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渠种好田

2020-04-22 20:37许辉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程思政课堂教学

许辉

摘   要:我们的教育要带领学生往哪里去?从语文课堂出发,走得再远,我们也不能忘记教书育人的原点。带着对基础教育中“立德树人”实施路径的关注,从主体要素、实施要素、承载要素三方面,论述了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05-0057-02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已经进入我们的教育视野,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课程,在“大思政”育人背景下,负责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师必须思考,怎样“种好自家的田”、守好“自己的一段渠”,做好育人的“大先生”。

一、中学语文课堂的课程思政主体要素:当代中学生

教学是课程的实践,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课程思政开发的引领者,而中学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是中学生,他们一般是13至18岁,这个学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与思维也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中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依旧带有片面和主观性,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所以面对稂莠不齐的媒体传播信息、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中学生的判断力和分辨力亟需家长和学校的积极引导。毕竟,中学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中学课程思政教育任重而道远。

课程思政不是一节课,不是只属于某一个学科,课程思政思想应贯穿大中小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课程思政意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正如习主席指出的“教育引导专业课教师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不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也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语文课堂作为母语教学,对学生的精神发育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语文课堂上用好课程思政这个“筛子”才能为当代中学生扣好人生的“扣子”。

二、中学语文课堂的课程思政实施要素:教师教学行为

语文课程是人文与工具的统一,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教学设计都彰显其课程意识、教育思想,我们民族语的教学从来不是一個纯技术问题。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不仅是一个学科的教学行为,在语文课堂的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最直接生动的呈现。于漪,我国“改革先锋”唯一基础教育代表、国家荣誉称号人选之一,在第35个教师节前夕与成尚荣、李政涛等教育名家共话基础教育改革70年,90岁高龄的于先生饱含深情地说道“所以我说教课,为什么教师要用生命观察?要把这些理想情怀撒播到孩子的心中,让他知道自己是有责任担当的。”于漪老师还指出,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但教育质量不是考试几分,也不是某个学科的成绩,而是我们培养的人的质量。

于漪老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讲授《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时,她从备课伊始就饱含深情,导入课文时,于漪老师以深情讲读感染学生,引领学生进入情境;讲读课文时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人民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于漪老师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和真情让学生得到了语言艺术熏陶和人格精神洗礼,育人于无声处。

于漪老师在讲授《荔枝蜜》一课结尾时,用顺势利导的方法,巧问学生还知道哪些具有奉献精神的名人名言,学生朗诵鲁迅的“横眉冷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雷锋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他们还齐诵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当你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教师的一个巧问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文本主旨的认识,更是将语言学习与人文精神不着痕迹地融合在一起。

从于漪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可以看到,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道德、专业、审美等综合的体现。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中学生可见、可感的课程思政实施的鲜活要素。

三、中学语文课堂的课程思政承载要素:教材中的“定篇”

课程思政是一个大课题,如何将课程思政和语文课堂融合?换而言之,就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什么”、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学”与“教”是语文课堂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抓手,也是语文课堂的课程思政媒介,而教材中的“定篇”无疑承担着这样的重任。

放眼世界母语学习,英国课程要求初中生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德国教学大纲要求初中生读歌德的诗歌、法国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作品清单包含巴尔扎克,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中生“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初中部编本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篇目占所有选篇的51.7%,课文中的经典篇目:如李白、杜甫的诗歌,鲁迅的作品等都已成为几代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这些优秀经典篇目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洋溢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这些经过历史与时代筛选的优秀文化“定篇”中,蕴含着巨大的文化和思想价值,是语文课堂和课程思政融合的宝贵财富。

语文课程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学课程思政也植根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之列。学生在朗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理解责任与担当,学生在吟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知晓和平之珍贵……语文教师要在备课、施教中对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吃透挖深,利用好、传承好优秀的育人材料。

语文课堂上,课程思政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从语言文字入手、从朗读中入耳、由文本的对话入心,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将“定篇”的培养文学与文化素养的使命植根于学生的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学生认知结构和价值判断体系中形成健康向上的优质积淀。

综上所述,中学阶段的课程思政需要开发、整合不同课程之间立德树人的资源,形成全方位的课程体系。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从走近课程思政主体要素、发挥教师实施要素、依托教材承载要素三方面入手,积极提升育人质量。当然,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还需要学校育人环境要素、教学评价导向要素等多方面的思考。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课程思政课堂教学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