与英国历史上的制度构建和发展历程联系起来,把英国历史与欧洲历史联系起来,从而不断拓展教师的教学视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众筹——任务驱动的群体浸润阅读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学科注重史料实证,史学阅读已不是历史教师的个人喜好,而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新课程改革面临的必要任务。在历史教师个体内在自我阅读意识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通过打造学习共同体,以外在形式驱动。

(一)利用集体备课嵌入式阅读凝聚智慧

集体备课是教师相互学习、借鉴,拓展新思维,掌握新观念的重要平台。备课组在集体备课中嵌入阅读,以任务驱动集体阅读,不断浸润、提升阅读意识。史学阅读是对教材内涵的延伸,应归类于备教材环节。在集体备课前,备课组负责人要先厘清备课内容,明确流程,根据进度确定议题,在备教材环节中添加阅读板块。轮值的中心发言人事先选取好史学著作、史学期刊中的内容,准备好阅读素材,做到人手一份或发送在备课群里。教师们在集体备课时阅读讨论,对研讨过程中认为可以用于教学设计的史料,细致地进行文本梳理,以便用于对应的章节教学。具体环节包括:确定主题—搜集史料—研读史料—归整史料—运用史料。

集体备课嵌入式阅读把史学阅读融入集体备课,形成阅读研习共同体,改善史学阅读大生态,营造个体史学阅读小环境,不断提升群体史学阅读意识,共读共建史学资源,共生共享教学经验,拓展备课内容,提升教研文化,打造智慧联盟,驱动个体阅读意识不断觉醒。

(二)通过群分享浸润阅读习惯

因集体备课的时间固定且有限,集体备课的时间更多是用于探讨课堂教学进度、教学设计等教学问题,能用于阅读讨论的时间很有限。备课组在利用集体备课进行阅读浸润的同时,还有必要在集体备课结束后,利用历史组群把史学阅读探讨续延,把集体备课时研读的史学素材,由中心发言人发送至学科备课组QQ群、微信群。组员继续探讨,对阅读素材进一步深入理解,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备课。

另外,历史组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把平时阅读的史料素材发送到群里,随时随地分享阅读,使阅读研讨更便捷,思维碰撞更及时。学科组成员在碎片时间中不断学习,互相影响,通过群阅读、群讨论、群共享,使学习共同体从实体延展到网络。通过集体行动研究与讨论,史学阅读的氛围与意识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熏染浸润,历史教师会对史学阅读慢慢地感兴趣,史学阅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

四、共建——内涵提升的学校整体性熏陶阅读

(一)智能打造阅读硬环境

学校打造教师阅读硬环境,首先要充实图书馆、阅览室书籍,优化阅览环境。学校每学期可以折扣回收一定数量的教师自购专业书籍,增加图书馆专业书籍数量,保证专业书籍的质量,相对减少教师的阅读开支。购书教师把入库的书目、图书摘要或读书心得,发送到学科组群中,方便同专业教师借阅共享,并避免重复购书浪费资源。学校可以创建专门的史学阅读室或阅读吧,从而推动历史教师的专业阅读。

学校在充实书籍、改善阅读环境的同时,实现校园网络的全覆盖,完善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电子智能查询设备,便于教师查询、借阅及下载。学校引进便于移动终端学习的专业网络阅读平台,使阅读智能化。如:历史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阅读平台中的“图书馆”—“图书”—“学科阅读”—“历史”路径,阅读《文明的开端》《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等史学著作。通过建设书香校园、智慧校园,学校的整体阅读环境得到提升,也为教师提供了线上、线下阅读学习交流平台,使阅读更便捷高效,做到教师有书可读、有书要读、有书想读。

(二)智慧提升阅读软环境

学校在创建阅读硬环境的同时,还要通过制定阅读制度和开展阅读活动提升阅读的软环境。学校通过制度量化,保证教师阅读的底线;通过奖励优化,提升教师阅读的上线。学校要求教师规划专业成长阅读的路线图,规定教师每学期的个人业务读书笔记数量,并与业务考核挂钩,对教师专业阅读做出硬性要求。提高教师整体阅读意识,有必要“赶鸭子上架”。 但这种个体任务阅读存在教师临时交差应付的现象,史学阅读的质量难以保证。学校要同时实行阅读奖励制度,通过图书借阅系统的统计功能和“超星学习通”等智能阅读平台的在线阅读与评价测量体系,统计教师专业阅读情况,对积极阅读者给予奖励。

学校还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在世界阅读日、重要历史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开展诵读会、读书征文评比等活动,开设读书沙龙,成立读书社,借力“学术外援”,邀请名师名家开设阅读、写作、成长讲座,引导教师开展专业阅读。通过场馆建设、制度保障、示范引导、活动促进,学校内涵得以提升,教师整体阅读意识得以提高。

“不读书无以立,不读书无以教”,自省—互惠—共生的阅读路径,使阅读主体由教师个体到专业团体直至学校整体,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师史学阅读意识,增长教学智慧。历史教师通过内化驱动和外化引领,用行动去涵养意识,用意识去驱动行动。

参考文献:

[1]何成刚.史学阅读成果转化为教学设计智慧的路径探析[J].历史教学,2018(9):29.

[2]仲伟通.什么是毛泽东思想[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3:29.

[3]杨郁松.什么是毛泽东思想[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4:3.

责任编辑:石萍

猜你喜欢
教学智慧中学历史教学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教学智慧影响因素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对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功能的几点思考
彰显教学智慧,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以学习起点为基础构建高效课堂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之有为有不为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影响名师成长的威胁性刺激及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环境史与中学历史教学
提升教学智慧,铸造灵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