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及膀胱功能的影响

2020-04-20 02:16宿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尿潴留延续性盆底

宿阳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吉林 132000)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科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妇科疾病的治疗中, 包括子宫癌、宫颈癌、卵巢癌、子宫肌瘤以及子宫内膜癌等。 子宫切除术损伤固定子宫的主韧带和骶子宫韧带,在破坏子宫宫腔周围环境的同时还使盆底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 同时对盆底周围的神经造成一定的损伤,最终导致患者出现盆底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压迫性尿失禁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在子宫切除术后及早进行盆底功能康复锻炼和康复护理至关重要[1]。 该文选取2018 年2 月—2019 年10 月于该院行子宫切除术的1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延续性康复护理对患者盆底功能及膀胱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康复护理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行子宫切除术的12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手术指征;(2)患者本人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脏器疾病或血液疾病者;(2) 妇科其他恶性肿瘤者;(3)资料不全者。根据入院后的住院号尾数奇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 例。 观察组患者60例中,卵巢癌11 例,子宫内膜癌22 例,子宫肌瘤21例,宫颈癌6 例;年龄范围为38~64 岁,平均年龄为(49.9±6.9)岁;手术方式:广泛切除术33 例,全子宫切除术27 例。 对照组患者60 例中,卵巢癌18 例,子宫内膜癌15 例,子宫肌瘤19 例,宫颈癌8 例;年龄范围为37~66 岁,平均年龄为(49.7±6.6)岁;手术方式:广泛切除术29 例,全子宫切除术31 例。 两组患者疾病类型、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采用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术后伤口护理、生活护理、遵医嘱用药、术后饮食宣教、盆底康复指导以及出院前宣教和指导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延续性康复护理,成立康复护理小组[2],由护士长牵头并担任小组组长,配备4 名主治医师以及4 名护士,选择的医护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以及较为丰富的护理和康复治疗经验。 在术后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包括术后的生命体征、心理状况、伤口愈合情况、病情恢复等)来制订延续性康复护理方案。 主要的康复护理内容如下:(1)康复指导训练:采用凯格尔(Kegel)康复训练方法[3],即提肛运动、缩肛和缩阴运动,告知患者采取平卧位,头下枕软枕头,下肢适当屈曲且成一定角度分开。 训练前先进行腹部的放松,然后对肛门进行有意识的重复收缩,每次收缩10~15 s,憋气5~10 s,然后呼气5 s, 以此为1 个循环, 连续进行3~5 个循环,每日坚持3~5 次,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4~8周为1 个康复训练疗程。(2)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使用法国杉山盆底康复治疗仪(PHENIX USB 4 型,国械注进20142090769)进行治疗,调节频率为20~300 Hz,频率参数调整为2048 Hz,采用仰卧位姿态;然后采用低频神经肌肉刺激仪 (DJZ-A 型, 国械注准20153294023)进行微电流刺激,将设备自带的探头置入阴道,深度5 cm 以上再进行电流刺激,通过不同本体感觉的耐受程度调节电流大小和刺激强度,治疗时间设置为0.5 h/次,2~3 次/周,4 周为1 个疗程[4]。 (3)康复监督及出院随访:康复护理小组的4位成员分管观察组的60 例患者, 通过康复小手册和康复微视频对其进行康复知识讲解和日常康复训练指导,了解康复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注意事项,加强盆底康复训练意识,有效地配合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盆底肌肌力评价标准:采用牛津分级系统对患者的盆底肌进行肌力分级[5],通过阴道收缩持续时间以及完成的次数进行划分:0 级表示在检测过程中未触及阴道肌肉的收缩;Ⅰ级表示在检测过程中感觉到阴道肌肉的颤动,持续时间约1 s;Ⅱ级表示在检测过程中感觉到阴道肌肉出现不完全收缩,持续时间约2 s,且重复2 次无对抗阻力;Ⅲ级表示在检测过程中感觉到阴道肌肉完全收缩,持续时间约3 s,且重复3次有轻微抗阻力;Ⅳ级表示在检测过程中感觉到阴道肌肉完全收缩,持续时间约4 s,且重复4 次有间断抗阻力;Ⅴ级表示在检测过程中感觉到阴道肌肉完全收缩,持续时间约5 s,且重复5 次可持续抗阻力。

(2)盆底肌康复疗效评价标准[6]:无效:护理后,盆底肌功能无明显改变;有效:护理后,盆底肌功能改善明显;显效:护理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接近或者达到正常水平。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3)比较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通过检测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评价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其中残余尿量≥60 mL,考虑为尿潴留。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盆底肌肌力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盆底肌肌力分级情况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盆底肌肌力对比[n(%)]

2.2 两组盆底肌康复疗效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盆底肌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盆底肌康复疗效对比[n(%)]

2.3 两组护理后尿潴留发生情况对比

护理后,对照组发生尿潴留8 例,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发生尿潴留1 例,发生率为1.67%;观察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6,P=0.015)。

3 讨 论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 约55%的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会出现尿潴留的情况[7],该临床症状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以及抑郁情绪。 此外,子宫切除术对膀胱功能及盆底肌功能均有一定的损伤。有研究表明在子宫切除术后采用延续性康复护理结合盆底肌功能训练对改善膀胱尿潴留及提高盆底肌功能的意义重大。延续性康复护理指出院后的一个康复护理指导的延续过程,是除院内护理外的连续优质的护理服务[8],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术后患者的盆底功能,降低膀胱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该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观察组的盆底肌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盆底肌康复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 膀胱尿潴留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通过延续性康复护理,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盆底肌肌力,改善盆底功能,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膀胱尿潴留的发生率。 现阶段,大多数院内护理均以住院期间的护理为主,延续性康复护理是院内护理的一种延续,可使患者在出院后能够得到连续的护理, 在减少疾病对患者心理影响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以及依从性。该研究中成立的延续康复护理小组,可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 结合康复理疗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不仅能够满足患者在院中和院外的护理需求,还能通过随访以及视频指导增加患者对盆底康复的认知。

综上所述, 子宫切除术后采用延续性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减少尿潴留,提高膀胱功能,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尿潴留延续性盆底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