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社会工作者在实务中的优势与困境分析

2020-05-03 16:10周桐桐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女性

摘要:在当今社会的各个行业及其领域,女性发挥着她们的独特优势,闪耀着属于她们不一样的光辉。由于女性自身的特点及外部环境的支持等,使得女性社会工作者在实务工作中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受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及女性自身生理周期等劣势因素影响,使其也会在实务工作中面临一些困境。

关键词:女性:社会工作者:优势与困境

一、背景

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国家,对于我国来说是“舶来品”。社会工作者是指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工作实务中,女性社会工作者有其独有的优势。据有关数据分析,影响中国社工离职意愿的因素,结果发现,约20%的社工有离职倾向,其中男性离职倾向大于女性[1]。因此在社会工作的行业里,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工作从业者,其中女性人口占绝大多数,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中国,西方国家也是普遍存在的。

二、女性社会工作者在实务中的优势

相比较于男性,女性在工作方面更加细心认真、善于沟通、热情负责、执着踏实,情感上更加细腻等,女性的这些内在特质,使得女性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表现出独有的优势。再加上外部条件,如政策法规和家庭的支持,以及传统观念和历史沿袭等等,更加显现出女性在社会工作领域从事实务工作的优势。

1.外部条件

(1)政策保障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妇女生活及就业等方面的保障政策日益完善。首先,我国宪法明确指出了男女平等的条款;其次,我国现行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2]。以及女性职工在孕期的特别保护等政策法规,为我国妇女提供保障。这无论对于从事专业社会工作的女性还是从事其他行业的女性来说,在国家政策法规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2)家庭支持

在我国,大部分社会工作的实务活动是依托社区而展开的,就我国社区开展的活动而言,女性的参与度明显地高于男性。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蓬勃发展,无论是电视荧屏还是现实生活,使得人们又更多地机会接触了解社会工作这一助人专业,并得到人们的认可。家人的理解认可与支持,使得女性社会工作者能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实务工作中来。

(3)历史传统沿袭

我国绝大多数人看来,社会工作这一专业技术含量不高,是辅助性和服务性的工作,是“专属于女性”的工作,女性更适合从事社会工作。女性投入基层的岗位工作,这与国家的倡导组织是密不可分的。女性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治理等正是沿袭了这一历史。

2.内在特征

(1)沟通能力

女性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社会工作在事实务的过程中会直接面对多元化的利益主题,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很难做好这项工作,相对于男性,女性在这方面的能力是非常突出的。其次,女性在为人处事上会更加人性化,善于做思想工作,考虑问题比较周全,能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2)情感优势

在社会工作的实务过程中,尤其是个案工作中,需要社会工作者在感情上尽量的贴近案主,理解案主,女性天生具备这种感情优势。研究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善解人意,对事物的观察更为细致、敏锐和准确。除此之外,女性具有得天独厚的直觉本能,妇女敏感的直觉使她们从宏观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利于她们进行创造性研究和进行重大创新。同时直觉使她们容易理解姿态、手势、面部表情等其他非语言的暗示功能,善于把人放在社会环境之中来理解[3]。

(3)心理素质

有人将社会工作比作当今社会的“减震器”和“润滑剂”。在社会的各种竞争带来了诸多压力、焦虑、恐惧、孤独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面对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各种纷繁复杂的事件,女性社会工作者首先能够承受来自各方面都压力,自控能力较强,并且能以身作则地做好其他案主的心理辅导工作。

三、女性社会工作者在实务中的困境

从全国的范围来看,我国的基层社区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等呈现出了年轻化、知识化、女性化的特征。虽然女性社会工作者在我国占绝大多数,但随之而来在实务工作中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困境。

1.外在因素

(1)有關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社会工作者认为在实务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案主的复杂性和过高的要求导致工作的难度增加。社会工作者服务的案主是非常复杂的,面对各种不同的群体,需求范围广泛,种类繁多,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求,有些更多的包含着精神方面的需求。由于不同群体的需求不同,因此解决方式也就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女性社会工作者根据案主的社会地位以及需求等采用不同的专业工作方法和技巧,给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带来多样化、多层次化的要求。

(2)规范化及职业化

我国自上世纪末期开始实践小政府、大社会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模式,随之诞生了社会工作这一新兴职业。在2006年7月,我国民政部和人事部首次从国家制度上将社会工作者纳入到专业技术人员的范畴,同时也逐步完善了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框架。至此,女性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学习专业的知识,并且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2.自身困境

(1)性别意识

几千年来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性别观念导致女性社会工作者会产生自卑的意识。由于我国传统的性别观念对女性的定位,致使女性的价值观和道德体验无形化和边缘化,使我国女性在社会化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卑、依赖、软弱等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征正好也构成了女性社会工作者在实务工作中的心理障碍。

(2)生理因素

女性自身的体力以及生理周期是劣势。如果遇到需要大量付出体力劳动的实务工作,很多女性社会工作者就会力不从心,如果恰好遇到女性生理期,则会带来很多困境。并且大多数人会认为女性社会工作者在实务工作中会缺少主见,缺少魄力,做事不够果断等。

四、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逐步发展,社会工作领域的相关理论及政策法规等的进一步完善,使社会工作作为职业正在被人们所接受。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为此,我国女性社会工作者必须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通过系统地培训,进修,实习等形式,在思想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提高,并使其掌握最前沿的专业方法,保持在社会工作这一领域的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孙中伟,周海燕,工作条件、家庭支持与职业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9,19 (04):29-36.

[2]张泾泾,国家政策当中的女性就业歧视问题分析[J].河北企业,2019 (06):129-130

[3]陈智慧,李莉,女性本质优势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 (05):124-129.

作者简介:周桐桐(1994-),男,汉族,甘肃天水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女性
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现状及对策
重大灾难中社会工作者的心理自助之路
自我赋能到社会参与的行动反思
马戏团
我国女性社会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