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语文新课改背景下,提出要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补充与完善。文本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教学环节,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理解与表达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理解能力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班级阅读生态圈,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们从文字或符号中获取有效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有助于丰富人类的情感体验并完善人们的精神世界。知识经济时代下,信息更迭一日千里,信息的传播途径也愈发多元,阅读理解能力甚至被视为是当今人们必备的一种生存技能。对于初中生而言,初中阶段正是其生理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重视学生文本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极其重要,也正当其时。
一、 新课标提出的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目标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且还给出了要求初中生达到的朗读标准,这充分地说明其对文本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的文本朗读能力,既是在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朗读习惯,也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并形成良好的阅读语感。不仅如此,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得多了自然能够熟读成诵,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语文文本的理解能力也能够获得进一步提高。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文本解读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文本理解能力,这是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教学环节,也是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难点。具体而言,文本解读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表达与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文本的理解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同时也有助于初中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文学素养,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去鉴赏语文文本。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要求学生在阅读语文文本时,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既要读得懂文字表面意思,也要能够读得懂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情感,特别是对于文本中某些情境和意象,学生要有自己的阅读体验。
二、 构建班级阅读生态圈的实践意义
(一)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手段
语文素养既包括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也包括学生在阅读语文文本过程中获取的审美体验、价值观念、思想情感和文化品位,语文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概念。构建良好的班级阅读生态圈,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阅读氛围,在这种阅读环境下,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和阅读内容反复接触、反复琢磨、反复探索,最终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情感体验。这实际上也是学生不断地吸收、积累和内化知识的过程。
(二)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
首先,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发散性和严谨性。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智活动,并且它不再单单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是教师、学生和阅读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与交互过程。由于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都是经过编写组精挑细选的,每一篇文章无论是内部行文逻辑,还是其文学艺术审美价值都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学生阅读每一篇文章,势必要考虑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同时,教师也会给学生预留一些探究性的思考题和阅读指导建议,以便于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通过有步骤、有梯度的思维训练,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其思维能力也逐步完善。
(三)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实际上,阅读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经济时代下,阅读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学习过程,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会涉及更多的阅读内容,而且这些阅读材料的种类会更加繁杂。因此,在语文教师在文本阅读教学环节,不应该仅限于文学名著、诗词歌赋,还需要囊括科学、政治、历史、自然等内容。除此之外,不仅要通过阅读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需要通过阅读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并且要求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敢质疑、勤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 现阶段构建班级阅读生态圈的趋势与方向
(一)基于实践活动的班级阅读生态圈的构建
就当前初中学段构建班级阅读生态圈这一趋势来看,“读书实践活动”成为师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如“读书会”“经典诵读系列讲座”“征文大赛”等活动。相对于课堂教学,举办读书类实践活动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有助于活化阅读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阅读动力,激发学生的潜在多元智能,这符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教学目标。
(二)基于“互联网+”的班级生态圈的构建
信息时代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行业深受其影响,新兴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推广蔓延正逐渐为其缔造出新的业态和命题。基于互联网技术高度共享、互联互通的特性,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信息之间的交互渠道日益繁杂,媒介融合的多样性也致使教育行业自身的生态范围持续扩大。以阅读教学为例,根据2016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国内网民采用手机、Pad、PC线上阅读的比率已经高达64%。相应的网络阅读平台目前已经被一些学校引入,比如“梯航网”等,学校可以据此搭建书香管理平台,形成供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空间。同时,该平台还可以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书目,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甚至提供一些线上阅读测试题,全方位促进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四、 构建班级阅读生态圈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一)基于实践活动的班級阅读生态圈的构建
为解决现阶段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阅读障碍,本研究以班级为单位,以班级读书会和读书活动的开展为主要话题,分别探究了班级读书会的组织流程和步骤、班级读书会的有效活动形式、班级读书会优秀书目推荐以及班级读书会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1. 班级读书会的组织流程和步骤
班级读书会的组织流程可以按照“热身、导读、阅读、交流、展示”五个步骤逐次进行。首先,热身活动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带来思想上的准备,也可以看作是正式阅读前的准备工作的集合。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上的阅读材料,或者是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安排热身活动,以此来保障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其次,导读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梳理阅读系统。教师最好是按照阅读主题展开,这样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更加清晰透彻。阅读过程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最好是能够每周留下1-2节阅读课。交流主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先是组内交流,再是组间交流,最后是班级交流,展示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发现其问题、指出其不足。
2. 班级读书会的有效活动形式
(1)知识竞赛
知识竞赛侧重于检测学生对于基本的阅读知识的理解,偏重于语文工具性、知识性的一面。文学常识是组成学生文学积淀的基本要素,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本阅读知识和文化常识,才能够独立克服阅读障碍,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才能够稳步提升。
(2)经典诵读
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体量庞大、形式多元,几千年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先秦诸子百家、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大量的文学瑰宝,这些古典文学经典很适合采取吟诵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
(3)读写一体化
阅读是语文知识的主要输入方式,写作则是其主要的输出方式。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开展班级读书会活动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知识的外化,即结合阶段阅读内容,给学生安排相应的写作任务并加以点评。
3. 班级读书会优秀书目推荐
在讀书会阅读材料推荐上,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衔接性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最好是教材中名著导读的内容,或者与教材所学篇目相关的读物,第二,整体性好。读书会的阅读材料需要形成一个体系,而不是各自离散的。第三,趣味性高。趣味性高的读物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参与度。
4. 班级读书会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班级读书会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四个环节。第一,学生自评。在每周的读书会活动结束后,都要让学生填写自评单,包括学到的新知识和存在的问题,第二,学生互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互评。第三,教师点评。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展示环节进行评价。第四,家长点评,家长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任务完成情况,在班级群与老师沟通交流,完成评价单,提出教学建议。
(二)基于“互联网+”的班级阅读生态圈的构建
1. 创建手机移动阅读课堂
依托手机微信、手机QQ的群组聊天功能,教师可以在线上建立手机移动阅读课堂。这样一来,就有效地解决了阅读课堂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问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家长之间可以随时交流探讨阅读问题。例如,在学习完冰心先生的《荷叶·母亲》这篇课文以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从冰心先生的《繁星》《春水》中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要求学生和家长合作完成。学生负责朗读,家长负责拍摄视频。最后将视频上传至班级交流群中。由此可见,创建手机移动阅读课堂有效地调动教师、学生、家长的三方参与,将班级阅读生态圈有效地延伸到家庭教育中。
2. 创建学生个人学习空间
构建班级阅读生态圈最基本的初衷在于让学生形成“读书尚学”之风,这就要求要让学生将阅读转变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意识。网络环境下,无论是手机还是计算机网站,再或者是学校图书馆的个人数字图书馆都支持“个人学习空间”的功能。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发的图书信息检索功能有效地将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库连接为一个整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偏好和个性需求自主选择。这种全新的智能检索方式为学生阅读能力的阅读兴趣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巨大便利,也为新时期构建多元包容的阅读生态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克恩.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J].文教资料,2019(20).
[2]曹培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的价值[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2).
作者简介:王惠贞,福建省漳州市,福建漳州第一中学。