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见真功

2020-04-22 20:37潘佳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智慧教学艺术语文素养

潘佳佳

[摘要]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善于通过捕捉文本中的细节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发现运用语言的规律、策略,然后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细节;语文素养;教学智慧;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 10-0074-02

前几天听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珍珠鸟》一文,他的课堂娓娓道来,不急不躁,照例以平实的字詞教学导入,以语用训练为核心,独特的视角解读文本,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思考和感悟,整个课堂浸润在冯骥才与珍珠鸟的信赖与美好中,是一节有温度、有智慧、有生长的语文课。其中,一些教学细节的处理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我想,这些细节的背后正是薛老师教学素养的体现,折射出的是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

一、一个不起眼的标点符号

吕叔湘说过:“每一个标点符号有一个独特的作用,说它是另一形式的虚字,也不过分,用与不用,用在哪里,都值得斟酌一番。”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少老师对文本语言的教学特别重视,舍得花大力气去理解、推敲、感悟、运用,却很少有人关注到那不起眼的标点符号。其实,在教学时,如能巧妙地以标点符号为突破口,充分挖掘标点背后的独特的作用,往往能成为解读文本的一个亮点。

【案例片断】

师:冯骥才用40个字把珍珠乌的外形画了出来,你知道中间的分号表示什么吗?

生:并列。

师:这两句是怎么并列的呢?前一句写什么?后一句写什么?

生:前一句写的是雏儿的嘴、脚、后背

师:是的,这叫局部描写。

生:后一句写的是整个身子。

师:这叫整体描写,从局部到整体。如果再加一个分号,你认为可以写什么?

看似微不足道的标点,实际上具有内涵。薛老师抓住一个分号,先帮学生弄清分号所表示的意思;接着理清分号的前后各写了什么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从局部到整体的写作顺序;最后让学生再加一个分号进行口头表达练习。学生正确掌握分号使用方法的同时也学会了运用,并内化成自身的写作技巧。薛老师用加一加的方法,看似在教标点,其实是在教写作的内在规律和方法,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换一换、比一比等方法对标点符号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充分发挥其文本资源的价值。

二、一个特别的昵称

昵称有着强烈的个人色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它表达亲近和喜爱。《珍珠鸟》一文中,作者不叫珍珠鸟“雏儿”,而是称呼它为“小家伙”,这个称呼在文中一共出现了4次,薛老师抓住了一个“小”字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内心,感悟情感。

【案例片断】

师:在课文中,不叫它雏儿,叫它什么?

生:小家伙

师:叫它“雏儿”和叫它“小家伙”有什么不一样?

生:叫它“小家伙”是因为更亲切一点,感觉很可爱。

师:是的,亲切、可爱。还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样表达了我对雏儿的喜爱之情。

师:我称“小家伙”不是骂它,是我喜欢它,这“小鬼”,这不是骂人,这是——

生:喜欢。

师:但拿了一个“小”就不对了,这“家伙”,这“老家伙”,这是骂人的,所以“小”很重要。如果不称它“小家伙”,还可以称它什么?

生:小不点、小东西、小可爱、小淘气……

师:这就是作者对这只小乌非常的喜爱。

薛老师抓住一个“小”字,掀起课堂教学的波澜,将“小家伙”与“家伙”进行对比,追问“还可以称它什么”,“小东西”“小不点”“小可爱”“小淘气”……通过比较、换词,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已经不言而喻。

三、一种角色的转变

《珍珠鸟》一文写作者与珍珠鸟的相处过程是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写的,珍珠鸟对作者从不信到完全信赖,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薛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变化的过程,让学生转变人称来练习口头表达,走进小珍珠鸟的内心世界。

【案例片断】

师:从不信到信赖,从害怕到信赖,是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课文从我的角度来写,但是你知道这小家伙是怎么想的吗?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小珍珠鸟,你来讲一讲信赖的过程。

生:起先……然后……渐渐地……

师:你怎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呢?你这么折腾,人有什么反应?

生:因为我开始不相信人,见他不来伤害我,便一点点的挨近。

生:后来……

师:从害怕到信赖,从疏远到亲密,感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继续往下说。

生:白天……傍晚……

师:你的爸爸妈妈在叫,他们叫你干吗呢?你怎么不回去?

生:我想陪在他身边,觉得和他做朋友是那么——亲密、友好、幸福、安全……

师:对乌来讲安全是最重要的,与人在一起那么自由、快乐,这就是你为什么再三都不肯回家的原因。这时候,鸟与人的感情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师提示:就像与父母的感情)当我们说不出那个词时,用生活中的经验来体会,你就理解了。

师:现在每个人自己来说一说,一边说一边想,体会小珍珠鸟的心理。

在上述案例中,薛老师让学生将文中的“小家伙”变成“我”,文中的“我”变成“他”,将文本中的人看鸟,变成鸟看人,在学生练习表达中,教者一步步地追问,“你怎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呢?”“你这么折腾,这个人有什么反应?”“为什么离他那么远?”“他有什么反应?”“你啄两下他的手指想干吗?”“爸爸妈妈叫你干吗呢?”“你怎么不回去?”此时此刻,鸟儿依偎在人的身边是那么的友好、幸福、安全,可以说人与鸟的感情已经达到了亲密无间的程度。

薛老师一直倡导“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这部分变换角色练习,先创设情境,然后体会心理,最后再进行角色表演,学生在角色的转变中体会珍珠鸟对人的信赖过程,在师生的对话中,在学生选择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时一步步走进珍珠鸟的心理,体会到珍珠鸟对人从害怕到接近,从疏远到亲密,感情一步一步亲密起来的过程。

一个不起眼的标点、一个“小”字,一段师生的对话,这些细微之处都于无痕中体现了教者的教学智慧与艺术。我们的课堂中也要关注这些细微之处,这样,我们才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开发出课堂教学的价值,实现课堂教学的精彩。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教学智慧教学艺术语文素养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学习起点为基础构建高效课堂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之有为有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