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姣春
【摘要】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面广、内容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用题的抽象性比较强,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有很高的要求,是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题型。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水平,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结合教师教学实践经验,就农村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提高农村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水平提出了看法,以期对数学教师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农村小学;应用题教学;有效策略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在新课程标准中,没有单独的应用题这一课程内容,而是融入各学段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个部分的课程中去。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要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实现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进行应用题教学。培养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语言理解力、数学思维能力,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农村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一、农村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应用题教学对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等各种思维都有着很大的锻炼作用。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理解不全,只重视列式、计算是否正确,常忽略对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2.农村小学生知识面窄,生活经验不足
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大部分题材取材于生活,内容广泛,涉及人口、社会、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由于农村学生阅读量少、积累的生活素材少、缺乏生活经历等,使他们不理解题意,没有较好的经验积累将数量关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得他们解答应用题的正确率较低,久而久之,便逐步失去解答应用题的兴趣,降低学习数学的信心。
3.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较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已经深度融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农村教学中,仍然有些教师并未真正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仍然存在“教师一味讲,学生一味听”的传统授课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导致学生不喜欢做应用题。
二、提高农村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水平的策略
1.培养学生好的审题习惯
小学数学应用题虽然取材于生活,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无法对所有的题材、题意理解清楚,又由于受到语文阅读能力的影响,小学生在解题中无法对题目进行综合性分析,无法找准数量关系,在解答应用题时步骤不全,错误率高。因此,在指导学生解答应用题时,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2.在精读题目的基础上,抓住题中的关键字词理解题意
理解题意是弄清题目中数量关系的基础。应用题中大部分都包含了关键性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词语及数学专业性词汇,快速找到突破口,找到数量关系,从而准确、高效地解决问题。例如,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大约是8千米∕秒,宇宙飞船比它快17∕40。宇宙飞船的速度大约是多少?因为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在生活中不常见,教师难以引导学生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去全面理解题意。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指导学生归纳出这类题型可从“比”“快”字入手。一般的,“比”字右边的量就是单位“1”,从而快速地找出题目的数量关系。
3.运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应用题内容广泛,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内容适当使用直观形象的肢体语言辅助教学,达到快速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目的,这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例如,王红的前面有9个同学,后面有6个同学,这列队伍一共有多少个同学?有部分学生读完题后没有审题,直接用“9+6”算出15个同学。在指导类似的题目时,教师可让学生用手在胸前比画:王红前面、王红、王红后面这3部分,让学生明白这列队伍由3部分构成,只要把这3部分的人数相加即可。
4.简化多余条件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在应用题中,有些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是多余条件,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类似这种应用题,在小学低年级就已经出现,不少学生受到多余条件的影响,无法弄清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例如,红星小学买来1500本数学簿,分给12个班,每班88本,红星小学共分出数学簿多少本?在解答这道题时,“红星小学买来1500本数学簿”这个已知条件就是多余条件,解题时根本用不上,只是用来干扰学生对题目的分析。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审题时,要引导学生学会筛选和简化多余的条件。
5.巧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解答兴趣
新课程下的数学应用题,呈现出来的是生活化的数学信息,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的新课程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形式单调,难以达到新课程的目标要求,而多媒体结合了文本、图像、动画的特点,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解答兴趣,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例如,一台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2m,直径1.2m,前轮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道应用题虽然呈现的是生活情境,但农村的学生生活经历少,这道题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无法理解题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时,可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来引导学生理解“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实际是求压成的长方形路面的面积,再根据动画推理出长方形路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轮宽,由此可用“底面周长×轮宽”来求出面积,即可解答此题。
6.设计生活化的习题进行巩固
习题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一个有效途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師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使人人都喜欢数学。应用题练习题的设计,应去掉传统教学中的“偏、繁、难”,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地实际,设计一些具有激励性、地区性、时代性的习题。
7.引导学生进行题型归类,总结每类题型的解题规律
新课程下的应用题教学,呈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探究空间。但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把题型教学一棍子打死,教师应在学生充分进行了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题型归类,并总结每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思路。例如,指导学生归类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应用题中“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题型时,教师应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为范题来引导学生剖析,不要着急讲解解题步骤,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此基础上,共同总结出解决这类题型的一般规律:一个数×(1+几分之几)或[一个数×(1-几分之几)]。教师向学生逐步渗透建模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解答同类型的应用题时,有一定的思维定向,减少不必要的弯路。
8.加强学生“说”“思”的能力训练
数学交流活动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对问题的理解、思考的方法角度也不一样。农村学生由于阅读量少,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通过说的训练,可以让他们取长补短,促进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发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理解。新课程标准对应用题教学更规范了解题步骤,注重“回顾与反思”环节的训练。反思,就是让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来检验答题结果是否正确,或者通过其他方法途径来检验计算解答的结果。但在农村当前的教学工作中,有部分教师还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应用题的反思能力,认为只要学生解答正确,应用题的教学任务就结束了。解答数学应用题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而反思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及检验自己的解答正确与否,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也能使学生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有利于提高成绩,矫正问题。因此,要让“说”“思”在应用题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综上所述,在实际应用题的教学之中,教师应当善于指导学生通过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运用肢体语言及简化与筛选多余条件来指导学生审题,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并在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习题让学生学以致用,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应用题进行分类,归纳出每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渗透数学建模思维,并能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说”“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使得学生在数学教育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郁芳,刘鹏.应该这样培养学生的能力[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
[3]秦赟,闫淼.数学教学的趣味知识设计[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