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探析

2020-04-13 02:57郭香枝
考试周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

郭香枝

摘 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强化对中小学校长群体的培训,全面提升校长岗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师生队伍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实际培训工作开展的目的和意义出发,对当前国内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义务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提升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实际效果,为提升培训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校长培训,义务教育

基于我国中小学教育体制运行要求,中小学校长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加强培训工作的参与力度,为提升校园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但是在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出现中小学校长群体对于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培训中的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培训内容组织不完善,培训考核体系不完整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培训效果无法达到教学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培训质量的提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培训工作的完善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 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目标和意义

(一)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开展的目的

明确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开展的目的是分析工作中存在问题的首要前提,虽然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有国家相关方面的文件作为精神指导,并且在每次培训工作开展之前也会明确具体的培训重点,但是对于接受培训的校长群体而言,培训工作的内容对于其个人提升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是有差别的。如果无法准确明晰培训工作开展的目的,将会对学习效果造成直接性的影响,甚至对于部分校长群体而言,把培训工作当作是个人升职加薪的跳板。从这方面来说,依托当地中小学校长群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建立较为完善的培训计划,全面覆盖校长群体工作的各个层面,使学员在参加培训之前能够真正明确培训目的,而这是确保培训具体目标达成的重要条件。

(二)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开展的意义

对于新时期中小学教育工作来说,强化校长岗位的职业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校长是中小学教师团队的领导核心,校长自身领导力的高低对于教学质量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校长工作开展不够流畅的情形下,会造成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入学和录取等工作的开展。其次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要求校长群体必须加强专业性学习,强化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充分将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内涵融入日常工作中,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为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奠定基础。最后是适应中小学校长岗位考核工作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对各个岗位专业化要求不断提升的需求,充分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为我国人口综合素质提升做出贡献。

二、 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关于我国中小学校长群体的理论研究并不是太丰富,对于校长群体的特征分析也缺乏全面性,但是从大多数学者所做出的调查来看,目前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校长岗位中,男性性别占比在70%以上,依照年龄阶段划分,40岁以上的占到70%左右。同时,在学历层次上则存在较大差别,较为发达地区本科比例相对较高,经济落后地区则是以专科学历为主,但是就整体上而言,多数校长的初始学历都是以中专为主。这部分群体正是处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前夕阶段,后期多是从教师转岗而来,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更加注重实践经验在管理工作开展中的作用,但是在理论指导上则缺乏对应的基础。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全面提升中小学校长的理论水平,但是在实际落实上还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现状,无法满足实际工作开展需要的负面问题。

(二)校长群体的工学矛盾突出

中小学校长是教育基层单位的直接负责人,不仅要全面负责学校的管理工作,部分学校校长还负责有实际教学工作。在校长的日常工作流程中,事务性工作占据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开会、巡查、接待和会议等内容是中小学校长日常工作的经常性项目,加班工作是校长日常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部分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长来说,还要面临日常运行经费不足、学生流失现象严重等问题。在这种现实条件下,虽然大多数校长对于工作岗位有着较强的责任感,但是能够用来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时间极其有限,在各种培训活动开展中,不得不采取较为应付的态度。例如在教育行政部门所要求的书籍阅读方面,只有极少数校长能够真正抽出时间阅读指定书目。在参加培训学习期间,还要面对各种不同的管理问题,通过电话和信息等方式来处理具体事务。

(三)培训体系组织不完善

对于中小学校长群体而言,在新时代背景下,培训工作的开展需要覆盖工作岗位的各个层面,需要贯穿于校长工作的全部流程。在现有的培训体系下,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政策法规的调整和实施,校长岗位领导力培养和提升,团队管理,其他专业知识等各种类型。这些内容基本满足了培训工作开展的需求,但是在具体课程设置上还缺乏应有的针对性,还不够完全合理,给校长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给培训老师教学也带来了相应的难度。在培训形式上,多是采用课堂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减少培训工作的开展给校长日常工作带来的影响,但同时造成培训效果不佳等现象,无法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在培训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方面,目前还缺乏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更多是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来安排培训内容,极大的降低了培训工作的科学性。

(四)培训考核体系不完整

完整的培训考核体系是确保培训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目前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较为严重的“重考核、轻培训”的现象,大多数的培训效果评估都是基于培訓质量反馈调查书来反馈的,部分较为正式的培训则是用课题研究或者论文的方式来体现。这种简单的评估形式无法反应出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更无法对培训质量的提升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有些校长由于事务性原因,经常在培训活动中出现迟到早退的现象,甚至会找老师帮忙代替参加培训,而培训老师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权,对这种现象无法进行合理的指正,最终只能依靠书面成绩对最终的培训效果进行鉴定。如何将培训效果的评估从书面转移到校长后期的自我成长中,体现在校长具体工作中,是培训考核体系完善的重要方面。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SW+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浅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流动政策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