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为本:园长专业标准的核心与关键

2020-04-17 08:54姜继为
中国教师 2020年3期
关键词:基础性

姜继为

【摘 要】幼儿为本是园长专业素养中最重要的内容和关键因素,是贯穿《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五个办学理念和六大专业职责中的灵魂。园长要正本清源,把握专业性的关键,不迷失、不旁骛;要深入研究幼儿为本的内涵,注入时代的新内容;尤其是,园长要以幼儿为本的标准,审视幼儿园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克服违背幼儿为本精神的各种现象。

【关键词】《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幼儿为本 专业特质 前提性 基础性

幼儿园园长专业素养的关键是什么?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什么样的园长是合格的?什么样的园长是优秀的?数位园长相比谁的专业水平高一些?面对这些问题,人们既有因为观点不同而造成的不同回答,也有一些因为认识局限带来的思想混淆。而且,因为掺杂了文凭、职称、荣誉、资本、社会头衔等因素,人们的判断更为纷纭。对于园长而言,对这些问题的判断要统一到《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上,不可随意诠释,不可堕入流俗;而且要對照标准不断审核自己,努力提升自身“幼儿为本”这一关键专业信念、能力的水准,为办好幼儿园、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一、正本清源—明确“幼儿为本”是园长“专业特质”的主要方面

《标准》指出,“园长是履行幼儿园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园长的专业职责是“规划幼儿园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保育与教育、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六个方面。有些人产生了误解,以为园长的“专业性”只是领导者和管理者,只是规划、营造、引领等领导与管理行为,以为园长的领导、管理可以独立于教育和儿童之外,不以教育、儿童为内涵并不受其约束。但正如张海钟指出的,“将幼儿园园长定位为领导并延伸出领导力问题,本身就是误导,导致很多幼儿园园长将自己定位为行政领导干部……成天忙于社交应酬、应付检查、保育管理,反而对教育活动内容一知半解” [1]。

园长专业性到底是什么?《标准》指出,园长要“坚持幼儿为本的办园理念,把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作为幼儿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园长的师德要求,也是关于园长专业性的重要界定。“幼儿为本”,是园长专业特质的关键与核心。

幼儿为本,决定了园长的教育者身份。园长要具备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儿童发展知识,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基本原则与要点,精通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所有方面。园长是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三个身份的统一,而教育者是领导者、管理者的基础和前提。

幼儿为本,是园长专业精神的核心与关键。每个领导者、管理者都有基本职业精神和价值追求,园长追求的不是效率、效益、稳定、利益,而是儿童的健康发展。园长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为儿童权益鼓且呼,做儿童权益的捍卫者,当儿童发展的引路人。园长洋溢着对儿童的热爱,拥有强烈的服务儿童的情怀,并且永葆童心、童趣和童真。

幼儿为本,是园长专业知识与方法的核心与关键。园长固然要掌握很多领导、管理、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但更独特的是,园长要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掌握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适宜的对策,掌握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掌握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这些知识方法是园长的特殊内涵,是其专业性的重要方面。

幼儿为本,是园长专业能力与行为的核心与关键。园长不同于经理、CEO、县长、科长,他的本领不是经营、投资、讲话、批示,而是善于观察儿童,善于进行师幼互动,善于游戏,善于激发幼儿兴趣,善于发现和赏识幼儿,善于和幼儿说话,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园长的专业能力、行为,要比普通教师更精湛,是其他领导者、管理者不具备的,堪称专家型管理者。

幼儿为本,是园长师德的主要内容。园长要对儿童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要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园长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空洞的文字,就体现在日常对幼儿的具体态度和言行中。

幼儿为本,是园长管理、领导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其动力源泉、存在理由和工作评价的尺度。从社会分工上说,设立园长岗位,是为了实现幼儿为本;从幼儿和家长角度看,园长的意义也在于幼儿为本。能否做到幼儿为本,是园长合格与否的分水岭。

幼儿为本是园长专业性的核心和关键,具有不可替代性、前提性、基础性和广泛影响性。把园长泛化、庸俗化,以为具备一定的管理、领导能力的人都可以当园长这种想法不科学;过分强调园长的领导、管理本领,甚至强调对幼儿园的经营与炒作能力、与强势部门或人物的公关能力,以及演讲才能、表演才能等,这类认识都有失偏颇,误导园长的发展。园长的专业性在于幼儿为本,其专业发展,就在于对“幼儿为本”形成丰富深刻且时代感鲜明、可操作性较强的思想和实践。

二、把握灵魂—领会“幼儿为本”是贯穿《标准》五个理念、六个职责中的红线

《标准》提出了五个办学理念,幼儿为本是内核,渗透在其他四个理念中。以德为先,关键要具备幼儿为本的德性,“主动维护儿童合法权益”,“关爱幼儿”;引领发展,关键是引领幼儿园、教师在幼儿为本的轨道上发展,“把握正确办园方向”,确保全园及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尊重、爱护儿童、促进儿童发展;能力为重,关键是提高幼儿为本的能力,“秉承先进教育理念”,“领导保育教育”,具备充分的实施幼儿为本的能力;终身学习,关键是学习幼儿为本的理念和方法,“及时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充实自己对幼儿为本的理解与认识、知识与方法、能力与行为。五个理念都要以幼儿为本为内涵,都受其制约,都是从不同角度对幼儿为本做出的诠释。

幼儿为本贯通在园长六项专业职责中,是各个职责的灵魂,在每一项职责中,幼儿为本都是基本的内涵。规划幼儿园发展,要“充分认识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尊重幼儿教育规律”;营造育人文化,要“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将尊重和关爱师幼、体现人格尊严、感受和谐快乐作为幼儿园育人文化建设的核心,陶冶幼儿情操、启迪幼儿智慧”,“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理解和欣赏幼儿的特有表达方式”;领导保育教育,要“把幼儿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对幼儿发展有合理期望”,“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重视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将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作为幼儿良好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指导幼儿园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制订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引领教师成长,要“培养优良的师德师风,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和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引导支持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掌握扎实学识、秉持仁爱之心,不断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增强保教人员法治意识,严禁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优化内部管理,要“崇尚以德治园,注重园长榜样示范、人格魅力、专业引领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调适外部环境,要“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注重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发展社会性”,“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幼儿为本是一条红线,贯穿六项职责中,是各职责正确履行、发挥积极效用的必要保障。

易凌云指出,“幼儿园园长主要作为幼儿发展的‘专业教育者、教师发展的‘专业引领者、园所发展的‘专家型管理者的角色身份,其职业角色由此是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三者合一。首先,园长作为教育者是园长的核心角色,因为教育性是幼儿教育的根本属性,园长要精通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所有方面,并以教育家的身份引领幼儿园教育改革,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2]。有的园长把《标准》的五个理念、六项职责,看成各自孤立、没有灵魂的要求,不能用幼儿为本贯穿始终,思想上混乱,行动失范,需要特别注意。园长的专业精神—幼儿为本,是园长专业的本、职业的本、职责的本,是园长专业发展的方向、动力和主要途径,也是园长“合格与否”的分水岭、试金石。

三、研究创造—丰富“幼儿为本”的内涵

《标准》中明确,幼儿为本是“把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作为幼儿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面向全体幼儿,平等对待不同民族、种族、性别、身体状况及家庭状况的幼儿;尊重个体差异,提供适宜教育,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使每个幼儿都能接受有质量的教育”。

幼儿为本的办学理念,具有丰富的含义,是个立体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规范体系。它是:

一种价值导向。它引领教育活动中的价值追求,主导教育的发展方向,制约园长和幼儿园的行为,把儿童权益、幼儿发展确定为最高价值。

一种方法论。在多重利益、要求冲突下,指导园长做什么不做什么,保护什么舍弃什么;是社会资源分配的原则,利益调控的尺度;也是解读幼儿的倾听、体察、互动、反思等具体方法。

一个理论体系。包括一系列特定的观点、学说、理论与知识,如儿童的独立主體地位、儿童期的特点和独特价值、儿童权利、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幼儿的“100种语言”等,内含一系列的儿童观、教育观、儿童人才观、教师观、教育质量观等。

一种态度。如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尊重儿童期的特点,向幼儿学习,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幼儿等。

一种儿童权利观。承认儿童有其利益、主张、资格、权能和自由。《儿童权利公约》列举了生存权、受教育权、受抚养权、发展权等,反映了人类对儿童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的认可与尊重。

一种课程观。幼儿园课程要从幼儿已有的经验、现有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发展需要、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和提供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应有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和文化适宜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课程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课程应将“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完整儿童”培养为主要脉络。

一套专业能力与行为。包括了解幼儿的能力与行为、尊重幼儿的能力与行为、信任幼儿的能力与行为、积极关注幼儿能力的与行为、做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能力与行为等。这里的每一方面都各有其内涵,蕴藉丰富。

幼儿为本博大精深,需要不断学习和领会,而且它发展变化,常用常新,需要研究探索、发明创造。如“主动维护儿童合法权益”,园长要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发现新时代新出现的儿童权利,创造性地做出儿童权利的排序,明确儿童的重大利益、长远利益,做好相应的保护和促进;如“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园长要追本探源,高瞻远瞩,创造性地发现儿童快乐、有意义童年的奥秘、源泉、规律、机理,提供、保障相应的条件,优化“生态结构”,维护儿童生命的节奏、形式和历程;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园长要有文化自信,欣赏不同个性,创造条件激发儿童张扬个性;如“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园长要做幼儿心理学家、儿童科学家、社会人类学家、教育发明家,超越成见和当下,从社会历史发展脉络和人生全局中,寻找儿童的位置和童年的价值。可以说,《标准》里面每一句话,都深值思索,要园长立足幼儿为本原则,发明创造,开拓进取,做出新的科学诠释。诚如郭宗莉指出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的实践,仍有许多深层次问题需要不断思考并开展深入研究,尤其是基于证据的改进研究……” [3]。到目前为止,儿童学的研究还是很薄弱的,人类对儿童了解还很有限。部分心理学家做了一定的工作,发现了儿童一些天性、身心规律,但比起儿童身上蕴藏的巨大奥妙,我们所知仍甚少。园长在科学轨道上了解幼儿,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四、中流击水—在实践中捍卫“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合格的幼儿园园长,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做幼儿为本的楷模,向教师、家长示范、传播幼儿为本理念,发挥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园长要拨乱反正,克服那些习以为常但实质上违背幼儿为本的教育常规,在园内全面正确地落实幼儿为本这一最高理念。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下大力气。

例如,如何改变把教育视为“塑造、改造”,把儿童视为强制性的纪律、规则、习惯的打磨对象,开展驯化教育、听话教育的传统?

如何克服无视儿童个体差别,无视儿童发展速度、水平的不均衡性,凡事“一律”“一刀切”,强化规范、标准化的积习?

如何克服一日常规中束缚儿童、令儿童对幼儿园及教师畏惧的问题?如改变幼儿吃饭慢教师就催促,幼儿不愿睡午觉教师就吓唬的行为?

如何改变对幼儿不宽容,无视幼儿年龄特点,要求幼儿绝不放肆、吵闹、嬉戏,要求幼儿做小绵羊的倾向?

如何改变把幼儿当成“小大人”、当成年人一样看待,按照成人世界的标准来要求他们的教育习惯?

如何克服单纯知识至上、科学主义、功利主义倾向,如何从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训、班级的荣誉,而对儿童的个性、情感、尊严、价值、意义等置若罔闻,变为对幼儿开展启迪智慧、开发潜能、涵养心性、促进自我实现与完善的教育引导上来?

如何解决师幼关系生硬、冰冷问题?如何建立师幼之间亲和的关系,增加幼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如改变教师表情严肃、语气严厉的问题?

如何建设合乎儿童需要的园所环境?如何改变跟着市场走,一味地建操场、塑胶跑道的做法?如何激发教师制作玩具,改变玩具全套从市场购买的问题?

如何摆脱“伪课程”—以成人的目的为主实施教育,以教育为名行强迫之实,活动内容未切实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课程内容大杂烩、大拼盘、生拉硬套、抄袭绘本的问题?

如何改善活动和游戏,克服活动缺乏游戏性,游戏多以被动接受为主的问题?如何解决玩具定型化,缺乏自然化、生活化的半成品游戏材料问题?

如何“以善律教”,保护幼儿,防止体罚?尤其是如何从制度上杜绝诱发体罚的管理要求、考核指标、干群关系、家园关系等问题。

除了这些宏观、中观层面的问题外,还有一些对幼儿影响很大的微观问题,主要是一日生活常规和班级管理问题。很多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过多过细,还较严格,幼儿每天各个时点做什么、怎么做都规定了,可是幼儿记不住、做不全,心理压力很大。许多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重在管理、约束,而不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教养和习惯,教育目的也出现偏失。幼儿园班级管理,较多模仿成人社会、中小学班级的范式,层级性、服从性、纪律性要求过高。相应地,面对幼儿吵闹、跑动、不听指令等情况,怎样调整,如何确立合适的度量,达到既不因要求“静、敬、净”而让幼儿畏畏缩缩、教师暴跳如雷,也能逐步培养幼儿的规矩意识和社会教养的目的,也是需要深思熟虑的。

在很大程度上,幼儿为本还是教育理想,幼儿园实际与之差距还很大。园长要大破大立,发明新的落实幼儿为本的途径与办法,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实现良好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家庭延续血脉,为社会积累元气,为国家培育栋梁。

参考文献

[1]张海钟.当前学前教育研究与标准编制的基本概念问题辨析[J].阴山学刊,2019(6):106-109.

[2]易凌云.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构建原则与基本内容[J].学前教育研究,2014(5):31.

[3]郭宗莉.课程改革,幼儿发展为本[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8(8):19-22.

(作者系北京聯合大学师范学院学前系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基础性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分析
试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基础性
浅析基础性:学生核心素养之“核心”
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与思考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浅析
提高小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
以“1”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探究
从“基础性”到“决定性”:中国的市场经济更加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