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胡达罗夫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俄汉翻译实践探索

2020-04-15 12:34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原语等值巴尔

(1.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2.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 710000)

20世纪50年代,随着苏联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调整,翻译领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一面。在翻译理论方面逐渐形成了两大派别:文艺学翻译理论流派和语言学翻译理论流派。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大学派展现出分庭抗礼的局面,从而也奠定了苏联翻译领域研究的基础与特性。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是继费道罗夫之后的又一语言学派代表人物。他是语言学博士、莫斯科多列士外国语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的教授,多年从事翻译教学和翻译理论研究的工作,主编《翻译工作者札记》,出版《语言与翻译》等。这些著作集中反映了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观点。他所提出的“六层次等值说”帮助我们在剖析语言层次的基础上寻求翻译方法,从而指导翻译实践。

1 巴尔胡达罗夫“六层次等值说”翻译理论

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Л.С.Бархударов)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语言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产物的过程。”他在《语言与翻译》中指出,“原文和译文话语在语义上的等值并不存在于话语的各个成分之间,而存在于整个话语之间,而译文中各个意思成分的改组(转换)不仅是允许的,而且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翻译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是:各个成分服从整体,低层次的语言单位服从高层次的语言单位”。

巴尔胡达罗夫在1975年出版的《语言与翻译》(Язык и перевод)中首次提出了“六层次等值说”翻译理论。他在英国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所提出的言语单位划分词层的基础上,把等值层次同语言的等级体系和翻译单位联系在一起,根据语言的等级体系将翻译单位分为六个层次,即:音位(字位)层次、词素层次、词层次、词组层次、句子层次和话语层次。他认为,必要和足够层次的翻译是等值翻译。所谓必要和足够是就传达不变内容并遵循译语的规范而言,而层次偏低的翻译是逐词死译,偏低是指比传达不变内容和遵循译语规范所必要的层次为低;层次偏高的翻译则是意译。在这里笔者先就巴尔胡达罗夫所提出的“六层次等值说”翻译理论结合部分实践语料进行探讨研究。

1.1 音位(字位)层次翻译

音位(字位)层次翻译包括音译和形译两方面。音译传达的是声符,形译传达的是原文单词的书面形式即字符。在翻译实践中经常将二者结合使用。例如,“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имидж 国际形象”,其中“形象”一词的英语为image,而俄语音译为“имидж”,发音近似;又如,“孔子Конфуций”“秦始皇иператор Цинь Шихуан”“唐朝династия Тан”。

1.2 词素层次翻译

词素翻译是指词素对应的翻译。如,Наша страна обладает пятитысячилетней историей цивилизации.译为:我们国家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其中“пятитысячилетний”是数词+形容词所构成的。“пятитысячи”对应的是五千,“летний”对应的是“年的”。又如,“Антифашисткий”“反法西斯的”,采用前缀+实词的词素构成结构。再如,“противодействие”“反对、反作用”,采用前缀+名词的词素构成结构。

1.3 单词层次翻译

单词层次的翻译分为原语中一个词与译入语中几个词相对应和译入语中一个词与原语中几个词相对应。该层次上的翻译较为常见,如Желаю нашей любимой Родине успехов и процветания.该句是一句祝福语。该句中的“успехов”译为“成就”,“процве тания”译为“繁荣昌盛”,“процветания”原词为“процветание”,意为“繁荣、兴旺、昌盛”,由于本句祝福的对象为祖国,结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我们通常将繁荣与昌盛连用构成四字词组,显得气势磅礴。该词的翻译就属于单词层次翻译中的原语中一个词和译入语中的几个词相对应。

1.4 词组层次的翻译

词组层次的翻译较为常见,主要指习语或固定词组的翻译。这类词组的意义并不等于词组中各个词的意义总和。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按词翻译。如成语的翻译,“Лучше поздно,чем никогда”译为“亡羊补牢”;再如“как свои пять пальцев”译为“了如指掌”,如果就其中单个词或词组意思直译,则为“就像自己的5 根手指”,很明显,译成汉语,读者或听者是无法理解的,因此不能就单个词的词义去衡量整个词组的意思。

1.5 句子层次的翻译

句子层次翻译的典型范例是谚语类的语句。这些语句的意义并不等于句中各个词或词组的总和。例如:Утро вечера мудренее”译为“一日之计在于晨”,如“Медведь на ухо наступил”则译为“完全没有音乐欣赏能力的人,或辨音能力极差的人”,如果按照各个词组意思总和,则为“熊踩到了耳朵”,我们汉语接收者是无法理解的。

1.6 话语词层的翻译

话语层的翻译是指把含有多个独立句群组的语段作为翻译单位。这种现象主要见于诗歌的翻译。例如,

出自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白桦》,在翻译诗歌时,须以多个独立句群的语段作为翻译单位,才能译出原语的美感,体现语言美学功能。如果以词或句子为单位,所译出的诗歌只是意思相对应而无任何美学价值。

2 语义对应中的所指意义传达

巴尔胡达罗夫认为,语义问题必须从三方面加以研究和传达。这三方面分别为所指意义、实用意义、符号内部意义。所指意义指符号和该符号所标识的实物之间的关系;实用意义也称语用意义是指符号和使用该符号的人之间的关系;符号内部意义(即语言内部意义)是指同一符号系统里符号与符号之间的相互关系。巴尔胡达罗夫提出,翻译时需尽可能充分传达所指意义、实用意义和符号内部意义。但在实际翻译中,语义难免会有所走失。因此翻译中意义的保留需根据两个因素决定:一是根据意义本身类型的性质;二是根据话语题材的具体要求。一般情况下翻译中保留最多的是所指意义。

所指意义的传达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以词为单位两种语言之间所指意义,可分为:(1)完全对应;(2)部分对应;(3)不对应(无等值词汇);第二类:无等值词汇的翻译:(1)形译和音译;(2)仿造法;(3)描写法;(4)近似翻译;(5)转换翻译。当译员从事俄汉语互译时,既要努力再现原文的信息,又要保证译文的可读性,照顾到读者的感受。因此,译员们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就需要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笔者在这里结合翻译实践和上述巴尔胡达罗夫的翻译理论,对翻译方法进行探究。

第一类:以词为单位两种语言之间所指意义。

(1)完全对应。

完全对应:是指两种不同语言中的所指意义单位(词素、词、固定词组)的所指意义在所有范围内完全一致。这些完全对应的词通常都是单义词,数量较少。主要包括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称以及其他一些语义比较固定的词汇。

例如:

И именно на таких принципах вместе с нашими партнерами Армений,Белоруссией,Казахстаном,Киргизией,строим Евразий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союз.

译文:在这些原则下与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伙伴国共建欧亚经济联盟。

该句中,主要涉及国家名称(Армения 亚美尼亚,Белоруссия 白俄罗斯,Казахстан 哈萨克斯坦,Киргизия 吉尔吉斯斯坦)和相关组织名称(Евразий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союз 欧亚经济联盟)的翻译,大都为单义词。因此在翻译中,其所指意义是完全对应的。

(2)部分对应

部分对应:指原语中的一个词在译语中有多个语义等值单位。部分对应是最常见的对应形式。这种对应形式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意义的内包关系,二是意义的交叉关系,三是意义的非区分性关系。

①所谓内包关系,是指原语一个词的意义范围大于译语对应词的意义范围(或者相反)。也就是说,原语(或译语)一个词不仅包含译语(原语)一个词的所有意义,还包含后者所没有的其他意义。

例如:В торговом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е не обойтись без искренних,доверительных,единомыслящих партнёров.

译文:开展贸易合作离不开真诚互信、志同道合的伙伴。

该句中的“партнёр”意为“伙伴”。“партнёр”在俄语中主要指商业合作伙伴,而在汉语中“伙伴”的意思非常广泛,原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现也可以指普通意义上的好朋友。

②所谓交叉关系,是指原语和译入语中的两个词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译文:Развитие зеле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该句中的“绿色”一词,在汉语中不仅指颜色,还可以指环保。同样在俄语中,也有绿色、环保之意。但是俄语中,“зеленый”一词还有美元的意 思,“зеленый человек”还特指没有经验的人,即“新手”。

③所谓非区分性关系,指的是一种语言中的某一个词,它所表达的概念语言比较宽泛,另一种语言需要有两个或更多的词与之对应,并且这些词都是表达该词范围内的区别性意义。

例如:У каждого сейчас свои ожидания.Нопо большому счету все мы хотим,чтобы близкие были здоровы,чтобы в доме царило согласие,дети радовали,жизнь была мирной,а мечты,даже самые сокровенные,обязательно сбылись.

译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期待,我们总是希望亲人健康、家庭和睦、子女快乐、生活安宁、梦寐以求的夙愿能够成真。

该句中“дети”对应的汉语意思可为儿童、孩子、子女。汉语中在该词的区别性意义范围内是有多个词的解释与俄语对应,此时,我们应根据上下文的文体风格和汉语语言表述特点选出合适的词义。“子女、孩子、儿童”在汉语中意思相近,属同一范畴。但是,通过对该句话的理解,可以发现这三个词虽属同一范畴,但译为“子女”的范畴意义在汉语中略大于“儿童”,涵盖范围更广,因此选择译为“子女”。纵观该句,可以发现该句的语体风格较为正式,不属于口语范畴的表达,因此,如果译为“孩子”则显得口语化色彩较浓厚,所以译为“子女”,既保持整体风格又不失词义。

(3)无对应。

无对应是指某一词汇单位在另一语言的词汇中完全不存在。这类词汇通常被称作无等值词汇。它包括:①人名、地名、机关名称、组织名称、报纸名称等;②特有事物;③被称作偶然空缺的词汇单位。

例如:我们中国人喜欢吃的火锅,“火锅”一词为中国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在俄语中原本是没有词汇与之对应,现在通常译为“китайский самовар”“самовар”在俄语中特指俄罗斯的茶炊,由于我们的火锅与俄罗斯人所使用的茶炊外形相似,因此译为“中国的茶炊”也就是我们的火锅。

第二类:无等值词汇的翻译

(1)形译和音译(音译法)。

音译法,顾名思义,是一种译音代义的方法,在翻译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音译法可以被应用于翻译某个机构、组织的名称中;亦可被应用于表示民族特有事物的专有名词上,如介绍国家所特有的民族事物(舞蹈、乐器、货币、食物等);可用于出现语义空白的情况下,也可用于特殊场合下特定词语的翻译。

(2)转换翻译。

转换法是指在翻译中为了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在词性方面、句子成分方面、句型方面以及语态方面对原句进行转换,使原语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由于中俄两种语言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在语法、句法上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转换翻译在翻译实践中使用得也最为频繁。

例如:搭建平台、建立机制、友好合作。

译文:“Возведение платформы,создание системы,дружественн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该句涉及的是词性的转换,由三个动词+名词的结构构成。译成俄语时,词性需要做相应的转换。“搭建平台”译为“возведение платформы”,采用将动词换为动名词的形式,即动名词+名词的结构,“建立机制”译为“создание системы”动名词+名词的结构。在翻译“友好合作”时,我们研究原句可以发现,“友好”在原句中带有动词的性质,由于俄语中“создание 建立”可以搭配友好合作,因此我们将汉语中的动名词性质的“友好”转换为形容词性质的“дружественный”,符合俄语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述。

例如: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женский день отмечается 8 марта каждого года,но первые пять лет он отмечался 28 февраля.

译文:我们在每年的3月八日庆祝妇女节的到来,但是在最开始的5年,我们是在2月28日这天庆祝这个节日。

在该句中,涉及语态的转换。该俄语句子架构为被动语态,节日作主语成分,按照原语直译为“每年的3月8日妇女节被庆祝”,很显然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汉语中在叙述时,多采用人作主语的主动语态,因此,我们将俄语的被动句结构转换为汉语的主动句结构进行翻译,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3)描写法。

描写法是指译员根据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对读者无法理解的词语、句子在译文中进行描写叙述,使之为读者所理解。

例如:社会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日新月异。

译文:Обществен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не остаются неизменными,а находятся в постоянном развитии.

本句中,汉语“一成不变”的意思是不发生任何改变和变化,采用描写法译为“остаются неизменным”,而“日新月异”我们不能直译为“太阳新的、月亮是不同的”,因为俄罗斯人无法理解太阳和月亮的指代意义,因此,采用描述法,译为“находятся в постоянном развитии”“处于不断的发展中”。“日新月异”的汉语意思即形容发展变化快,既符合俄语的表达,读者或听者又可以理解。

3 结语

巴尔胡达罗夫以语言学派的角度认为翻译理论是一门学科。在卡特福德提出的翻译理论基础上,他将语言等级系统中的六层次更加系统的运用到翻译理论中,从而指导翻译实践,且等值思想一直贯穿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时至今日,巴尔胡达罗夫的翻译理论仍有许多可取之处,但也有其不足之处。语言学派立场的巴尔胡达罗夫在翻译中更注重翻译的等值、按照语言规律进行解码重组的翻译过程,忽视了语言的美学功能。因此,比较适用于应用文本、科技文本的翻译。但在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等)的翻译中,美学功能则是译者们不得不考虑进去的一个因素。

针对翻译学科而言,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指导实践。该文是从巴尔胡达罗夫的翻译理论出发,结合实践语料所进行的翻译探究,寻求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方法。

猜你喜欢
原语等值巴尔
埃及编年史家杰巴尔提及其史学“三部曲”
德国城乡等值化的发展理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异步电动机等值负载研究
巴尔蒂斯的绘画艺术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
独享清凉
巴尔要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