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内涵建设

2020-04-25 19:00张永棠周富肯罗海波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4期
关键词:内涵建设专业能力教育理念

张永棠 周富肯 罗海波

【摘  要】为推进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该文围绕东软独创的TOPCARES教学方法学,对计算机类专业提出“深广新”的内涵建设。构建了系统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于一体的专业能力构建,通过夯实支撑能力的专业核心系列课程,从教学举措实验实训等着力点,着力建设具备知识应用深度、广度和创新的应用型计算机类人才。

【关键词】专业能力;内涵建设;计算机类专业;教育理念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强调“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对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迫切要求。2019年,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旨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可见内涵式发展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东软学院基于“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理念,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继承CDIO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CDIO中国化和本校化,在充分考虑学生、教师、产业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基础上,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和IT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针对学院IT专业的设置情况,对CDIO能力培养大纲做了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构建了具有东软特色的TOPCARES教育方法学。

“TOPCARES”每一个字母代表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具体是指,T(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O(Open Minded and Innovation)开放式思维与创新,P(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个人职业能力,C(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A(Attitude and Manner)态度与习惯,R(Responsibility)责任感,E(Ethical Values)价值观,S(Social Value Created by Application Practice)应用创造社会价值。实施“面向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设计的反向推导流程”,即根据市场对IT人才的能力结构需求确立培养计划及目标,制定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类专业是东软学院的核心专业。计算机类专业面临着新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层出不穷,新应用日益增长,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知识结构更深、专业能力更广和创新思维更新等新的要求。为培养满足新要求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在专业教育中,围绕基于东软独创的TOPCARES教学方法学,构建注重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追求知识应用的深度、广度和创新。

二、专业能力架构

对照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依托多项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提出了基于东软独创的TOPCARES教学方法学的“深广新”育人模式,如图1所示。

要求学生毕业后三至五年,能达成如下培养目标:

(1)深,即知识应用的深度。学生具备深入的计算机系统原理、专业技能和抽象数学建模能力,能主动挑战复杂的系统问题,发现已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2)广,即知识应用的广度。学生能综合运用广泛的计算机学科专业知识和工程方法,能根据问题需求拓广跨学科知识,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

(3)新,即知识应用的创新。学生能质疑现有解决方案,发现新问题,主动运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法。

“求深”的着力点是编程能力和系统能力,应用能力追求的是知识应用“求深”到“求广”,创新能力着重由“求深求广”到“求新”的培养。

三、支撑能力的课程体系

为实现能力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实践训练、教学举措、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将给予TOPCARES的“深广新”贯穿于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构建计算机类人才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如图2),做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夯实知识基础的专业核心系列课程,是落实人才培养的关键。为了贯彻“深广新”育人模式,培养学生专业能力,重构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一)知识由浅入深的三个纵向系列课程

纵向系列课程由几门内容由浅入深、层叠递进、紧密相关的课程组成,几门课程包含的知识一起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1.程序设计及算法系列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软件产品设计能力和综合运用数据结构与算法理论、程序设计技术和软件工具的能力。通过实验项目、具有挑战性的课程设计项目、编程综合实践、以及各类程序设计竞赛,着力夯实程序设计专业基础能力。

2.計算机系统系列课程:从计算、软件和网络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

从计算角度,学生能综合运用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系列课程知识,设计一个可以执行几十条指令的硬件计算装置,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原理。

从软件角度,学生能综合运用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系统基础等系列课程的知识,设计一个能在裸机(或虚拟机)上运行的微型操作系统,并开发一个并行程序。

从网络角度,学生能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密码学与网络安全等系列课程的知识,搭建一个安全可靠、能通过网络访问控制的云服务系统,培养学生网络系统设计能力。

3.实践教学系列课程:构建了课程级、综合级系列实践教学,践行“规定类+自主类”互补双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了课程设计+小学期综合实训+大四综合项目训练+毕业设计的实践课程体系。

(二)知识应用密切关联的三个课程群

为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及满足一个应用能力培养需要,重点建设了特色明显的三大课程群。

1.软件开发课程群:主要包含互联网、移动网络智能软件开发所需的核心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基于大数据、面向互联网、移动网络的规模化应用系统开发能力。

2.网络工程课程群:主要包含智能网络互联、网络数据处理创新所需的核心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基于网络互联、网络感知、工业互联网的典型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

3.信息安全课程群:主要包含信息安全的核心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基于密码学、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的产品和系统开发能力。

(三)创新创业系列课程

创新人才应具备学科知識认识基础上的创意思维,运用新技术实现IT产品的创新能力,将创新转化为IT产品的创业素质。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设置了包含思维创新与开发、创新创业与素质教育、创业者成长之路讲座等系列课程。

四、结束语

专业内涵的建设,必须瞄准培养一流人才这个基本目标,光靠写写材料、凑凑成果、挂牌牌是绝对行不通的。培养满足该要求的专业人才,在专业教育中,围绕基于TOPCARES的“深广新”育人模式,构建适应数字经济社会发展的计算机类人才专业能力架构,追求知识应用的深度、广度和创新,着力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系统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党和国家对计算机类专业优秀人才的迫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蒋宗礼.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建设一流专业[J].中国大学教学,2020(8):7-13.

[2]杨艺.新时期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01):92-92.

[3]施晓秋,蒋宗礼,沈谦,等.网络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的挑战,机遇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5):11-17.

[4]罗永顺,李刚,许玲,等.基于CDIO理念构造工程教育层级式创新能力课程[J].教育评论,2020,1(3):79-83.

[5]林瑾.TOPCARES-CDIO模式的《单片机原理与接口》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41(Z1):81-84.

[6]王星魁,相洁,孟东霞,等.程序设计技术基础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2):49-51.

[7]吴军强,许小东.基于远程教育的智慧化程序设计实验实训平台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9(9):57-59.

[8]张永棠.基于知识传播的慕课学习有效性分析[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9,4(4):47-5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663029),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2020GXJK446).

作者简介:

张永棠(1981-),男,江西南昌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作者单位:广东东软学院  计算机学院)

猜你喜欢
内涵建设专业能力教育理念
不同阶段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在发展规律
“四四模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内涵建设
论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于中教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